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现代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积极动手操作等能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创设情境,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而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现以我教学的一些课题为例,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质疑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引入新课时,首先创设开心队和欢乐队1分钟夹乒乓球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夹乒乓球比赛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复习体验统计知识的运用。
呈现问题:哪个队夹得多一些?请大家把自己队的总数算出来。学生口算。例如:5+9+7=21(个),9+5+6=20(个)
师:哪个队获胜?
老师加入低分队,进行夹乒乓球,重新看两队的成绩。例如:9+5+6+4=24(个)。
师:现在哪个队获胜?
设置“谁是冠军队”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内心思考着:谁是冠军队?怎样才公平?怎样求平均数?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来初步感知平均数,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使学生产生内在探索的欲望和质疑的欲望。
2. 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课上,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让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树叶型、五角星、长方形、圆片、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给学生留了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呢?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五角星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五角星的周长呢?怎么测呢?测量长方形的周长怎样才最快呢?”有的几个学生自成小组共同讨论。这时老师马上让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汇报。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
3. 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问”,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4. 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之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底×高还要再除以 2 呢?”经过多次的示范,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就能提出类似的问题,深化了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里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觉,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
第三,教学生善说。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不得要领;有时只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教师在关键时要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时,学生在寻找信息方面找不全,提问时,提不全,或者提的问题与条件毫我联系。经过老师的引导,完善,很多孩子在提下一个问题时,就要比前面全面的多。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现代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积极动手操作等能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创设情境,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而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现以我教学的一些课题为例,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质疑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引入新课时,首先创设开心队和欢乐队1分钟夹乒乓球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夹乒乓球比赛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复习体验统计知识的运用。
呈现问题:哪个队夹得多一些?请大家把自己队的总数算出来。学生口算。例如:5+9+7=21(个),9+5+6=20(个)
师:哪个队获胜?
老师加入低分队,进行夹乒乓球,重新看两队的成绩。例如:9+5+6+4=24(个)。
师:现在哪个队获胜?
设置“谁是冠军队”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内心思考着:谁是冠军队?怎样才公平?怎样求平均数?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来初步感知平均数,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使学生产生内在探索的欲望和质疑的欲望。
2. 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课上,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让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树叶型、五角星、长方形、圆片、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给学生留了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呢?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五角星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五角星的周长呢?怎么测呢?测量长方形的周长怎样才最快呢?”有的几个学生自成小组共同讨论。这时老师马上让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汇报。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
3. 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问”,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4. 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之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底×高还要再除以 2 呢?”经过多次的示范,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就能提出类似的问题,深化了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里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觉,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
第三,教学生善说。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不得要领;有时只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教师在关键时要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时,学生在寻找信息方面找不全,提问时,提不全,或者提的问题与条件毫我联系。经过老师的引导,完善,很多孩子在提下一个问题时,就要比前面全面的多。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