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二)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皮肤和鳃部出现苍白色,鳃丝呈块状腐烂,体色发黑,时缓时急的转圈,行动呆滞,病鱼浮头靠近池岸,口张开,呼吸困难,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若延缓了杀虫治疗时间,即使杀死寄生虫,但因鳃组织被破坏,难以恢复,不久便死亡。
  该病由原生动物感染鳜鱼所致。斜管虫和车轮虫常常是同时寄生。主要寄生于鳃丝上,鳍条、体表也寄生。鳜鱼全年都可感染这两种虫,春夏季阴雨天发病更多。对鳜鱼苗种危害最大,以10厘米以下鱼种最为流行。
  2.防治方法:①预防应彻底清塘,管好水源,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②鳜鱼池每天用2%食盐水或0.7毫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一次;③患病较重时,可用10毫克/升甲醛或20毫克/升新洁尔灭消毒液浸洗鱼体10分钟,或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④用20毫克/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比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效果更好。
  
  八、孢子虫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和鳃部肉眼可见白色小点孢囊,镜检有大量黏孢子虫孢子。鱼体皮肤、鳃组织被破坏,影响呼吸,肛门拖拉未消化的粪便,鱼体负担过重,失去平衡,在水面上打滚,影响正常摄食。
  该病由黏孢子虫寄生鳜鱼引起,危害较大,尤其危害幼龄鱼。
  2.防治方法:①此病主要采取预防方法,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②鳜鱼种放养时用50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③鳜鱼池发病,用1.5毫克/升灭孢灵全池泼洒,可有效治疗此病。或用0.3~0.4毫克/升鱼虫杀星全池泼洒治疗。
  
  九、小瓜虫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表现为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黏液。病情严重时,病鱼皮肤、鳍、鳃等处都布满脓泡,一个个脓泡表现为小白点,并伴有大量黏液。镜检时多数只看见球形的成虫,病鱼消瘦,游动异常,最后呼吸困难而死。
  此病病原是由小瓜虫寄生鳜鱼引起。小瓜虫病借助孢囊及幼虫传播,鳜鱼从鱼苗到成鱼均可被寄生发病;主要危害苗种,一般在5~6月,水温15~25℃时易发此病。
  2.防治方法:①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②全池泼洒15~25毫克/升浓度的福尔马林。隔天遍洒1次,共泼药2~3次。治疗时要充分充氧,治疗后立即换清洁的水并充氧。③降低水位,提高水温,在水温28℃以上时,小瓜虫停止增殖,自行脱落。
  
  十、指环虫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表现为发病的鳜鱼浮头慢游,体色变黑,并会引起腮丝肿胀、贫血、烂腮、腮部黏液增多,呼吸困难。鳜鱼浮于水面,鱼体离水时腮盖张开,身体消瘦,眼球凹陷,用放大镜即可看到白色虫体。因为鳃部常受大量虫体的刺激,致使鳃丝出血、坏死发生烂鳃等症状,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其死亡率甚高。
  该病由指环虫寄生鳜鱼引起,在鳜鱼各生长阶段均有发生,夏秋季流行较严重,尤以鱼种阶段危害性最大。
  2.防治方法:①用强力杀虫精0.15毫克/升全池泼洒,隔日再施一次,然后加注新水20厘米,再用0.7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因虫体损伤引起的烂鳃病,效果较好。②对饵料鱼进行严格检查和消毒,因为大部分指环虫由饵料鱼带入,应对饵料鱼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浴15分钟。
  
  十一、锚头鳋病与中华鳋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锚头鳋寄生于鳜鱼体表,胸鳍基部、腹鳍基部、背鳍基部两侧,使鱼体消瘦,失去游泳及捕食能力,致组织红肿、坏死,伴有水霉发生。中华鳋寄生于鳃部,破坏鳃组织,影响呼吸能力及易感染烂鳃病。
  该病是由锚头鳋寄生在鳜鱼体表或中华鳋寄生在鳜鱼鳃部引起。在鳜鱼各养殖阶段均有发生,尤其在鱼种阶段为甚。
  2.防治方法:①饵料鱼池鱼体上寄生有锚头鳋,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然后投喂。鳜鱼池,用强力杀虫精0.15毫克/升全池泼洒杀灭锚头鳋,并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②鳜鱼寄生有中华鳋,可使用三药合剂,即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鱼虫净(菊酯类乳状液体,pH值4.5~5.5)杀灭。各自浓度分别为硫酸铜0.45毫克/公斤、硫酸亚铁0.2毫克/公斤、鱼虫净0.012毫克/公斤。通常我们对混养鳜鱼的鱼池采用0.010~0.015毫克/升浓度进行全池遍洒(严禁在碱性水体中使用或与碱性物混合使用);或采用最新产品鱼虫星1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速效型鱼虫克星对中华鳋病有特效,使用量0.3毫克/升,全池泼洒。
  
