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人员素质探讨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档案员队伍素质决定着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文章结合“冰山模型”的原理,分析高校档案员素质模型结构及要素,提出了提升高校档案员队伍素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冰山模型;高校;档案员;素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4-0115-04
  高校档案是历史文化、科技知识等各种信息资源的载体,它不仅记录学校建立发展的历程,也记录教师学生在校工作学习的重要信息和成果。提高档案员的素质,可以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借鉴冰山模型,分析高校档案员队伍素质,并提出提升档案员素质的对策建议。
  一、 高校档案员队伍特点
  高校的档案管理是学校教育稳定发展的基石,各高校内部的管理要求一再提高,档案人员要满足档案工作新的发展需要,队伍素质建设尤其重要,这是高校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档案业务人员”更名为“档案专业人员”,并首次将“档案专业人员”独立成为小类。这对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提出明确要求,凸显了档案工作的专业性、重要性。
  (一) 两类档案员并存且状态不一
  各高校根据立卷归档流程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专、兼职档案员两支队伍,即除档案馆(室)专职档案员外,其他部门和单位兼管文件和立卷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员一般为兼职档案员。以往的研究多将重点放在专职档案员方面,对高校中大量存在的兼职档案员少有提及。
  兼职档案员与档案馆或者档案室的专职档案员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岗位职责不同,兼职档案员还同时承担着所在部门其他大量的业务工作,因此大多精力有限,人员不固定;二是介入环节不同,兼职档案员全部从档案收集介入,而严格说专职档案员从档案整理甚至档案移交介入;三是业务水平不一,兼职档案员基本不具有档案专业知识背景,水平难以保证。
  事实上,兼职档案员在档案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自从实施部门立卷以来,每个部门的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大量的组卷(件)工作由兼职档案员承担,他们是档案形成工作的关键人物。特别是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基建等各项活动文件材料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档案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具有专职档案员不可替代的作用。立卷归档的环节大多首先由他们介入,完成组卷(件)后向档案馆(室)移交。
  兼职档案员是档案工作在基层的延伸,是高校档案工作的前沿阵地,在一所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队伍中占比最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 专业化程度与业务需要有差距
  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人员,尤其是专职档案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内容越来越广泛、工作载体越来越多样、档案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档案管理要求越来越精细,工作理念越来越进步。如果说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检索、利用,但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专职档案员在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电子科技产品使用知识,将各种科学技术素质融入到档案管理中,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及互联网络及时对新的信息资料开展档案管理的具体业务工作。
  关于档案员队伍素质的研究,大都认为当前档案员的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提出许多存在的问题。如,队伍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大多半路出家,学档案专业的不多,既精通档案工作又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习惯手工作业和坐等收集档案,缺乏服务意识;队伍不稳定,女性比例较大,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人际交流薄弱;重视不够,档案人员的待遇和职称等实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影响着工作的态度。此外,档案人员不太重视理论研究,科研能力不强,职业感不强,没有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角色恰当的定位,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二、 高校档案员素质模型构建
  (一) 素质冰山模型概念
  “冰山模型”最早由美国人麦克利兰提出。这个模型是将个人素质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被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每个人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外在形态、生活背景等能够看得见的称作“冰山以上部分”。如行为、知识、技能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属于显性素质,称为基准性素质,这些素质往往是可见的且大部分可以规范和考量,也容易被模仿,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习得。然而,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等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的素质,这是鉴别性素质,是区别绩效优异者和平平者的关键因素,这些素质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也难于改变和评价。
  (二) 高校档案员素质模型分析及内涵
  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构成了一個档案员个体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质。从冰山素质模型的视角来看,高校档案员素质应是一个涵盖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个性及品质等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多层级素质系统。我们将高校档案员素质划分为五个层级,其中冰山上的包括档案知识、档案技能;冰山下的部分包括档案意识、档案工作价值观、档案职业定位。如表1。
  档案知识反映的是档案员对档案学基础知识及相关其他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档案技能反映的是档案员综合运用档案理论知识,应用各类档案管理的手段和工具,按照档案管理原则完成信息资源保存、保管、开发、利用的能力,以及将档案工作实践理论化的科研技能。档案意识反映的是档案员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和保存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以及在文档处理工作中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的意识。档案工作价值观主要衡量档案员对档案工作的价值认同感,以及在执行档案管理工作规则过程中对问题判断、解决的能力。档案职业定位反映档案员对自身优缺点的了解情况,对档案工作职业要求的认识情况,以及其职场规划,可以判断档案员对档案工作的立场和原则。   这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档案职业发展的趋势决定档案员素质的内容及其变化。就基准性素质而言, 档案知识和档案技能决定了档案员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基础,档案职业的技术化趋势,要求档案员掌握档案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成为档案信息化人才。从鉴别性素质来说, 档案意识、档案工作价值观、档案职业定位即反映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又外化成个人的从业行为,是决定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核心要素。
