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宋代诗人王巩谪居宾州多年后北归宴请苏轼时,歌女柔奴献歌后,苏轼当即填词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一阙,系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相传,王巩滴居宾州期间,坚持不断创作,与苏门文人互赠唱和,与柔美聪慧的佳人相伴,为宾州(今广西宾阳)的历史文化增添了色彩绚丽的一笔。
贬寓南荒,正气凛然
宾州,在古代地处岭南边陲,离京都万里,是历代封建皇帝流寓犯罪官员的地方。自宋到明,被皇帝贬滴到宾州的官员不下10人。宋代名宦王巩是其中之一。
王巩(约1048-约1117),字定国,号介庵,自号清虚居士,北宋著名诗人、画家。山东莘县人,移籍江苏高邮。真宗宰相王旦之孙,仁宗工部尚书王素之四子,仁宗参知政事张安道之女婿。王巩出身累代显宦,世代书香之家。他天赋聪隽,擅于诗文。王巩年轻时,“笃学力文,志节甚坚,练达世务,强力敢言”,上书言事多切时弊,为参知政事冯京所赏识,荐举于朝,因受王安石等变法派的阻挠,被派往扬州任副职。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北宋政坛发生了一件影响极大的“乌台诗案”。话说早在该年三月,徐州太守苏轼改知湖州,例行公事作《湖州谢上表》,而御史中丞李定、舒宣等人摘文中语句和苏轼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王安石新法的罪名逮捕苏轼,投入御史台监狱。御史台自汉代以来有“乌台”之称,故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苏轼被审讯关押4个月后,被贬逐到荒僻的黄州,他的一大批好友也遭受连累,这其中就有时任秘书省正字(校正书籍中错误的官员)的王巩。
王巩和苏轼年龄相仿,二人相交甚深。王巩出生于衣冠望族“三槐王氏”,苏轼曾为之作《三槐堂铭》。苏轼年方弱冠就受知于王巩岳父张方平。王巩和苏轼二人在那以前就结为好友了。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苏轼任徐州太守,王巩前去访问,苏轼与之同游泗水、登魋山,吹笛赋诗,赏月饮酒。并在泗水之滨的黄楼设宴款待他,与会者30多人。苏轼说这次游赏聚会:“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苏赠王巩诗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亦愁。”可见王巩和苏轼的交谊之深厚。此事宋人广为流传,成为文人雅集的典范,却没想到灾祸的种子已悄悄埋下了。
“乌台诗案”突降横祸,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因御史舒亶奏言:苏轼“与王巩往还,漏泄禁中语,阴同货赂,密与宴游”。王巩遂受到牵连,贬监宾州盐酒税。于当年十二月由开封府差人,押解赴任。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官有20多人,王巩遭贬滴最远、责罚最重,这使苏东坡很内疚,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王巩被开封府差役押往宾州之前,苏东坡去看望他,作了送别酬唱《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一云:“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久已逃天网,何而服日华。宾州在何处,为子上柄霞。”
谪居宾州,对王巩来说,居于荒僻之地不是易事。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几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王巩性格正直,在北宋新旧党争中受牵连被贬滴宾州,吃尽苦头,然而苦难和折磨并没有把王巩压倒,他依然心胸坦荡,“安患难不戚于怀”,居宾州而不为贬滴萦心。他为了安慰苏轼,在给苏轼的回信中大谈道家长生之术,说自己正在宾州修行。苏轼还很喜欢广西的丹砂等特产,便从黄州致信对王巩说:“桂砂如不难得,致十余两尤佳。”两人互相关心、宽慰,亲密之情溢于言表。
