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有师生共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浓厚的兴趣,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能力迁移,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学生才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会“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实现人地协调。
  关键词:兴趣;教学情境;自主学习;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的全过程。
  如何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积极地参与,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呢?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初中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针对这一年龄的特征,教师应激发并保持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上好绪论课,引领学生的兴趣
  绪论课,是地理课程的开宗明义,是地理教师的亮相,是地理课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最重要的一节课。绪论课上要通过一系列有趣的问题,为学生概括地了解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埋下许多伏笔,造成一个覆盖着整个地理课的总的问题情境;通过丰富、有力的例证使学生了解地理课的意义,使学生对这门课刮目相看,初步产生学好这门课的愿望;还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课的学习特点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绪论课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开始铺垫了成功之路。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较为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的动机。
  教师良好的形象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与教师有关的对象上去,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思想观念、喜爱老师的学科、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等,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最后则“循其步”。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情感基础,教室里充满对话、沟通、倾听、理解、分享、赞赏、互助、争辩的气氛,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的问题式教学,不仅使教学生动,更能突破某些教学难点。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以接受的程度,设计系列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类比延伸、层层深入,便能使学生从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入手,较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在地理教学中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由“境”生情、情境交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了水资源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调查一下自己生活中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然后根据自己家里的生活用水情况,提出一些自己认为可行的节约用水的方案。如果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某些问题能作出有意义的评价或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先前的那些经验会随着教学的不断进行逐渐条理化和理性化。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感到地理有用而有趣,就愿意探索。
  教师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不少地理教师尝试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故事、悬念、电影片断、流行音乐、古诗词等。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因为情境的创设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从情境的构思到材料的呈现、问题的提出、活动的展开,每个环节在学生的参与下才能更好地推进,还因为许多情境要由学生来表演、操作和展示。学生本身就是情境的主角。教学中的创设要紧紧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设问时也要注意班级的差异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能促进每个学生去思考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对这些过程进行情境设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开拓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地图进行投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创设问题情景,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才能发生实质性的提高。
  三、加强互动教学,保持学生的兴趣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采取“角色扮演”“地理游戏”“小组讨论”“竞赛活动”“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及“野外考察”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也包括课前教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或提出讨论主题,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在课外查找资料、搜索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分别作调查报告等。还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中的各种“活动”题。互动教学中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这样学生就会由衷地对学习产生“我想学”“我要学”“我要学好”的念头,并会努力付诸实践。
  四、结合当今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兴趣
  热点问题往往是全球或一个国家与地区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把握世界形势的关键。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还有像黄岩岛事件、钓鱼岛问题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相关知识,让学生讨论回答,争相表达,树立他们的深刻的资源观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总之,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而且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会“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半乳糖凝聚素(galectin-3)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比索洛尔。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
摘 要: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化学;主体;问题;实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由以往的“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生为本”。也就是说,我们化学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