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人们心目中的美术课就是一门不被学生、家长、老师重视的学科。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里掌握一节课的内容呢 ? 通过这些年的美术教学笔者总结出了一些启示,希望能和广大教师共勉。
一开始我老觉得,家长、学生都不重视美术课,即使作为老师的我精心设计每堂课学生也不是对每次课都很感兴趣。偶然一次, 我该上手工课了,通知学生带了材料,可是由于带的班级多,进度不一样,我竟然忘了准备教具和示范作品,我一惊,这叫我怎么办 ? 要不上绘画课把!可是走进教室一看学生都带了手工材料,听到我说要上绘画课,学生一脸的失望,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上,想了一会儿,我决定让学生学习剪纸。剪刀比铅笔更敏捷,一剪在手,就可以轻松随意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
站在讲台上,发现今天学生都瞪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期待什么。由于我没有准备一开始我没有告诉学生怎样来剪纸,剪什么,而是告诉他们今天制作的主要材料是彩色纸。然后,叫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把纸剪成为一件精美的手工艺作品。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积极性比以往都要高,讨论异常激烈。方案出来了,学生出乎我意料的创造性又一次让我震惊。这一节课,我知道我成功了。同时我想到了以前的课,找到了以前的误区,如果学深不感兴趣,你再精心准备,效果也不会太好,顿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起来呢 ? 怎样才能激发其兴趣呢 ? 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灵活的实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课程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很丰富,一册书要满足多种能力的培养、面面俱到,有时难免会蜻蜓点水,而且教材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所以灵活的实用教材就显得很重要
对于教学大纲,我先去掉枝叶,从中选择了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说,在绘画这方面,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总结特点,让学生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如在教《家乡的桥和塔》一课时,我们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桥和塔见得比较少,平时缺乏观察,不具备写生和墨写的条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改动,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感悟不同的建筑风格,体会那些建筑所传达给我们的美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创作出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表现性的作品。借用“我市小小设计师”这一主题,运用绘画的方法来为家乡设计桥和塔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体会设计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知识与兴趣的结合
1、音乐情景 激发兴趣
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
2、启发诱导 引起兴趣
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教师可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儿童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的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见解去发表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景。深化绘画主题。如命题画《我的动物朋友》,通过为什么要和动物交朋友,喜欢什么动物的讨论,儿童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进入描绘的具体情景,于是怎样和动物交朋友的画面便展现眼前。
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问:你们谁见过大海呀?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学曾说在暑假时和父母一起到海边去玩,还拾到不少的贝壳。更多的同学则在电视里看到大海。接着我又问:大海里有哪些生物呢?学生们纷纷说出有鲸鱼、鲨鱼、海豚等动物。接着我出示挂图,直观的启发学生的思路。然后欣赏书中的画,讲一讲科学幻想和童话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让孩子在鼓舞中成长
受自尊的驱使,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到肯定。儿童的这种欲望尤为强烈。考虑到这一点,我觉得应该给孩子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大舞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请孩子们带着他的作品,走上讲台,响亮得向大家说一声“请大家看我的作品!”然后用自己稚拙的语言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而下面坐着的孩子则是评委,可以举手帮他提点更好的意见,也可以拍拍手表示出自己的表扬。站到讲台前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受到表扬,这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于作业的评价,也请孩子用自己的眼光来评,不一定把目光投下优秀的学生,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也加以鼓励。无论是谁,你只要画得又快又好,都可以贴到教师的展板上。这样一来,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能贴到展板上的孩子个个神彩飞扬。这时我们应加以肯定,不能以知识和理性去取代它,允许他们冲破不愉快的阻碍,充分表现自我,并且适当适时地加以肯定,保护他们的自信心。评价孩子的画就应以童真性、自由性、创造性(三性)为标准,不忘肯定孩子的点滴智慧闪光,在兴趣与“成功”(自信)之间往复磨砺,定会折射出创新精神的火花。 四、学会与孩子交流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形式,教师应寻找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灵的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在教学中用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不能用训斥、嘲笑、命令、冷漠等方式和学生交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语言的魅力在于爱心,但缺乏爱情的语言,也就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戒,因此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美术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也有其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好的作品。
