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写作的根基与土壤,对写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写作是阅读的拓展与延伸,是阅读输出的一种体现,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当代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入手,分析当代初中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进行解读。
关键词:阅读兴趣;写作能力;初中生
作者简介:杨乌日很(1986-),女,蒙古族,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人,本科,初级,研究方向:蒙语教学。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一個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国学方面的教育。国学热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中国,而且也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热潮,仅截止2011年底,全球就已经建立了347所孔子学院和460个孔子学堂,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高达4000万人次,近年来国外的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更是随处可见,而语文作为连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渠道。无论在哪一个学段,新课标都对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第四学段的学生(7-9年级):“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1]然而现如今学生在升学压力下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于是作文练习课上学生抓耳挠腮、茫然无绪、作文无从下手或者不知所云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体高其写作能力刻不容缓。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马克思主义原理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2]阅读与写作正是这种质与量的关系,学生每认识一个字都是量的积累,认识的字达到一定的数量,就能阅读,阅读数量一定的程度,就能做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这个道理,又如我国古代的大诗人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如此。叶圣陶就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语文这一科目而言,不论是考试还是课内学习,阅读和写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读者阅读文本时是对知识、信息、情感进行输入、储存的过程,而在写作时是将自身的、知识、信息和情感,进行提取、加工和输出的一个过程,所以说阅读是存储,写作是流露。[3]因此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指导学生作文,为作文做好量的积累。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升学压力之下,学生原有的课外时间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填满,在此背景下学生越来越浮躁,以至于做事时不能专心致志,而在阅读时学生会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注意力因此高度度集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因此阅读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同时提高其专注力。
二、初中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当下初中生的阅读现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在207名学生中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占30.9%,一般态度的占30.4%,持喜欢态度的人数占总数的38.7%,这表明多数初中生对阅读是不感兴趣的。表1-2表明27%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影响不大,所以不重要,17.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调查显示23.2%的学生几乎没有阅读,但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会安排时间进行阅读,这说明多数学生能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并认真实践。
调查表明消遣娱乐的学生占总数最多,高达40.6%,这类学生阅读是为了消磨时间,毫无营养,16.9%的学生则是为了增长知识,而19.6%的学生以提高成绩为准则,这说明多数学生的阅读观念不正确。
表1-5显示读完一本书后什么也不做的同学高达41.1%,会摘抄好词好句的占24.2%,其余的同学会和别人交流或者写读后感,这表明多数同学的阅读习惯不太好。
综上所述,当代初中生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而且认为阅读无益于自己的学习,剩下的少部分学生虽然会阅读,但大多数以娱乐消遣为目的,并且阅读习惯普遍不好,因此老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激发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影响事物的发展。达尔文说:“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便是受环境影响的表现,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环境的选择,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可见环境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学习环境不惜多次举家搬迁是如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如此。因此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先喜欢上阅读的环境,然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的感染喜欢好的上阅读。阅读氛围的营造包括两方面,一是外部的阅读环境如装饰,在营造阅读环境时可以暖色调为主,结合孩子的喜好进行装饰,营造一个宁静、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这样孩子会更加喜欢阅读的环境,但是在进行装饰时要把握适度原则,适可而止,不可使装饰的效果喧宾夺主,从而分散孩子的阅读注意力,影响阅读效果。二是内部环境如家庭氛围,《中国城市儿童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调查了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湖北和山西六个重点省3—14岁儿童的家长,调查显示在阅读影响上,父母、老师、同伴是对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三类人,其中父母以38.4%居于首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接触得最多的人,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父母应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尽量少玩手机、游戏、麻将等,多和孩子共同阅读,这样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且有利于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开展相关读书活动
1、通过给学生一定的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质量。如开展读书之王选拔赛,让学生自愿参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每读完一本书时动手写读后感,并将每本书的读后感交给老师,由老师根据读后感在最后截止日期评选出读书之王,给予相应獎励,并将优秀作品在作品区展示出来,在各种奖励的激励下学生的阅读热情自然会高涨,从而产生阅读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或者在读到生动有趣的情节时会产生一种交流的欲望,然而却苦于无人交流,而举办读书交流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探讨的机会,深化读书的内涵,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情谊,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因此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不失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写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3、开设图书角。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设一个图书角,为避免图书丢失可安排学生管理,及时做好借阅还书登记。为弥补书源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跟学生协商利用班费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同时动员学生共享自己认为可读性较强的书,教师也可自己先做好表率,积极主动将自己的好书捐献出来,以带动图书共享热潮。
(三)倡导自主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积极向上的图书。其实,学生并不是对图书不感兴趣而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图书不感兴趣,如果一味逼迫学生阅读教师自认为营养价值比较高但学生却不喜欢的书籍,学生必然会感觉到沉闷、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感受,在保证图书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倡导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阅读那些营养价值较高的书籍,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三)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有很多学生不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阅读过时没有做好相应的笔记,阅读后也没有写读后感或者心得体会,导致读完就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很难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讲明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在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以达到读后不快速忘记所读内容,在作文时可以信手拈来,素材源源不断的目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玩的时间同时又有足够的学习和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如此学生方能学得开心、读得开心、玩得开心。此外,教师应该不定时给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以改善学生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阅读。
参考文献:
