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5-040-01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导向下,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对于特殊教育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残疾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命关怀 残疾大学生 体育安全教育
一、前言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残疾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30万人,占到了我国在校大学生群体的1.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个数字必定会不断上升。高校特殊体育肩负的责任也会越发重大。从生命关怀的角度出发,真正面向残疾大学生的需求,明确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合理设置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提高残疾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同时,增强体育意识,是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安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高校体育课程仍然应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和体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残疾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身体上存在不同的缺陷,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特殊需求。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体育教育的综合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特殊体育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就个体维度来讲,残疾学生体育教育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进学生体质水平,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此外,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是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从社会角度出发,关爱每一个生命,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是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
三、我国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融入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在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我国高校特殊体育课程设置的不规范、特殊体育教育支持保障系统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影响我国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另一方面,从残疾大学生本身来讲,他们的特殊需求和身心特点更应该成为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出发点。由于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时,会呈现出不同于健全学生的心理特点。自卑、厌倦、惧怕和逆反是其主要表现,由于残疾学生存在的缺陷,以及社会环境中对他们的标签化,使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对自身水平和能力过低评价的一种消极心理,会导致个体轻视或者看不起自己,从而担心和害怕失去他人的尊重;对某项学习受挫或者动机不强会缠上厌倦心理;自卑、厌倦等消极心理,使残疾体弱学生惧怕上体育课,怕落后,怕出丑。
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过程中,环境建设固然重要,但是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学生特点和需要,为其提供适当的教育是高校特殊领域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四、生命关怀视野下残疾大学生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命关怀,意味着对人类及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最深层次的关注和热爱,从生命的实际需要出发,走进生命的生活世界,贴近生命的心灵,让生命在自然、自由的狀态下感悟和体验生活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资源,以更好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
(一)运动安全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是通过向学生介绍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目相应的教授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身体状况的评估等基本知识和机能,来使学生更加了解运动,更加明确自身情况,从而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学生对于运动的风险有所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损伤防治知识和技能,同时结合对自身的深入认识,在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就会减少恐惧,增加自信心,增加对运动的兴趣。
(二)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时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结合,生命教育即全人教育理念,囊括学生认识、欣赏、敬重且爱惜生命,掌握生存技能和提高生命质量,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涵盖交通、人身伤害、饮食、公共设施、教学行为和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对于大多数的残疾大学生来讲,高校生活是其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对于残疾大学生来讲,理解生命,珍爱生命,学会欣赏爱护自己,掌握各项生命安全知识,是其成功踏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
五、结语
生命关怀的视角下,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应当给予学生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最深层次的关注和热爱。教授运动技能,提升身体活动水平的同时应当加强体育安全教育。使残疾大学生在学校时喜欢运动、勇于展现、善于选择。将来踏入社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导向下,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对于特殊教育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残疾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命关怀 残疾大学生 体育安全教育
一、前言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残疾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30万人,占到了我国在校大学生群体的1.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个数字必定会不断上升。高校特殊体育肩负的责任也会越发重大。从生命关怀的角度出发,真正面向残疾大学生的需求,明确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合理设置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提高残疾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同时,增强体育意识,是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安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高校体育课程仍然应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和体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残疾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身体上存在不同的缺陷,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特殊需求。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体育教育的综合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特殊体育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就个体维度来讲,残疾学生体育教育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进学生体质水平,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此外,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是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从社会角度出发,关爱每一个生命,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是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
三、我国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融入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在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我国高校特殊体育课程设置的不规范、特殊体育教育支持保障系统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影响我国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另一方面,从残疾大学生本身来讲,他们的特殊需求和身心特点更应该成为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出发点。由于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时,会呈现出不同于健全学生的心理特点。自卑、厌倦、惧怕和逆反是其主要表现,由于残疾学生存在的缺陷,以及社会环境中对他们的标签化,使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对自身水平和能力过低评价的一种消极心理,会导致个体轻视或者看不起自己,从而担心和害怕失去他人的尊重;对某项学习受挫或者动机不强会缠上厌倦心理;自卑、厌倦等消极心理,使残疾体弱学生惧怕上体育课,怕落后,怕出丑。
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过程中,环境建设固然重要,但是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学生特点和需要,为其提供适当的教育是高校特殊领域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四、生命关怀视野下残疾大学生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命关怀,意味着对人类及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最深层次的关注和热爱,从生命的实际需要出发,走进生命的生活世界,贴近生命的心灵,让生命在自然、自由的狀态下感悟和体验生活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资源,以更好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
(一)运动安全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是通过向学生介绍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目相应的教授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身体状况的评估等基本知识和机能,来使学生更加了解运动,更加明确自身情况,从而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学生对于运动的风险有所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损伤防治知识和技能,同时结合对自身的深入认识,在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就会减少恐惧,增加自信心,增加对运动的兴趣。
(二)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时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结合,生命教育即全人教育理念,囊括学生认识、欣赏、敬重且爱惜生命,掌握生存技能和提高生命质量,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涵盖交通、人身伤害、饮食、公共设施、教学行为和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对于大多数的残疾大学生来讲,高校生活是其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对于残疾大学生来讲,理解生命,珍爱生命,学会欣赏爱护自己,掌握各项生命安全知识,是其成功踏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
五、结语
生命关怀的视角下,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应当给予学生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最深层次的关注和热爱。教授运动技能,提升身体活动水平的同时应当加强体育安全教育。使残疾大学生在学校时喜欢运动、勇于展现、善于选择。将来踏入社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