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学科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流学科之一,该学生研究生培养质量倍受社会的关注。根据管理学理论和研究生教育现状,本文重点探对研究生培养环节监控体系的规范化模式进行探讨,分别从研究生招生、过程培养、毕业答辩、学位授予等方面阐述。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质量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环节培养规范化;管理方法;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27-04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而研究生培养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个办学单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生教学管理经验和本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的方法和经验,并已形成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促进了信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复试采用综合考核办法,严把招生入口关
研究生招生由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组成,初试由教育部统一指导完成,复试由各个高校在教育部指导下自行完成。我校信息类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综合性复试的方法,由笔试考试、上机实践、综合面试三方面组成,由初试成绩加上复试成绩所得的总成绩确定录取资格。
笔试考试分专业进行,由专人命题、专人阅卷,并由专门审核小组进行成绩审核;上机实践考试内容除基础知识外还需编写调试相关程序,考生在指定时间内做完题目会立刻得到分数,这种考核方式重点突出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综合面试重点考查学生外语基础、逻辑思维、工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
图1为我校研究生招生录取过程框图。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信息类招收的研究生质量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必须牢固地树立起质量是根本的观念。
二、培养过程规范化
(一)建立教学督察和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研究生教学督察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各项教学的评优、奖励、表彰。采取综合督察和专项督察相结合[1-3]。综合督察主要对研究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程督察,督察周期和时间较长,从而完成研究生日常教学监管。专项督导是针对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进行督察,这项工作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督察目的明确。综合督察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监管手段,督察组采取随堂听课、教学资料检查(任课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和教学管理的档案归档等)、教学结束考核等。随堂听课包括必听课和选听课。必听课一般是指新任职的老师,督察形式是每2周随堂听课一次、检查教案和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相符,下发调查表,组织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总结授课质量,纠正存在不足。选听课则由督察组随机抽取听讲,不定期深入课堂,课后与学生座谈,了解授课情况,总结授课质量;检查研究生的各类实验、专题报告,全日制专业硕士专业实践报告、专题技术等环节。从课程督察延伸到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学位论文的开题、培养实践的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以及各类与研究生教学相关的活动等。
2.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对信息类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位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整体评估[4-6],其目的主要有:
一是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效果,授课内容是否适合,课堂教学讲授能力,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以及学生的满意度。信息类研究生开展外语授课是非常必要的,外语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外语课程的教学资料、老师课堂讲授能力都非常重要。如何评价外语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
二是评价研究生导师的综合能力,即研究生导师的专业能力、学术水平以及责任心。作为信息类研究生导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研究生招生规模小的时候,导师指导学生数少,指导教师给予足够的指导和重视。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教育资源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导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出现了开题报告形式化、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混文凭等现象。注重研究生导师综合能力评价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是评价信息类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主要是针对教学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这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结合我校信息类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加大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督导与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作用[7,8]。
(二)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
注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把研究生教学(科研)实践环节与本科教学相结合。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每个学期开学初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研究生为本科任课教师担任课程辅导;二是协助学院基础教学实验室的任课老师指导本科课程实验,协助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极拓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基地。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使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该项改革在2008、2010、2012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奖。积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各学科定期聘请国际知名的教授学者到我院作学术报告,学院研究生导师定期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和前沿性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以研究型实验室为单位每周组织学术交流,活跃学习气氛,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从1998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了中期筛选考核,中期筛选含笔试考试和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两项内容,具体实施流程见图3和图4所示。这项实践也得到了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的充分肯定,2003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两项考核其中一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生将推迟半年或一年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规范研究生论文选题工作,加强论文中期检查
研究生开题报告由学院集中组织,研究生进行公开答辩,由督导组、责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组成专家小组听取学生开题答辩,开题报告内容由教研室主任和责任教授审核把关。每一学期由督导组、责任教授、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采取抽查形式进行,由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进行20~30分钟的汇报,检查小组对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进行解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性建议,学院将检查意见和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研究生导师,督促导师对学生学位论文的完成加大指导力度,确保毕业质量。
(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尤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最为体现。我们与多个IT公司、研究所、企业等联合建立研究生联合实习基地。实习环节由研究生导师、学院和企业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由实习单位确定现场指导老师。具体过程由学生向学院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企业考核等,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实习环节由学院和实习单位联合管理,包括实习时间确定、实习岗位的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的确定,学生对实习情况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证明,如果研究生在导师和学院合理安排下到较大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过程,这项工作开展合理,学生动手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充分发挥研究生奖助学金和学校各类资助项目作用