  加强档案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应该将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协同起来有效渗透,针对“冰山水上部分”和“冰山水下部分”采用不同的培育措施进行提升。
  三、 高校档案员素质提升对策建议
  应用“冰山模型”理论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档案工作中个体不同类型的素质,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和个体,系统地提升整个档案员队伍素质,使档案管理的水平符合现代科学发展。
  构建高校档案员素质模型,区分不同层次类别档案人员(专职档案员、兼职档案员)的素质内涵是档案人员选聘和培养的基本前提,通过高校档案员素质模型中的差异观测点,区别不同岗位的高校档案人员的显性素质与隐性素质的要求,形成素质提升的计划,将不同的计划最终形成队伍素质建设的培养方案,从根本上实现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 基础:提出差别化的素质内涵要求,提升显性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具有特定工作对象。档案特有的形成规律决定档案工作具有与其他管理性工作不同的一套科学的理论原则与技术方法。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档案专业知识,掌握档案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技术方法,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尽管学习和掌握档案专业知识,是对档案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以掌握专业知识为例,对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如档案与档案工作的历史,档案的特点、作用和形成规律、档案工作的基本规律、档案法规知识、档案现代化管理等档案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专职档案员的要求要高于兼职档案员;而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如文书工作、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编研等则侧重点大有不同。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将高校档案员素质模型中素质内涵细化为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两种类型,针对与两类档案人员的管理要求和工作需要,提出有所差异的素质要求和培训计划。从操作层面上,要确立优秀档案人员的素质标准,将档案人员素质要求再细分为高级人员档案素质要求(专职档案员)、中级人员档案素质要求(专职档案员)、基础档案人员素质要求(兼职档案员)三种情况。首先,通过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明确档案工作目标和岗位工作责任制,从根本上实现高校人事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其次,岗位设置管理将岗位聘用与岗位考核挂钩,岗位考核标准及观测点由岗位职责来定。最后,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特点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尤其重视个体差异,使培养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关注阶段性的培养效果,适时对培养方案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二) 关键:重点要激发原生的内在动力,提升隐性素质
  培养方案是素质建设的行动指南,必须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解决“冰山以上部分”的行为、知识、技能,可以进行技能培训、参观、会议或辅导班,这些措施相对有效地弥补一些档案人员系统知识的不足;还可以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培训或业务交流,解决档案事务操作中的实际困难。“冰山水上部分” 只是整体的一小部分,相对而言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水下部分”是真正的主体,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要重点对“冰山以下的部分”来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关键是思想动机这一内在动力。
  1. 加强职业观培养,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档案员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职业认同的培育和强化是档案员队伍素质提升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当代中国社会最高价值原则,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充实的历史内涵。凝聚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人们常说:“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新时代的档案人就更需要有奉献精神,无私奉献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和高贵的人格,也是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发挥内部驱动力需要领导一要重视档案工作,关注工作成绩、肯定工作地位,以激发档案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事业留人,在平凡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事业;二要重视档案员,从岗位配置中设定档案员职责,不再“兼职”,提升档案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激发档案员良好的工作动机。
  2. 加强服务意识训练,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认同感。
  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就是职业道德。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表现在政治方向、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工作作风、言行举止等多个方面。当每一名档案人员都具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就能铸就整个档案系统的职业道德。
  3. 加强学习意识养成,形成终身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档案这个最具传统意义的部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21 世纪的档案事业,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领域,档案工作专业化、技术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现代檔案管理人员要具备更新、更高、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保持学习动力,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提高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和档案员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郭萍,新时期加强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档案工作,2016,(10):(上)42-43.
