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小时人流数以万计的旺角波鞋街,造就了3个鞋佬变亿万富翁的传奇故事。
香港政府的活化政策陆续出台,香港市建局计划动用1亿元(港币,下同)活化旺角5条主题街,首阶段将于明年开始动工,包括俗称“波(球,下同)鞋街”的花园街和洗衣街地段。
自1980年进驻波鞋街开设首间分店的彭汉钊,30年后成为波鞋街霸王,坐拥约30间运动店,在波鞋街有近60%的铺都是由他经营。另一个同样在波鞋街发迹的湛淦枢,单是将自置铺位出租已年收300万元,去年铺位获市建局收购,令他顺利荣登亿万富翁宝座。此外,著名连锁运动用品店“运动家”创办人蔡天沛,早年在波鞋街运动铺打工,娶得老板妹妹后自立门户,成为今日在港分店最多的运动鞋大王。
彭汉钊波鞋街霸王
彭汉钊是最早在波鞋街卖波鞋的老行尊之一,亦是现时拥有最多分店的波鞋街霸王。其公司富豪集团旗下共有逾30问分店,分别以“Fulvo”、“Livo”、“Jivo”、“Apex”及“Da hood”作招牌,另有自家品牌“FITTER”,出品包括运动鞋、帆船鞋、运动服、球袋等,粗略估计,每月生意额逾2000万元。近年彭汉钊与波鞋街另一个霸王、允记的老板陈锦波斗得难分难解,二人积极开分店扩充,不过就业务而言,产品种类较多的彭汉钊更胜一筹。
家住跑马地的彭汉钊,拥有两个花园街铺位,连同货仓及自住单位,估计身家超过3亿元,堪称波鞋街的超级隐形富豪。彭汉钊今年刚好60岁,出身小康之家,中学时已迷上篮球及足球。中学毕业后,彭汉钊先在一间电器代理公司打工,20岁创业,开设“国电”电器零售店,专卖音响、冰柜等大型家庭电器。虽然如此,彭汉钊仍对热爱的运动念念不忘,“碰巧有个精工足球队的朋友要代球队做球衣,便慢慢将山寨厂转型。”
1974年,彭汉钊于铜锣湾豪华戏院后面开设第一间运动零售店,并以中学的自组篮球队“FITTER”命名,卖自家生产的运动衫裤,又向Adidas及puma人波鞋售卖。1975至1976年间,彭汉钊更赞助欢乐今宵足球队(即今明星足球队)的球衣。上世纪70年代末,曾效力香港甲组足球队的张国强找他合作,在波鞋街开设“强劲”体育用品店,开张时更邀得谭咏麟、陈百祥等明星剪彩,知名度大增。后来张国强将其股份卖给彭汉钊,他将店名改为“富豪”继续经营,富豪因此成为其集团统称。
虽然少了名人效应,但上世纪80年代波鞋热席卷全球,令“富豪”的生意愈做愈大。彭汉钊不时引入外国的新品牌,当时“富豪”的营业额已达500万元,每年出品的波鞋及帆船鞋款至少300款。
及后,彭汉钊开始购入地铺自用,于1985年以300万元买入花园街45号地铺,“坦白讲,当时我没有钱,不过因为做批发生意,同银行关系好,才可以借到钱买铺。”显然,彭汉钊当年的决定非常正确,地产经纪估计,该铺现时起码值9500万元。
1992年,彭汉钊移民加拿大,于是结束“FITTER”的批发生意,零售店亦只留下4间。直至1998年回流,彭汉钊重整旗鼓,“我熟悉行业运作,又与波鞋街的业主相熟,所以要租铺扩展不难。”
湛淦枢退休波鞋佬
彭氏父子仍在为其运动用品王国打拼,但另一个同在波鞋街起家的亿万富豪湛淦枢就早已退休,做包租公。
湛淦枢只是一名穷小子,上世纪60年代来港投靠亲戚谋生,因为认定鞋是必需品,先到姑丈的鞋店当学徒,后又跟叔父当小贩卖皮鞋。每日来回由旺角行至深水埗摆地摊。数年后他终于储够资本,胆粗粗以3000元租下西洋菜街一个商场铺卖鞋,当时一双皮鞋才不过30元,收入仅够糊口。幸而,上世纪70年代流行运动服装,吸引大批年轻人顺应潮流,连带令运动鞋大卖。湛淦枢有见及此,实时在其鞋店兼卖波鞋,生意狂飙,单日都可以卖出数十对运动鞋,因而赚得第一桶金。不过他并没有将资金花在业务扩充上,反而选择置业。他先于1982年以92万元买入窝打老道单位自住。后来发现花园街的运动店愈做愈旺,便在1993年斥资2150万元买入花园街82号地铺。但不到几年,湛淦枢有感年事已高,儿子也不愿接棒经营,遂将生意结束。
前年市建局宣布收购波鞋街物业计划,湛淦枢曾联合其他受影响的业主组成“K28波鞋街关注组”抗衡,甚至以比市建局高一成的价钱进行反收购,可惜最终不敌市建局,便于2008年11月接受近9000万元的收购价,实时晋升为亿万富翁。“政府给几千万我有什么用,持有现金只会贬值,只好再买铺。”78岁的湛淦枢慨叹。