[1] 顾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悦生,薛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米洪瑞.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张传宗.中学阅读教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关键词:阅读兴趣;写作能力;初中生
作者简介:杨乌日很(1986-),女,蒙古族,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人,本科,初级,研究方向:蒙语教学。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一個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国学方面的教育。国学热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中国,而且也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热潮,仅截止2011年底,全球就已经建立了347所孔子学院和460个孔子学堂,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高达4000万人次,近年来国外的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更是随处可见,而语文作为连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渠道。无论在哪一个学段,新课标都对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第四学段的学生(7-9年级):“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1]然而现如今学生在升学压力下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于是作文练习课上学生抓耳挠腮、茫然无绪、作文无从下手或者不知所云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体高其写作能力刻不容缓。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马克思主义原理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2]阅读与写作正是这种质与量的关系,学生每认识一个字都是量的积累,认识的字达到一定的数量,就能阅读,阅读数量一定的程度,就能做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这个道理,又如我国古代的大诗人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如此。叶圣陶就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语文这一科目而言,不论是考试还是课内学习,阅读和写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读者阅读文本时是对知识、信息、情感进行输入、储存的过程,而在写作时是将自身的、知识、信息和情感,进行提取、加工和输出的一个过程,所以说阅读是存储,写作是流露。[3]因此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指导学生作文,为作文做好量的积累。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升学压力之下,学生原有的课外时间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填满,在此背景下学生越来越浮躁,以至于做事时不能专心致志,而在阅读时学生会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注意力因此高度度集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因此阅读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同时提高其专注力。
二、初中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当下初中生的阅读现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在207名学生中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占30.9%,一般态度的占30.4%,持喜欢态度的人数占总数的38.7%,这表明多数初中生对阅读是不感兴趣的。表1-2表明27%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影响不大,所以不重要,17.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调查显示23.2%的学生几乎没有阅读,但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会安排时间进行阅读,这说明多数学生能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并认真实践。
调查表明消遣娱乐的学生占总数最多,高达40.6%,这类学生阅读是为了消磨时间,毫无营养,16.9%的学生则是为了增长知识,而19.6%的学生以提高成绩为准则,这说明多数学生的阅读观念不正确。
表1-5显示读完一本书后什么也不做的同学高达41.1%,会摘抄好词好句的占24.2%,其余的同学会和别人交流或者写读后感,这表明多数同学的阅读习惯不太好。
综上所述,当代初中生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而且认为阅读无益于自己的学习,剩下的少部分学生虽然会阅读,但大多数以娱乐消遣为目的,并且阅读习惯普遍不好,因此老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激发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影响事物的发展。达尔文说:“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便是受环境影响的表现,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环境的选择,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可见环境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学习环境不惜多次举家搬迁是如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如此。因此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先喜欢上阅读的环境,然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的感染喜欢好的上阅读。阅读氛围的营造包括两方面,一是外部的阅读环境如装饰,在营造阅读环境时可以暖色调为主,结合孩子的喜好进行装饰,营造一个宁静、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这样孩子会更加喜欢阅读的环境,但是在进行装饰时要把握适度原则,适可而止,不可使装饰的效果喧宾夺主,从而分散孩子的阅读注意力,影响阅读效果。二是内部环境如家庭氛围,《中国城市儿童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调查了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湖北和山西六个重点省3—14岁儿童的家长,调查显示在阅读影响上,父母、老师、同伴是对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三类人,其中父母以38.4%居于首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接触得最多的人,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父母应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尽量少玩手机、游戏、麻将等,多和孩子共同阅读,这样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且有利于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开展相关读书活动
1、通过给学生一定的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质量。如开展读书之王选拔赛,让学生自愿参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每读完一本书时动手写读后感,并将每本书的读后感交给老师,由老师根据读后感在最后截止日期评选出读书之王,给予相应獎励,并将优秀作品在作品区展示出来,在各种奖励的激励下学生的阅读热情自然会高涨,从而产生阅读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或者在读到生动有趣的情节时会产生一种交流的欲望,然而却苦于无人交流,而举办读书交流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探讨的机会,深化读书的内涵,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情谊,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因此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不失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写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3、开设图书角。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设一个图书角,为避免图书丢失可安排学生管理,及时做好借阅还书登记。为弥补书源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跟学生协商利用班费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同时动员学生共享自己认为可读性较强的书,教师也可自己先做好表率,积极主动将自己的好书捐献出来,以带动图书共享热潮。
(三)倡导自主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积极向上的图书。其实,学生并不是对图书不感兴趣而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图书不感兴趣,如果一味逼迫学生阅读教师自认为营养价值比较高但学生却不喜欢的书籍,学生必然会感觉到沉闷、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感受,在保证图书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倡导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阅读那些营养价值较高的书籍,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三)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有很多学生不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阅读过时没有做好相应的笔记,阅读后也没有写读后感或者心得体会,导致读完就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很难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讲明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在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以达到读后不快速忘记所读内容,在作文时可以信手拈来,素材源源不断的目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玩的时间同时又有足够的学习和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如此学生方能学得开心、读得开心、玩得开心。此外,教师应该不定时给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以改善学生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阅读。
参考文献:
[1] 顾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悦生,薛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米洪瑞.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张传宗.中学阅读教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