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传承:薪火相传 砥砺前行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6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被称为“90后剪纸哥”的洛阳小伙畅杨杨火了,他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酷爱剪纸,并立志保护传统民间艺术。孟津剪纸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也成为孟津民间剪纸技艺传承人。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正式施行。《非遗法》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近30年来,我国文化领域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依法保护阶段。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2016年5月21日至23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会郑州举办,近40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考古的成果。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考古学界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此次大会的召开,有助于挖掘和弘扬郑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化强省。
  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现有11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8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81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086个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10个类别……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非遗法》实施5年来,各地的宣传保护工作已全面展开,社会各界对《非遗法》的施行也寄予厚望。但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在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瓶颈和羁绊,完善规范非遗保护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非遗保护传承,当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非遗保护的河南样本
  近日,首届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郑州郑东新区举行,来自河南各地的近百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展演,为郑州市民带来了一场特别的文化视听盛宴。


  提起河南非遗,梁祝传说,故事传颂多年如今跃然纸上;汝瓷,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少林功夫,动作刚健迅猛,攻防灵活有致,进则有方,退则有法,一气呵成;黄河号子,形式灵活、高亢嘹亮,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太昊伏羲祭典,规模宏大,是我国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买氏中医外治法,医术精湛,在传统医药项目中占据一席之地……一个传说、一项技艺、一套拳术,看似朴素却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这些大众或熟悉或陌生的非遗项目,组成了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丰富图景。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刘春晓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刘春晓介绍,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9项代表作获得通过,中国昆曲入选。自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尤其是在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在2004年加入这一公约之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正式施行。《非遗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依法保护阶段。2014年1月1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使得河南的非遗保护工作有了更细致、更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如今,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走过了十余年历程。十余年来,和大多数省份一样,河南省的非遗保护工作成绩斐然,体系逐渐健全,内容日渐丰富,非遗保护呈现出生机勃勃、稳步推进的态势。2007年至2009年,河南省共普查出各类线索180余万条,基本立项22万余条。截至2015年年底,现有11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8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81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086个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4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534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922名。
  全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2个;河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33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25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68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个。河南省在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目前,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进行保护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裴景岭介绍道:“目前河南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抢救性保护,一些濒危的项目,比如民间的一些戏曲生存比较艰难,就要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二是生产性保护,比如陶瓷类项目,既能产生社会效益,也能产生经济效益,要在保持其基本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融入百姓生活。三是整体性保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空间,比如开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就是进行了整体性保护。”