巧合的是,他新买的西洋菜南街42号地铺,原业主就是之前向他租了十多年铺位的彭汉钊,成交价1.5亿元。“如果不是与他相识几十年,都买不到呀!”中气十足的湛淦枢抱怨:连同另一个于2003年买入的太子花园街铺位,湛淦枢现年收超过800万元租金。
蔡天沛“运动家”老板
现时全港分店数目比太古旗下马拉松还要多上10间的“运动家”,老板蔡天沛也在波鞋街发迹。年近50岁的蔡天沛,小时候在荃湾居住,上世纪80年代在波鞋街一间运动用品店做售货员。“他大约1983年左右在‘佳运’打工,老板姓黎,听闻是新界乡绅,有个十七八岁的妹,后来妹妹嫁给蔡天沛,有人穿针引线下就自立门户,创立‘运动家’。”一名老街坊忆述。
“运动家”1985年在花园街启业,6年后在大埔新达广场开设首间分店,一名业内人士指,运动家比其他行家早进驻商场,正是其成功最大因素。正因为蔡天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开始与发展商打交道,之后要在商场开店自然比行家容易得多。事实上,蔡天沛早在1995年便租下黄埔花园商场的5000平方英尺巨铺,之后又在青衣城租下8000平方英尺地方,还把部分墙身建成攀岩场,一度成为该商场卖点之一。一直以扩散式来增加据点的“运动家”,现时在全港稍有规模的商场都有分店,就连偏远至屯门锦荟坊亦有一间。
蔡天沛除了觑准商场铺前景,更极力争取外国运动名牌的独家代理权,如早在1997年已取得德国国宝级健康凉鞋品牌Birkenstock的香港总代理。Bjrkenslock现时在香港共有4问专门店,受欢迎程度已达到平均每个年轻港人都脚踏一对,代理这品牌无疑是一条财路,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运动家”是上世纪90年代扩展得最快的运动用品公司。
现时运动鞋的毛利介乎四至五成,以每双平均零售价约400至500元计,即每双运动鞋纯利约180元,“运动家”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约两成半至三成,估计每年利润达2000多万元。加上蔡天沛持有的物业全部十分矜贵,如市值约6600万元的花园街64号地铺,和楼面超过4.2万平方英尺的荃湾顺丰工业中心,现市值5500万元,单两项物业已令他身家过亿。
香港政府的活化政策陆续出台,香港市建局计划动用1亿元(港币,下同)活化旺角5条主题街,首阶段将于明年开始动工,包括俗称“波(球,下同)鞋街”的花园街和洗衣街地段。
自1980年进驻波鞋街开设首间分店的彭汉钊,30年后成为波鞋街霸王,坐拥约30间运动店,在波鞋街有近60%的铺都是由他经营。另一个同样在波鞋街发迹的湛淦枢,单是将自置铺位出租已年收300万元,去年铺位获市建局收购,令他顺利荣登亿万富翁宝座。此外,著名连锁运动用品店“运动家”创办人蔡天沛,早年在波鞋街运动铺打工,娶得老板妹妹后自立门户,成为今日在港分店最多的运动鞋大王。
彭汉钊波鞋街霸王
彭汉钊是最早在波鞋街卖波鞋的老行尊之一,亦是现时拥有最多分店的波鞋街霸王。其公司富豪集团旗下共有逾30问分店,分别以“Fulvo”、“Livo”、“Jivo”、“Apex”及“Da hood”作招牌,另有自家品牌“FITTER”,出品包括运动鞋、帆船鞋、运动服、球袋等,粗略估计,每月生意额逾2000万元。近年彭汉钊与波鞋街另一个霸王、允记的老板陈锦波斗得难分难解,二人积极开分店扩充,不过就业务而言,产品种类较多的彭汉钊更胜一筹。
家住跑马地的彭汉钊,拥有两个花园街铺位,连同货仓及自住单位,估计身家超过3亿元,堪称波鞋街的超级隐形富豪。彭汉钊今年刚好60岁,出身小康之家,中学时已迷上篮球及足球。中学毕业后,彭汉钊先在一间电器代理公司打工,20岁创业,开设“国电”电器零售店,专卖音响、冰柜等大型家庭电器。虽然如此,彭汉钊仍对热爱的运动念念不忘,“碰巧有个精工足球队的朋友要代球队做球衣,便慢慢将山寨厂转型。”
1974年,彭汉钊于铜锣湾豪华戏院后面开设第一间运动零售店,并以中学的自组篮球队“FITTER”命名,卖自家生产的运动衫裤,又向Adidas及puma人波鞋售卖。1975至1976年间,彭汉钊更赞助欢乐今宵足球队(即今明星足球队)的球衣。上世纪70年代末,曾效力香港甲组足球队的张国强找他合作,在波鞋街开设“强劲”体育用品店,开张时更邀得谭咏麟、陈百祥等明星剪彩,知名度大增。后来张国强将其股份卖给彭汉钊,他将店名改为“富豪”继续经营,富豪因此成为其集团统称。