在宾州期间,王巩“更刻苦读诸经,颇立训传以示意”(《王定国诗集叙》),写下不少诗文作品。苏轼说:“(定国)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志与得道行者无异。”又说:“(王巩)顷者窜逐万里,偶获生还,而面容如故,志气愈厉。”寥寥数语,把危难中诗人的正直的品行与操守,抒写得淋漓尽致。
与友交游,相互引重
王巩一生喜交游,与之往还的士大夫很多,滴居宾州期间,与苏门文人多有书信往来。其中交往最多的是二苏兄弟,此外还有黄庭坚、秦观等。首先,谪居宾州期间王巩与苏轼互通书信诗歌,互相鼓励,交流甚多。可惜王巩诗文均已散失,只能从苏轼文字中窥视二人的交往状况及王巩的心态。
王巩与苏轼亦师亦友,王巩被贬广西宾州时,苏轼已在黄州。苏轼居黄州期间,保存于《苏轼文集》中的写给王巩的书信计有15封,王巩写了多少书信给苏轼虽不可考,但从苏轼信中至少3次提及对方来信和赠诗,可知他们的书信往还是比较频繁的。苏轼致王巩的书信中,多次表示因罪牵连对方的内疚之情。如他在《与王定国书》其二中说:“罪大责轻,得此甚幸,未尝戚戚。但知識数十人,缘我得罪,而定国为某所累尤深,流落荒服,亲爱隔阔。每念及此,觉心肺间便有汤火芒刺。今得来教,既不见弃绝,而能以道自遣,无丝发蒂芥,然后知定国为可人,而不肖他日犹能得以衰颜白发厕宾客之末也。甚幸!甚幸!”字里行间,见王巩不以友人牵连而有丝毫怨怒弃绝的宽大胸怀,而能更加珍视友人,患难与共。
苏轼表达对王巩此去宾州的不舍,并安慰鼓励王巩:“殊方君莫厌,数面自成亲,默坐无余事,回光照此身。他年赤墀下,玉立看垂绅。”希望王巩在宾州能够休养自身,以期他日回朝再有作为。苏轼在黄州,重阳节与友人登柄霞楼,歌《千秋岁》,凄然感怀王巩。元丰四年(1081年)秋天,友人马默被任为广南西路转运使,苏轼托他到任后多关心王巩,还托他给王巩捎去一些茶叶。苏轼还用心画了一幅墨竹,寄给在宾州受难的好友,用一竿瘦劲挺直的竹子喻示彼此受难的境况。得解除羁押后,王巩第一件事就是把在广西作的诗稿,寄给苏轼品题。
除彼此关怀之外,王巩与苏轼书信交流学问、诗文心得。苏轼赞扬王巩学术日益精进,“如川之方增”,于宾州所作“来诗愈奇”。《与王定国书》其十二云:“某递中领书及新诗,感慰无穷。得知君无恙,久居蛮夷中,不郁郁足矣。”可见王巩诗文中并无悲戚郁闷之感,精神昂扬。后来苏轼在《辩举王巩札子
贬寓南荒,正气凛然
宾州,在古代地处岭南边陲,离京都万里,是历代封建皇帝流寓犯罪官员的地方。自宋到明,被皇帝贬滴到宾州的官员不下10人。宋代名宦王巩是其中之一。
王巩(约1048-约1117),字定国,号介庵,自号清虚居士,北宋著名诗人、画家。山东莘县人,移籍江苏高邮。真宗宰相王旦之孙,仁宗工部尚书王素之四子,仁宗参知政事张安道之女婿。王巩出身累代显宦,世代书香之家。他天赋聪隽,擅于诗文。王巩年轻时,“笃学力文,志节甚坚,练达世务,强力敢言”,上书言事多切时弊,为参知政事冯京所赏识,荐举于朝,因受王安石等变法派的阻挠,被派往扬州任副职。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北宋政坛发生了一件影响极大的“乌台诗案”。话说早在该年三月,徐州太守苏轼改知湖州,例行公事作《湖州谢上表》,而御史中丞李定、舒宣等人摘文中语句和苏轼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王安石新法的罪名逮捕苏轼,投入御史台监狱。御史台自汉代以来有“乌台”之称,故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苏轼被审讯关押4个月后,被贬逐到荒僻的黄州,他的一大批好友也遭受连累,这其中就有时任秘书省正字(校正书籍中错误的官员)的王巩。
王巩和苏轼年龄相仿,二人相交甚深。王巩出生于衣冠望族“三槐王氏”,苏轼曾为之作《三槐堂铭》。苏轼年方弱冠就受知于王巩岳父张方平。王巩和苏轼二人在那以前就结为好友了。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苏轼任徐州太守,王巩前去访问,苏轼与之同游泗水、登魋山,吹笛赋诗,赏月饮酒。并在泗水之滨的黄楼设宴款待他,与会者30多人。苏轼说这次游赏聚会:“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苏赠王巩诗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亦愁。”可见王巩和苏轼的交谊之深厚。此事宋人广为流传,成为文人雅集的典范,却没想到灾祸的种子已悄悄埋下了。