  十二、鲺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鲺体呈椭圆形、透明,寄生于鳜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常以其倒刺刺伤所寄生的鱼体,吸食血液,造成多伤口及其他病原体侵入,引起其他疾病。同时在刺伤鱼体时,将分泌的毒素带入鱼体,引起伤口内部组织溃烂,造成病鱼极度不安,狂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死亡。
  此病的病因是鲺寄生于鳜鱼体表引起的。每年6~8月是该病流行盛期。幼鱼被几只鲺叮上便会死亡。对鳜鱼鱼种危害较大。
  2.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卵和幼虫。②用5%食盐水浸泡鳜鱼种可以有效地使寄生在鱼体表面的鱼鲺脱落。③用0.15毫克/升灭虫精全池泼洒;④用30毫克/升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全文完)(江西省南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谌海虎 邮编:330044)
其他文献
特畜养殖品种与养殖前景    2006年,我国的特畜养殖品种梅花鹿、马鹿、小尾寒羊、肉狗、肉兔、小型猪、香猪、麝鼠、海狸鼠、果子狸、竹鼠、蛇、蛤蚧等养殖在我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梅花鹿、马鹿受国外市场冲击,使我国自产的鹿茸及其制品销售受阻。因此.2007年不宜盲目发展。  小尾寒羊已经进入商品生产阶段,引种者越来越少,发展趋向平稳。全国肉狗养殖近年来剧增,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发展前景看好。
(信息采集时间:2007-7-15)
“黔油18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8月和2007年3月分别通过贵州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增产潜力较大,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一、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约210天,苗期长势较强,生长整齐一致,幼苗半直立,株型紧凑,开花集中,营养生长期长,不易早薹早花。植株高度190
城市里的农民工生了大病往往只能卷铺盖回家。随着南京市对农民工保障政策的推行,这一尴尬有望从今年开始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南京市建工局将联合劳动保障部门,在南京市的民工中试点实施民工大病医疗保险。这是南京市继去年年底开始对建筑业农民工办理实名制工伤保险以来,又一项关怀农民工的保障政策。  2007年11月1日,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对建筑业农民工办理实名制工伤保险。目前已经有650万元农民工工伤保险
湖南省华容县清水村的饮食一条街距县城不到3公里,以经营“乡巴佬”锅巴饭、锅巴粥而远近闻名,每日门前车水马佗,生意十分火爆。  五年前,这里不过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住户电很稀少。2001年,政府将这里的路面拓宽,该村四组村民蔡东文眼睛一亮,率先开了一家独具特色的“乡巴佬”餐馆,主营土鸡、野菜、野甲鱼及从园子里现取现炒的新鲜蔬菜等,同时顾客还可免费享受到用大铁锅(烧柴草)煮制的锅巴饭或锅巴粥。这一具
由于青花菜的食用部分是幼嫩的花蕾、花梗和嫩薹,呼吸代谢十分旺盛,因此,不耐储藏,采收后要及时处理。青花菜花球采收标准是,手感花蕾粒子开始有些松动或花球边缘的花蕾粒子略有松散时,花球发育到一定大小,一般直径为15厘米左右,花球表面紧密略平滑、无凹凸时为采收适期。  简易储藏保鲜  采用花菜专用袋,用乙烯吸收剂(按果实重的0.1%~0.2%)吸收花菜在储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气体,可以延缓后熟和衰老。用化
花生新品种通过认定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邮编:350002,电话:0591-83789103)主持选育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闽花6号”,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认定。  该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30.5天,单株结果数17.8个,饱果率78.2%,双仁果率75.3%,荚果较大.百果重193.4克,百仁重73.7克,出仁率67.6%。较抗旱、耐涝,抗倒性强,抗叶斑病、锈病,中感青枯病。含油量54
“湘早优1号”苦瓜2008年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湘早优1号植株蔓生,生长势强,极早熟,主蔓第1雌花着生于第6~8节,主蔓雌花节率达68%以上,连续坐果能力强,定植到采收40天左右,开花至始收15~20天。瓜呈直圆筒形,两端较平,瓜形匀称,皮绿白色、有光泽,瓜瘤突起粗长,单瓜重550~650克,质地脆嫩,苦味适中,风味好。每667平方米(1亩)产4200公斤左右
日前,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广东和山东等粮食主产省和主销区的农业部门对2008年的玉米需求形势和价格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预测2009年玉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但是影响国内、国际市场变化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玉米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波动。  玉米主产区:2008增产已成定局。吉林省预测全省粮食总产和玉米总产都将超过历史最好水平;黑龙江省预计全省玉米总产也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辽宁省预计总产
草莓是一种忌连作的作物,保护地草莓由于连续种植,易产生连作障碍,特别是一些专业化生产基地,多年连茬种植,难以轮作倒茬,常造成土壤和棚室中的病原菌、虫卵连年积累,一些土传的病虫连年发生,而且发病和虫情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土传性病害黄萎病、炭疽病等发生严重,生长受到抑制,发育不良,直接影响草莓产量和效益。目前,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各地设施草莓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草莓连作地的土壤进行消毒,是解决连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