虽然少了名人效应,但上世纪80年代波鞋热席卷全球,令“富豪”的生意愈做愈大。彭汉钊不时引入外国的新品牌,当时“富豪”的营业额已达500万元,每年出品的波鞋及帆船鞋款至少300款。
及后,彭汉钊开始购入地铺自用,于1985年以300万元买入花园街45号地铺,“坦白讲,当时我没有钱,不过因为做批发生意,同银行关系好,才可以借到钱买铺。”显然,彭汉钊当年的决定非常正确,地产经纪估计,该铺现时起码值9500万元。
1992年,彭汉钊移民加拿大,于是结束“FITTER”的批发生意,零售店亦只留下4间。直至1998年回流,彭汉钊重整旗鼓,“我熟悉行业运作,又与波鞋街的业主相熟,所以要租铺扩展不难。”
湛淦枢退休波鞋佬
彭氏父子仍在为其运动用品王国打拼,但另一个同在波鞋街起家的亿万富豪湛淦枢就早已退休,做包租公。
湛淦枢只是一名穷小子,上世纪60年代来港投靠亲戚谋生,因为认定鞋是必需品,先到姑丈的鞋店当学徒,后又跟叔父当小贩卖皮鞋。每日来回由旺角行至深水埗摆地摊。数年后他终于储够资本,胆粗粗以3000元租下西洋菜街一个商场铺卖鞋,当时一双皮鞋才不过30元,收入仅够糊口。幸而,上世纪70年代流行运动服装,吸引大批年轻人顺应潮流,连带令运动鞋大卖。湛淦枢有见及此,实时在其鞋店兼卖波鞋,生意狂飙,单日都可以卖出数十对运动鞋,因而赚得第一桶金。不过他并没有将资金花在业务扩充上,反而选择置业。他先于1982年以92万元买入窝打老道单位自住。后来发现花园街的运动店愈做愈旺,便在1993年斥资2150万元买入花园街82号地铺。但不到几年,湛淦枢有感年事已高,儿子也不愿接棒经营,遂将生意结束。
前年市建局宣布收购波鞋街物业计划,湛淦枢曾联合其他受影响的业主组成“K28波鞋街关注组”抗衡,甚至以比市建局高一成的价钱进行反收购,可惜最终不敌市建局,便于2008年11月接受近9000万元的收购价,实时晋升为亿万富翁。“政府给几千万我有什么用,持有现金只会贬值,只好再买铺。”78岁的湛淦枢慨叹。
巧合的是,他新买的西洋菜南街42号地铺,原业主就是之前向他租了十多年铺位的彭汉钊,成交价1.5亿元。“如果不是与他相识几十年,都买不到呀!”中气十足的湛淦枢抱怨:连同另一个于2003年买入的太子花园街铺位,湛淦枢现年收超过800万元租金。
蔡天沛“运动家”老板
现时全港分店数目比太古旗下马拉松还要多上10间的“运动家”,老板蔡天沛也在波鞋街发迹。年近50岁的蔡天沛,小时候在荃湾居住,上世纪80年代在波鞋街一间运动用品店做售货员。“他大约1983年左右在‘佳运’打工,老板姓黎,听闻是新界乡绅,有个十七八岁的妹,后来妹妹嫁给蔡天沛,有人穿针引线下就自立门户,创立‘运动家’。”一名老街坊忆述。
“运动家”1985年在花园街启业,6年后在大埔新达广场开设首间分店,一名业内人士指,运动家比其他行家早进驻商场,正是其成功最大因素。正因为蔡天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开始与发展商打交道,之后要在商场开店自然比行家容易得多。事实上,蔡天沛早在1995年便租下黄埔花园商场的5000平方英尺巨铺,之后又在青衣城租下8000平方英尺地方,还把部分墙身建成攀岩场,一度成为该商场卖点之一。一直以扩散式来增加据点的“运动家”,现时在全港稍有规模的商场都有分店,就连偏远至屯门锦荟坊亦有一间。
蔡天沛除了觑准商场铺前景,更极力争取外国运动名牌的独家代理权,如早在1997年已取得德国国宝级健康凉鞋品牌Birkenstock的香港总代理。Bjrkenslock现时在香港共有4问专门店,受欢迎程度已达到平均每个年轻港人都脚踏一对,代理这品牌无疑是一条财路,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运动家”是上世纪90年代扩展得最快的运动用品公司。
现时运动鞋的毛利介乎四至五成,以每双平均零售价约400至500元计,即每双运动鞋纯利约180元,“运动家”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约两成半至三成,估计每年利润达2000多万元。加上蔡天沛持有的物业全部十分矜贵,如市值约6600万元的花园街64号地铺,和楼面超过4.2万平方英尺的荃湾顺丰工业中心,现市值5500万元,单两项物业已令他身家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