一开始我老觉得,家长、学生都不重视美术课,即使作为老师的我精心设计每堂课学生也不是对每次课都很感兴趣。偶然一次, 我该上手工课了,通知学生带了材料,可是由于带的班级多,进度不一样,我竟然忘了准备教具和示范作品,我一惊,这叫我怎么办 ? 要不上绘画课把!可是走进教室一看学生都带了手工材料,听到我说要上绘画课,学生一脸的失望,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上,想了一会儿,我决定让学生学习剪纸。剪刀比铅笔更敏捷,一剪在手,就可以轻松随意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
站在讲台上,发现今天学生都瞪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期待什么。由于我没有准备一开始我没有告诉学生怎样来剪纸,剪什么,而是告诉他们今天制作的主要材料是彩色纸。然后,叫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把纸剪成为一件精美的手工艺作品。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积极性比以往都要高,讨论异常激烈。方案出来了,学生出乎我意料的创造性又一次让我震惊。这一节课,我知道我成功了。同时我想到了以前的课,找到了以前的误区,如果学深不感兴趣,你再精心准备,效果也不会太好,顿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起来呢 ? 怎样才能激发其兴趣呢 ? 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灵活的实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课程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很丰富,一册书要满足多种能力的培养、面面俱到,有时难免会蜻蜓点水,而且教材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所以灵活的实用教材就显得很重要
对于教学大纲,我先去掉枝叶,从中选择了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说,在绘画这方面,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总结特点,让学生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如在教《家乡的桥和塔》一课时,我们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桥和塔见得比较少,平时缺乏观察,不具备写生和墨写的条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改动,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感悟不同的建筑风格,体会那些建筑所传达给我们的美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创作出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表现性的作品。借用“我市小小设计师”这一主题,运用绘画的方法来为家乡设计桥和塔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体会设计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知识与兴趣的结合
1、音乐情景 激发兴趣
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
2、启发诱导 引起兴趣
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教师可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儿童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的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见解去发表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景。深化绘画主题。如命题画《我的动物朋友》,通过为什么要和动物交朋友,喜欢什么动物的讨论,儿童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进入描绘的具体情景,于是怎样和动物交朋友的画面便展现眼前。
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问:你们谁见过大海呀?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学曾说在暑假时和父母一起到海边去玩,还拾到不少的贝壳。更多的同学则在电视里看到大海。接着我又问:大海里有哪些生物呢?学生们纷纷说出有鲸鱼、鲨鱼、海豚等动物。接着我出示挂图,直观的启发学生的思路。然后欣赏书中的画,讲一讲科学幻想和童话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让孩子在鼓舞中成长
受自尊的驱使,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到肯定。儿童的这种欲望尤为强烈。考虑到这一点,我觉得应该给孩子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大舞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请孩子们带着他的作品,走上讲台,响亮得向大家说一声“请大家看我的作品!”然后用自己稚拙的语言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而下面坐着的孩子则是评委,可以举手帮他提点更好的意见,也可以拍拍手表示出自己的表扬。站到讲台前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受到表扬,这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于作业的评价,也请孩子用自己的眼光来评,不一定把目光投下优秀的学生,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也加以鼓励。无论是谁,你只要画得又快又好,都可以贴到教师的展板上。这样一来,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能贴到展板上的孩子个个神彩飞扬。这时我们应加以肯定,不能以知识和理性去取代它,允许他们冲破不愉快的阻碍,充分表现自我,并且适当适时地加以肯定,保护他们的自信心。评价孩子的画就应以童真性、自由性、创造性(三性)为标准,不忘肯定孩子的点滴智慧闪光,在兴趣与“成功”(自信)之间往复磨砺,定会折射出创新精神的火花。 四、学会与孩子交流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形式,教师应寻找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灵的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在教学中用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不能用训斥、嘲笑、命令、冷漠等方式和学生交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语言的魅力在于爱心,但缺乏爱情的语言,也就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戒,因此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美术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也有其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