“乌台诗案”突降横祸,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因御史舒亶奏言:苏轼“与王巩往还,漏泄禁中语,阴同货赂,密与宴游”。王巩遂受到牵连,贬监宾州盐酒税。于当年十二月由开封府差人,押解赴任。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官有20多人,王巩遭贬滴最远、责罚最重,这使苏东坡很内疚,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王巩被开封府差役押往宾州之前,苏东坡去看望他,作了送别酬唱《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一云:“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久已逃天网,何而服日华。宾州在何处,为子上柄霞。”
谪居宾州,对王巩来说,居于荒僻之地不是易事。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几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王巩性格正直,在北宋新旧党争中受牵连被贬滴宾州,吃尽苦头,然而苦难和折磨并没有把王巩压倒,他依然心胸坦荡,“安患难不戚于怀”,居宾州而不为贬滴萦心。他为了安慰苏轼,在给苏轼的回信中大谈道家长生之术,说自己正在宾州修行。苏轼还很喜欢广西的丹砂等特产,便从黄州致信对王巩说:“桂砂如不难得,致十余两尤佳。”两人互相关心、宽慰,亲密之情溢于言表。
在宾州期间,王巩“更刻苦读诸经,颇立训传以示意”(《王定国诗集叙》),写下不少诗文作品。苏轼说:“(定国)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志与得道行者无异。”又说:“(王巩)顷者窜逐万里,偶获生还,而面容如故,志气愈厉。”寥寥数语,把危难中诗人的正直的品行与操守,抒写得淋漓尽致。
与友交游,相互引重
王巩一生喜交游,与之往还的士大夫很多,滴居宾州期间,与苏门文人多有书信往来。其中交往最多的是二苏兄弟,此外还有黄庭坚、秦观等。首先,谪居宾州期间王巩与苏轼互通书信诗歌,互相鼓励,交流甚多。可惜王巩诗文均已散失,只能从苏轼文字中窥视二人的交往状况及王巩的心态。
王巩与苏轼亦师亦友,王巩被贬广西宾州时,苏轼已在黄州。苏轼居黄州期间,保存于《苏轼文集》中的写给王巩的书信计有15封,王巩写了多少书信给苏轼虽不可考,但从苏轼信中至少3次提及对方来信和赠诗,可知他们的书信往还是比较频繁的。苏轼致王巩的书信中,多次表示因罪牵连对方的内疚之情。如他在《与王定国书》其二中说:“罪大责轻,得此甚幸,未尝戚戚。但知識数十人,缘我得罪,而定国为某所累尤深,流落荒服,亲爱隔阔。每念及此,觉心肺间便有汤火芒刺。今得来教,既不见弃绝,而能以道自遣,无丝发蒂芥,然后知定国为可人,而不肖他日犹能得以衰颜白发厕宾客之末也。甚幸!甚幸!”字里行间,见王巩不以友人牵连而有丝毫怨怒弃绝的宽大胸怀,而能更加珍视友人,患难与共。
苏轼表达对王巩此去宾州的不舍,并安慰鼓励王巩:“殊方君莫厌,数面自成亲,默坐无余事,回光照此身。他年赤墀下,玉立看垂绅。”希望王巩在宾州能够休养自身,以期他日回朝再有作为。苏轼在黄州,重阳节与友人登柄霞楼,歌《千秋岁》,凄然感怀王巩。元丰四年(1081年)秋天,友人马默被任为广南西路转运使,苏轼托他到任后多关心王巩,还托他给王巩捎去一些茶叶。苏轼还用心画了一幅墨竹,寄给在宾州受难的好友,用一竿瘦劲挺直的竹子喻示彼此受难的境况。得解除羁押后,王巩第一件事就是把在广西作的诗稿,寄给苏轼品题。
除彼此关怀之外,王巩与苏轼书信交流学问、诗文心得。苏轼赞扬王巩学术日益精进,“如川之方增”,于宾州所作“来诗愈奇”。《与王定国书》其十二云:“某递中领书及新诗,感慰无穷。得知君无恙,久居蛮夷中,不郁郁足矣。”可见王巩诗文中并无悲戚郁闷之感,精神昂扬。后来苏轼在《辩举王巩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