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锁已降下,请在两分钟内停车。”当车主将车辆开到充电桩泊位,可自动识别绿色车牌的系统就会发出提示音并降下地锁,专供新能源车停放。车主给车辆插上充电枪,手机扫描充电桩的二维码,直流充电桩可为车辆快速充电。充电完成后,车主可在手机上电子支付费用。这就是上海嘉定汽车城EV-AI智行港和上海市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平台“联联充电”合作打造的標准充电示范站,有效解决了充电设施老旧难用、油车占用充电位、支付方式不统一等行业痛点问题。
联联充电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将服务车主、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为他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努力让车辆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收集数据帮助政府监测、规划,服务企业提升充电桩使用率,实现充电桩建设、运营、反馈的全周期管理闭环。
上海市发改委能源处副处长王智强说:“今后5年,上海还将在充电桩建设方面投入约100亿元,基本上每年可支撑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拉动内需增长。在我看来,充电桩是智慧能源和智能交通的枢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服务。”
与充电桩同属于融合基础设施的还有特高压。充裕、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成了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城市保障。用电力工作者的话来说:“想要电网坚强又智慧,就必须让电力系统具备硬实的‘骨骼肌肉’与敏感的‘神经网络’。”而特高压就是这“骨骼肌肉”中的重要成员。
“特高压直流就像点对点的高速公路,四川向家坝的水电通过直流线路一路送到上海,中间没有进出口,好处就是输送距离远、输送量大、损耗小。”国网上海电力的工作人员说。
为什么要发展特高压?上海近十年的全社会用电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面对长三角一体化、临港新片区等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上海未来对于电力的需求有增无减。而对于长三角的城市群来说,电力工作人员的一个比喻很形象,如果每个城市的电网就像是一只盛满水的碗,遇到电力故障的小石子投入时,很可能水会从碗里溅出来,但是特高压交流网让大家汇成了一缸水甚至是一湖水,小石子投入后,“可能只会有一些涟漪与波动,但很快就会归于平静。”
2019年上海的用电数据也显示,特高压送入的电量已经占到上海全社会用电量的21.8%,特高压就像是特大城市能源输入的坚强骨骼,将会为城市新发展带来更多的能源补给。与特高压一起,这两年,“神经网络”构成的智慧能源互联网建设成为了电网的重点之一。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附近的一座变电站内,深蓝色的主控大屏上不同颜色的数据正实时闪动刷新。据国网上海电力的工作人员介绍,进博会保电核心区内主要电站、线路、保电对象、保电资源等关键信息和数据均能以可视化、场景化的方式呈现。而支撑这样一套指挥系统高效运转的,正是泛在分布于西虹桥商务区的一张电力物联网。
据了解,通过区域电网内分布的数量庞大的低压智能感知传感器、智能配变终端、设备状态监测终端等“神经末梢”,电网运行的数据可以实时被采集掌握,继而帮助保电指挥系统这个“神经中枢”即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和用电情况,从而有效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能源革命,风电、光电、水电等新能源等占比越来越高。但同时,新能源消纳过程中存在时空不定、瞬时峰谷波动大等因素,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电网在功能形态上向智慧的现代能源服务体系演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阮前途表示,在能源需求侧,电力柔性需求显著提升,电网企业需要通过更加灵活的服务来实现供给和需求平衡。在能源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构建智能化的现代能源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记者王辰阳、王默玲上海报道)
联联充电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将服务车主、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为他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努力让车辆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收集数据帮助政府监测、规划,服务企业提升充电桩使用率,实现充电桩建设、运营、反馈的全周期管理闭环。
上海市发改委能源处副处长王智强说:“今后5年,上海还将在充电桩建设方面投入约100亿元,基本上每年可支撑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拉动内需增长。在我看来,充电桩是智慧能源和智能交通的枢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服务。”
与充电桩同属于融合基础设施的还有特高压。充裕、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成了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城市保障。用电力工作者的话来说:“想要电网坚强又智慧,就必须让电力系统具备硬实的‘骨骼肌肉’与敏感的‘神经网络’。”而特高压就是这“骨骼肌肉”中的重要成员。
“特高压直流就像点对点的高速公路,四川向家坝的水电通过直流线路一路送到上海,中间没有进出口,好处就是输送距离远、输送量大、损耗小。”国网上海电力的工作人员说。
为什么要发展特高压?上海近十年的全社会用电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面对长三角一体化、临港新片区等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上海未来对于电力的需求有增无减。而对于长三角的城市群来说,电力工作人员的一个比喻很形象,如果每个城市的电网就像是一只盛满水的碗,遇到电力故障的小石子投入时,很可能水会从碗里溅出来,但是特高压交流网让大家汇成了一缸水甚至是一湖水,小石子投入后,“可能只会有一些涟漪与波动,但很快就会归于平静。”
2019年上海的用电数据也显示,特高压送入的电量已经占到上海全社会用电量的21.8%,特高压就像是特大城市能源输入的坚强骨骼,将会为城市新发展带来更多的能源补给。与特高压一起,这两年,“神经网络”构成的智慧能源互联网建设成为了电网的重点之一。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附近的一座变电站内,深蓝色的主控大屏上不同颜色的数据正实时闪动刷新。据国网上海电力的工作人员介绍,进博会保电核心区内主要电站、线路、保电对象、保电资源等关键信息和数据均能以可视化、场景化的方式呈现。而支撑这样一套指挥系统高效运转的,正是泛在分布于西虹桥商务区的一张电力物联网。
据了解,通过区域电网内分布的数量庞大的低压智能感知传感器、智能配变终端、设备状态监测终端等“神经末梢”,电网运行的数据可以实时被采集掌握,继而帮助保电指挥系统这个“神经中枢”即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和用电情况,从而有效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能源革命,风电、光电、水电等新能源等占比越来越高。但同时,新能源消纳过程中存在时空不定、瞬时峰谷波动大等因素,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电网在功能形态上向智慧的现代能源服务体系演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阮前途表示,在能源需求侧,电力柔性需求显著提升,电网企业需要通过更加灵活的服务来实现供给和需求平衡。在能源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构建智能化的现代能源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记者王辰阳、王默玲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