  非遗保护,除了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政府还建立了财政资金扶持专项制度,特别对濒危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2011年至2015年,国家财政加大了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专项资金补助力度,推进了各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2014年以来,河南每年1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基本的任务就是保护和传承,保护不了的就保存,进行拍摄、写作、记录,建立历史档案。各级政府也积极参与,各地、各保护单位建立非遗展馆,让老百姓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共享保护成果。同时,也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参与。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河南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组成督查组,对全省的非遗项目补助资金及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非遗保护需要全民的参与,我们希望,通过保护保存、宣传传播等一系列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提升全社会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共同承担起这一时代赋予的保护传承责任。”谈及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刘春晓不无感慨地说,“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忆起人生时,发现自己曾经为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过、付出过,为保护和传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一些贡献,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无悔的。”
  非遗是活着的文化
  “非遗是一个文化的生命,因为它是活着的文化,是人承载的文化,比如民间绘画,是老百姓画出来的。他一边画,一边把他对生活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画的每一朵花、每一只小鸟都有他对花和鸟的热爱,都洋溢着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喜悦。如果没有这些人,这个文化就没有意义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如此解读非遗的含义。


  7月16日,河南郑州郑东新区举行首届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来自河南各地近百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展示和表演。在展演区,小相狮舞、河洛大鼓、皮影戏等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了精彩表演;在展示区,黄河澄泥砚、唐三彩、钧瓷、汝瓷、泥咕咕等非遗珍品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欣赏;在展制区,方城石猴、泥人彩塑、面塑等传统手工制作的非遗作品,为众多市民带来一场特别的文化视听盛宴,感受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当天,号称“中华第一狮”的“小相狮舞”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十几米的高台,四周用绳子牵引,狮子就利用绳子爬上高台。随着上面“板叉”“头扛尾”“倒立”等惊险表演,台下不时发出惊呼声,孩子们都看得目不转睛,许多人拿着手机拍照。据“小相狮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巩义市金王狮鼓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李金土介绍,这些表演最惊险的“上老杆”的青年,最小的只有16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位于“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也亮相于展会上,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谈到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学琴12年的演奏者王称娜认为,目前缺少非遗项目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是造成大家对非遗项目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希望以后能多点类似活动,这对传播非遗项目本身蕴含的文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次非遗展上,泥咕咕、皮影戏等摊位前聚集了不少孩子。市民朱女士带着女儿来看非遗展,孩子非常喜欢。她说,现在的孩子从小都是玩变形金刚和芭比娃娃,很少能见到这些传统的小玩意儿,应该多给他们接触的机会。
  “只有让传承人更多地接近市民,走到老百姓中间,展示非遗的魅力,非遗才能真正有生命力。”郑州市群艺馆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桂玲说。
  非遗是活着的文化,只有活态传承才能焕发生命力。每年,太昊伏羲祭典备受海内外专家学者和老百姓的关注。太昊伏羲氏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因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祭典是我国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陈风》里就有描述。自明代朱元璋于洪武四年亲制祝文致祭以来,到清末的宣统皇帝,御祭达51次。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为期一个月的朝祖会,海内外华夏子孙,每天谒祖朝圣者达二十多万。”淮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广起介绍道,“近几年来,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此寻古探幽,研究古老华夏的东方文化,港澳台胞回大陆观光,参加太昊伏羲祭典,寻根问祖,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是龙的传人。”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5月21日至23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会郑州举办,近40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考古的成果。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考古学界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此次大会的召开,有助于挖掘和弘扬郑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化强省。河南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只是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各地的非遗保护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016年6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在河北承德举办,其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指出,之所以将主题定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深刻的必要性。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化古迹到乡村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城乡记忆的有力物证,是城乡价值的重要体现。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避免城乡记忆消失的有力保障。同时,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也是避免城乡面貌趋同,深厚历史积淀,彰显城乡个性,提升城乡品位的重要抓手。
