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上元节风俗画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析】
  北宋时代,“太平日久,人物繁阜”,“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元宵就成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尤其是在京师汴京。这首词就描写了汴京上元之夜灯节的情况。
  词的开篇从天空景象和季节入手,表现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上元之夜,明月正圆,银河显得明而淡。此时春虽已至,但余寒犹厉,时有反复,故春意忽深忽浅。
  “红莲”句转入写灯。“红莲”即扎成莲花状的灯。满城尽是手持红莲灯的人,可见节日之热闹。“开”字又从莲花本身生出,花与灯两意相关,给人以欢快的美感。
  “禁街行乐”二句,写京城观灯者之众,场面之热闹。“禁街”指京城街道,元夕夜,老百姓几乎倾城出动,涌到街上去行乐看热闹,弄得到处灰尘滚滚;而仕女们的兰麝细香,却不时扑入鼻中,使人欲醉。此时词人把视线移向天上,只见一轮皓月,似多情的伴侣,“随人近远”。这种现象,常人亦有所感觉,但经词人灌入主观感情,出以新巧之笔,便见不凡。它与上句“暗尘香拂面”结合起来,写出兼有人间天上之美的元夕之夜的丰富色彩。
  下片又转回写灯节的热闹,而笔墨集中于君王的游赏。“天半鳌山”句,写皇帝坐在御楼上看灯。“鳌山”是元宵灯景的一种,把成千上万的灯彩,堆叠成一座像传说中的巨鳌那样的大山。“天半”形容其高。“凤楼”就是宣德楼,“两观”就是它的东西两“阙亭”。《东京梦华录》载:“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皇帝坐在楼上观看,鳌山上千万盏熠熠发光的彩灯,璀璨辉煌,使他感到十分悦目赏心,故曰“光动凤楼两观”。皇帝是垂下帘子来观灯的,“朱帘不卷”句,就是说的这种情况。而有了“东风静”三字,则自然与人事相融洽的境界全出。
  “玉辇将归”三句,写皇帝回宫。《东京梦华录》又云:“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球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返内矣。”这时候,楼上乐队高奏管弦,乐声鼎沸,仿佛从云外传来。《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节说:“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僚,百司仪卫,悉赐花。”因此皇帝回宫时,臣僚们帽上簪着宫花,在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了。这样写臣僚跟着归去,是很生动的。
  这是一首写节序风物的词。它提供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元宵风俗画面,特别是皇帝观灯的画面,富于认知价值。继承前人处亦能有所变化,描写也比较生动。
其他文献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赏析】  這首《村行》是北宋王禹偁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代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事情是诗人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而人物自然是
期刊
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曹操初见庞统,恭敬之极,仲谋、玄德反不如之。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妙有身份。若今之挟荐书投人者,未入门而先传进矣。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
期刊
日本塚喜集团,是一家具有150年历史的企業。  在一次参观塚喜集团的分享会上,一批企业家问第六代传人塚本喜左卫门:“为什么塚喜集团能做到150年依然屹立不倒,并且生机勃勃?有什么样的秘诀?”塚本喜左卫门没有给企业家们讲大道理,而是不慌不忙,命人拿出近40个装满铅笔头的罐子摆在大家面前。每个罐子有几十个铅笔头,铅笔头已经短得不能再短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父亲生前的故事。”塚本喜左卫门说,“我从小
期刊
逃避现代教育压力的做法是送子读经,逃避现代教育压力的结果是酿成悲剧。家长的做法,孩子的结局,不禁让我慨叹:躲避教育压力而“读经”,是一种不负责任,缺乏担当的体现。(概述材料,提出论点。)  躲避教育压力而“读经”,是对孩子受教育权的侵害。《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更是公民的义务。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他们的孩子,本应是背着书包,走进校园,伴随着
期刊
这件事会发生于任何时代,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科学家。  科学家老了。对,他实在是太老了!人们都认为,他再也无法探索科学了,他挣下的钱早已可以让子孙大富大贵了。  微风吹过,坐在湖边的老科学家却来了灵感。他回家,挥笔写成一篇论文,“这必将是划时代的。”他想,然而……  事情并非像他想的那么顺利,他的稿件前所未有地被退了回来。随之而来的,还有报刊的编辑。  他看了老科学家一眼,眼神有说不出的味道。  编
期刊
【原题回顾】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
期刊
展卷于案,焦裕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恩泽一方百姓,也成就了自己;抚卷于案,李高峰用自己的点滴行动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掩卷沉思,这背后都是人性善良所散发出来的温暖。  先哲孟子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性本善尽管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世事的打磨,难免有些沧桑,但我相信人的灵魂深处是不忘初心的。拥有初心的人,会沿着善行之路走下去,踏出每一步,都能开出一朵香满人间的花。 
期刊
朋友兰参加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演讲比赛,轻轻松松拿了个冠军。在一片热情洋溢的祝贺声中,只有我,知道她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兰和我曾经是同事,一起上班时,她的办公桌上,总摊着一本新概念英语书。处理完手头各种工作,她得空便打开英语书,一篇一篇地背诵,或者,塞上耳机练听力。  周末或者下班后,别人忙着去享受短途旅游、瑜伽健身,她跑去国际学校上课,沉浸在那些外教营造出的英语氛围里。  我问她:“你这样努力学
期刊
一些家长为避免现代教育压力,送孩子私塾“读经”。“读经少年”苦学十年,结果竟与现实生活脱节。此事一出,引人深思。我以为,走“读经”之路,实为荒唐之举。理应摒弃“读经”,方得生命花开。(概述材料,提出论点。)  诚然,家长为孩子考虑无可厚非。但让孩子脱离现代化的义务教育却是对孩子的莫大伤害。(指出危害。)  有位哲人说过:“我贴在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斯言不谬。显然,如果说接受义务教育是接地气的
期刊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秦始皇“焚书”: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令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如百家语、诗书等,限30天交官府烧毁,逾期不交,“黥为城旦”(脸上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