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培养已从传统的计划内、计划外模式转变为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模式。这项工作的开展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非常高,奖(助)学金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起到负面影响。为更规范地开展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我们对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方法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探讨,制定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细则,成立专门评定小组,自行开发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系统,通过系统评定消除了手工评定的不足。这项工作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奖(助)学金使用得当对提高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奖学金评定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课程成绩信息、中期筛选成绩信息以及综合加分信息等基础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按照既定规则自动生成奖学金等级。评定系统业务流程图如图5所示。
三、严把出口关,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
为更好地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这一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研究生毕业质量。
1.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评阅人,评阅人采取盲审评阅,评审合格提交答辩委员会答辩。严格把好学位论文评审环节,制定一系列评审要求,评阅人由2~3人组成,2个评阅人中有1个人评审不合格,将评审意见返给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确认修改全格后学生可提交第3本学位论文,由学院安排第3个评阅人进行评阅,3个评阅人中有2个评阅人提出学位论文不能参加答辩,则取消学生答辩申请,将评阅人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反馈。指导老师负责把关,学生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再提交盲审。
2.学位论文集中答辩。答辩委员会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答辩主席由责任教授、系主任、督导组老师、教研室主任等担任。答辩委员由研究生导师担任,对学生的论文答辩严格把关。答辩结果有:通过答辩,有条件通过答辩,未通过答辩。通过答辩和有条件通过答辩的学生学位论文则可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是否授位,答辩未过的学生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交学院重新提交答辩申请。
3.学位委员会讨论严谨。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在讨论学生授位时,学位委员会严格把关。对有条件通过学生的论文重点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论文未按答委要求进行修改且不合格的学生将不予讨论和表决,由学位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返馈,导师严格把关对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管理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导师研究课题,以课题为背景对自己的理论研究、实验结果进行论证,从而保证创新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以上数据为我校信息类近十年研究生培养相关资料统计,由此可见规范化管理是高质量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保障。通过调研与实际工作对比,学生对规范化教学管理方法反映良好,对学生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是对信息类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的探索,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管理方法、实现过程和实施效果,对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分别从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毕业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根据实际总结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善宝,马广富,建立硕士研究生复试有效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59-62.
[2]韩国防,陈智栋,赵希岳,李安萍,潘剑波.构建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J].当代教育科学,2010,(3):41-43.
[3]邱悦颜,潘世群.督导与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37-39.
[4]徐林,高校管理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47-48.
[5]廖文武.改革创新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上海研究生教育,2003,(1):37-43.
[6]刘伟,张万红.培养机制改革对研究生导师影响与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16-19.
[6]季明,鲁越华,郭晓东.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江苏高教,2007,(6):87-88.
[7]王青霞,赵会茹.扩招形势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07,(1):34-36.
[8]徐丽萍.试论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48-50.
作者简介:刘明慧、女、汉族、内蒙古、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市,研究生教务、研究生教学管理。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环节培养规范化;管理方法;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27-04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而研究生培养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个办学单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生教学管理经验和本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的方法和经验,并已形成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促进了信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复试采用综合考核办法,严把招生入口关
研究生招生由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组成,初试由教育部统一指导完成,复试由各个高校在教育部指导下自行完成。我校信息类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综合性复试的方法,由笔试考试、上机实践、综合面试三方面组成,由初试成绩加上复试成绩所得的总成绩确定录取资格。
笔试考试分专业进行,由专人命题、专人阅卷,并由专门审核小组进行成绩审核;上机实践考试内容除基础知识外还需编写调试相关程序,考生在指定时间内做完题目会立刻得到分数,这种考核方式重点突出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综合面试重点考查学生外语基础、逻辑思维、工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
图1为我校研究生招生录取过程框图。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信息类招收的研究生质量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必须牢固地树立起质量是根本的观念。
二、培养过程规范化
(一)建立教学督察和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研究生教学督察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各项教学的评优、奖励、表彰。采取综合督察和专项督察相结合[1-3]。综合督察主要对研究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程督察,督察周期和时间较长,从而完成研究生日常教学监管。专项督导是针对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进行督察,这项工作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督察目的明确。综合督察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监管手段,督察组采取随堂听课、教学资料检查(任课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和教学管理的档案归档等)、教学结束考核等。随堂听课包括必听课和选听课。必听课一般是指新任职的老师,督察形式是每2周随堂听课一次、检查教案和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相符,下发调查表,组织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总结授课质量,纠正存在不足。选听课则由督察组随机抽取听讲,不定期深入课堂,课后与学生座谈,了解授课情况,总结授课质量;检查研究生的各类实验、专题报告,全日制专业硕士专业实践报告、专题技术等环节。从课程督察延伸到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学位论文的开题、培养实践的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以及各类与研究生教学相关的活动等。
2.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对信息类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位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整体评估[4-6],其目的主要有:
一是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效果,授课内容是否适合,课堂教学讲授能力,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以及学生的满意度。信息类研究生开展外语授课是非常必要的,外语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外语课程的教学资料、老师课堂讲授能力都非常重要。如何评价外语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
二是评价研究生导师的综合能力,即研究生导师的专业能力、学术水平以及责任心。作为信息类研究生导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研究生招生规模小的时候,导师指导学生数少,指导教师给予足够的指导和重视。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教育资源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导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出现了开题报告形式化、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混文凭等现象。注重研究生导师综合能力评价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是评价信息类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主要是针对教学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这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结合我校信息类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加大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督导与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作用[7,8]。