  非遗是活着的文化,是由人承载的文化。非遗保护要做好、做得有效率,冯骥才认为,应遵循几个原则:第一,要保护地域性。比如说天津杨柳青年画做得跟苏州桃花坞年画一样了,那就不是杨柳青年画了,地域性本质上是为了保护、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第二,要保护它的手工性。因为它是农耕时期的遗产,如果变成机器轧的,机器做的,实际上就变成工业文明了。第三,要保持自己的艺术特征,特征不能改变,要保持它的基本元素。比如,在民间音乐里加了好多电子配器是不行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份由人承载的文化做好、做出特色。
  谁是下一代传承人
  多年来,我国非遗保护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比如顶层设计的助推力、保护体系与保护机构的建立健全、保护方法的不断探索等。然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问题。早在2010年,就有媒体报道,非遗申报热情高涨,但非遗保护不受重视。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说,“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将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进入国家级名录,这个地方就出名了。”王文章说,一些地方或个人在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上,不是不去做,而是不能理解保护的真正意义。举例来说,50年前,某手工雕刻项目被确认为非遗项目,虽然与现在的机械化雕刻工艺和计算机设计造型能力相比,显得粗糙些,但传承人不能在该项目中引入机械工艺,因为这样会破坏该项目的非遗属性。


  “可以有创新,这是一种活态流变性,但不能违背非遗传承的恒定性规律。”王文章说,一些个人或地方,在申报非遗时,把它看成一种经济资源,一旦发现该项目不挣钱,就会疏于保护,要在保持非遗项目传统特点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经营才更妥当。
  为了治理非遗保护不力的问题,应建立“换血”和退出机制,对非遗传承人进行绩效考核管理,传承人不作为或传承工作不到位,要退出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甚至取消传承人资格。“有的地方没有落实保护措施、项目保护单位发生变化、保护不得力等,就要撤销一批非遗项目,重新调整一批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王文章说,“在非遗项目的撤销上,‘退出机制’是非遗保护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项目面临着如何在继承中创新等更为复杂的问题,面临着审美要求提高的压力。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吴元新说,经过创新,传统草木染的花样不仅印上了丝巾,还加上相框做成韵味独特的艺术品,很有些后现代画作的味道。
  “手握一支八寸竹管三寸毛颖,凭一色黑墨,点滴之间,就能把中国汉字写得千变万化,刚柔并济,一个人的情操、修养和胸怀,早已跃然纸上,这是至今任何书写工具都无法替代和逾越的神奇之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汝阳刘毛笔代表性传承人刘好勤说,当前非遗项目面临着很好的历史机遇,有关部门提出生产性保护、建立保护基地,还出台了生产性保护指导意见等,意义深远。作为传承人希望能抓住机会把产品做好,对毛笔制作技艺不断改善和创新,并对狼毫笔制作形成一套独特的技艺,争取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
  不少传承人表示,古朴的技艺是非遗项目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但是,如何在新时代新观念中运用这些古老、古朴元素,则考验着传承人的经营智慧。
  新时代要求传承人技艺精湛、思维活跃。经过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扶持,这些年非遗项目的传承环境大为改善。很多传承人谈及未来的发展,反映最大的问题就是“下一代传承人”的培养。
  “以前都是师傅带徒弟,现在主要是在学校学习。手工技艺有特殊性,没有师傅手把手地传授很难学到精髓。”吴元新说,“最好的方式还是家族传承。既不会出现绝活不外传,也不会因为时间短学成个‘四不像’。不过时代在变化,家族式的传承已经很难继续,且对传承人的要求也在变化。”
  有关专家分析,非遗保护工作和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乃至在重大考试命题中关注传统文化,加大传统文化在基础性教育中的比重,也许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给未来、交给下一代的最好方式。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上指出,社会各界人士要为文物事业尤其是非遗保护工作作出更多贡献,在全社会树立积极主动保护文化遗产的新风尚,在保持非遗核心元素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让非遗“活”起来!
  水深流缓,它默然滋润着大地,养育禾田,更成为飞禽鸟兽须臾不可离的生命之源。非遗也一样,它安然生长在文化的土壤里,是汲取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人们从这里,寻检生活变迁的踪迹,获得生命的支点,从而花开有序。
  非遗保护传承,当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其他文献
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应如何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本文试结合茂名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的实践,就此谈几点体会.
德育是学校工作之首,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近年来,高州农校采取扎关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德育工作,广大师生齐声唱好"早、准、实、活"四字歌,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特征,而企业则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参与竞争。争得市场者,企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失去市场者,企
近日,山东潍坊市原副市长夏芳晨正式出任阳光保险副总的消息再次成为热门话题。高级官员辞职下海,这种新闻总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公务员辞职下海,折射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刚到罗马,就接到女儿的投诉短信,说骑自行车经某机关大院门口忘记下车,遭到门卫的粗言责骂.
未来,中国广电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开展怎样的业务?未来能否生存?作为新进入者,中国广电开始崭露头角,但同时面临着人才、资金、体制等诸多制约因素。  工信部发放的一个牌照,使得电信业三国鼎立的格局被打破——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广电”)“晋级”为第四大运营商。  5月5日,工信部向中国广电颁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中国广电和授权其控股子公司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
三十八春秋,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茂名市公共汽车公司自1961年4月成立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变化巨大,公司员工由原来的26人,发展到现在的干部职工420人;线路由当初唯一
【正】 托德苏醒时只见身躯上方悬浮着两张脸。烈日当空,令人目眩,他辨认不出那是黑人的脸还是白人的脸。他动弹了一下,感到炙人似地疼痛,仿佛全身都暴露在毒日之下。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