  (责任编辑:成 一)
其他文献
〔摘要〕已故诗人兼诗评家兰明(1956-2015)的《兰明诗文集》集诗的写、译和评三位一体,不仅集中展示了优秀的韩国现当代诗人特别是女性诗人群像,也让读者能从文学的角度起眼,真切地感知东亚文化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中日韩之间的横向联系。兰明写的诗感觉细腻,表达得也十分别致;她译的诗完美地体现了韩国现当代诗人的整体水平和多元景观;她对韩日诗歌作品、特别是女性诗歌作品的分析更是每每深入细致,有独到
期刊
〔摘要〕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因其“民事或行政”属性的不同理解,在其纠纷的救济适用上产生了私法或公法模式的冲突问题,而消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其合同属性作出恰当解析。结合“双阶理论”的分析及本土化的适用,出让合同具有双阶段的混合属性,即以合同的签订为界分,第一阶段为归于公法属性的土地出让行政许可阶段,第二阶段为本质属私法属性的出让合同签订履行阶段。基于此,经过可行性分析与案例检验,“行政救济+民事救
期刊
〔摘要〕 辜鸿铭的“良民”根植于“道德主义”,并在儒家“国家宗教”的教化之下,被塑造成充满着仁爱并随心而活的形象;而埃利亚斯的“绅士”则是置身在由于经济发展而越发紧密和不断扩展的人际网络当中,更加敏锐的羞耻感促使“自我强制”的心理机制逐步加强而呈现出彬彬有礼的形象。两人立论相左,前者因“爱”而生,缺失理性的维度;后者被“恐惧”所囿,掩盖了“神圣的本能”即仁爱,从而塑造出互为“他者”的形象,但同时也
期刊
〔摘要〕文章阐释了格鲁吉亚自2003年11月“玫瑰革命”以来,在经济改革实施过程中切实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揭示出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根本性问题的误区。文章指出,格鲁吉亚应被视为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和新布尔什维克主义(neobolshevism)的共生体,而非一个秉承自由改革思路的国度。格鲁吉亚的腐败现象并未完全消除,而是代之以新型的、形式更加复杂的精英腐败。格鲁吉亚并非只倾向于欧
期刊
〔摘要〕高校学报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特色栏目建设成了学报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为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方法等进行了全面论述。我们认为,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报发展的有效途径,栏目设置越靠近语篇,特色越明显;而特色栏目建设须以学报所处情景语境为依据,充分体现学报拥有的对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起决
期刊
〔摘要〕力行哲学是蒋介石统治集团的官方哲学思想。蒋介石认为,“行”能创造一切,“诚”是推动社会进化和一切革命之“行”的原动力。因此,蒋介石希冀加强党员、干部、军队、普通群众的伦理道德建设来激发个人“为公”的天性,从而促使国民都能自觉自愿地参加革命力行建国,实现民族复兴。然而,走向了唯心主义的力行哲学不仅内在地削弱了国民革命的主体力量,滑向了精英主义,而且在政策层面上重道德、轻法治,动摇了国民政府制
期刊
〔摘要〕帝国主义时代虽然已经终结,但其现代主义的文化却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后殖民阶段新的力量布局让人们思考现代主义非西方历史的可能性及意义所在。随着新的“当代”概念的应运而生,后殖民批评为新的“当代”认识论构建了基础,“多元现代性”的宏伟蓝图被描画出来,现代主义被称为“没有国界的艺术”。恩维泽用黑格尔式的逻辑证明非洲当代艺术不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拒绝,而是现代性“目的论延展”的结果。现代性
期刊
〔摘要〕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之作,也是当今学术思想史研究中所绕不开的话题。文章围绕几个容易被学术界所忽略的问题,诸如《大纲》与白话文运动的关系,《大纲》的启蒙主义思想性格,《大纲》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建设性开发,以及《大纲》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时代性格之比较,就以上几个学术同仁认识不足、或未曾涉及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证,同时提出作者自己的一得之见。
期刊
〔摘要〕俄罗斯作家索罗金的《暴风雪》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其中充满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众多元素。它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亮点是表现出了强烈的反乌托邦思想倾向。作者借由各种奇妙地细节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方法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一个未来的混乱时空,呈现了人类的种种恶行,展示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下人类精神文明缺失的危机,启示读者对人类的生存与毁灭作出思考。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反乌托邦;索罗金;《暴风雪》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张汝舟先生系统梳理了从观象授时到四分历产生的全过程,建立简明实用的星历观,还原四分历的算法,首创史学研究中“三证合一”的系统方法。他的理论解决了汉以前天文历法中的诸多疑难问题,成功运用于西周纪年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整套理论建立距今已有六十余年,置于今天蓬勃兴起的天文学史研究中,依然是独树一帜的。文章从张汝舟先生厘清“岁星纪年”“三正论”的迷雾,阐明“中流伏内”是古人定量描述星位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