(二)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
注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把研究生教学(科研)实践环节与本科教学相结合。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每个学期开学初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研究生为本科任课教师担任课程辅导;二是协助学院基础教学实验室的任课老师指导本科课程实验,协助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极拓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基地。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使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该项改革在2008、2010、2012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奖。积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各学科定期聘请国际知名的教授学者到我院作学术报告,学院研究生导师定期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和前沿性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以研究型实验室为单位每周组织学术交流,活跃学习气氛,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从1998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了中期筛选考核,中期筛选含笔试考试和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两项内容,具体实施流程见图3和图4所示。这项实践也得到了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的充分肯定,2003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两项考核其中一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生将推迟半年或一年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规范研究生论文选题工作,加强论文中期检查
研究生开题报告由学院集中组织,研究生进行公开答辩,由督导组、责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组成专家小组听取学生开题答辩,开题报告内容由教研室主任和责任教授审核把关。每一学期由督导组、责任教授、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采取抽查形式进行,由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进行20~30分钟的汇报,检查小组对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进行解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性建议,学院将检查意见和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研究生导师,督促导师对学生学位论文的完成加大指导力度,确保毕业质量。
(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尤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最为体现。我们与多个IT公司、研究所、企业等联合建立研究生联合实习基地。实习环节由研究生导师、学院和企业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由实习单位确定现场指导老师。具体过程由学生向学院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企业考核等,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实习环节由学院和实习单位联合管理,包括实习时间确定、实习岗位的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的确定,学生对实习情况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证明,如果研究生在导师和学院合理安排下到较大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过程,这项工作开展合理,学生动手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充分发挥研究生奖助学金和学校各类资助项目作用
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培养已从传统的计划内、计划外模式转变为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模式。这项工作的开展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非常高,奖(助)学金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起到负面影响。为更规范地开展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我们对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方法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探讨,制定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细则,成立专门评定小组,自行开发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系统,通过系统评定消除了手工评定的不足。这项工作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奖(助)学金使用得当对提高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奖学金评定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课程成绩信息、中期筛选成绩信息以及综合加分信息等基础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按照既定规则自动生成奖学金等级。评定系统业务流程图如图5所示。
三、严把出口关,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
为更好地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这一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研究生毕业质量。
1.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评阅人,评阅人采取盲审评阅,评审合格提交答辩委员会答辩。严格把好学位论文评审环节,制定一系列评审要求,评阅人由2~3人组成,2个评阅人中有1个人评审不合格,将评审意见返给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确认修改全格后学生可提交第3本学位论文,由学院安排第3个评阅人进行评阅,3个评阅人中有2个评阅人提出学位论文不能参加答辩,则取消学生答辩申请,将评阅人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反馈。指导老师负责把关,学生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再提交盲审。
2.学位论文集中答辩。答辩委员会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答辩主席由责任教授、系主任、督导组老师、教研室主任等担任。答辩委员由研究生导师担任,对学生的论文答辩严格把关。答辩结果有:通过答辩,有条件通过答辩,未通过答辩。通过答辩和有条件通过答辩的学生学位论文则可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是否授位,答辩未过的学生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交学院重新提交答辩申请。
3.学位委员会讨论严谨。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在讨论学生授位时,学位委员会严格把关。对有条件通过学生的论文重点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论文未按答委要求进行修改且不合格的学生将不予讨论和表决,由学位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返馈,导师严格把关对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管理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导师研究课题,以课题为背景对自己的理论研究、实验结果进行论证,从而保证创新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以上数据为我校信息类近十年研究生培养相关资料统计,由此可见规范化管理是高质量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保障。通过调研与实际工作对比,学生对规范化教学管理方法反映良好,对学生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是对信息类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的探索,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管理方法、实现过程和实施效果,对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分别从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毕业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根据实际总结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善宝,马广富,建立硕士研究生复试有效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59-62.
[2]韩国防,陈智栋,赵希岳,李安萍,潘剑波.构建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J].当代教育科学,2010,(3):41-43.
[3]邱悦颜,潘世群.督导与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37-39.
[4]徐林,高校管理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47-48.
[5]廖文武.改革创新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上海研究生教育,2003,(1):37-43.
[6]刘伟,张万红.培养机制改革对研究生导师影响与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16-19.
[6]季明,鲁越华,郭晓东.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江苏高教,2007,(6):87-88.
[7]王青霞,赵会茹.扩招形势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07,(1):34-36.
[8]徐丽萍.试论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48-50.
作者简介:刘明慧、女、汉族、内蒙古、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市,研究生教务、研究生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