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是学好数学的催化剂。学生如果把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相结合,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学习 兴趣 培养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是学好数学的催化剂。学生如果把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相结合,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的体会是:
一、增进师生情感,调动学习兴趣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情感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心,会转化为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信任和对数学学科的喜欢;反之,如果学生讨厌或害怕一位老师,他们对老师的敌意有时也会扩及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只要这位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的学习情绪就像蒙上一层阴影,一些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质,应以热烈的情绪、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去感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就要建立互相信赖、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常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使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筋、一起学习,是他们的好朋友,从而增强亲切感。我向学生提出要求时,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我还注意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即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错和困难,也不妄加批评和指责。尤其对待差生,更是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引导和点拨。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从而调动其学习兴趣。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沉着地教,学生专心、有效、兴致勃勃地学。
二、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从而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我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年龄特征,在数学中设计了一个个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高昂的情绪。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为了使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我问学生:“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体积相等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我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提议学生做一做、算一算,从争论中得出答案。这样获得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展示数学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数学的抽象性使儿童感到枯燥乏味,我想方设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本身存在着的一些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挑战性地向学生宣布:“今天我请大家来考一考老师,你们在黑板上任意写几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不信的话,哪个上来写。”结果,老师迅速又准确地对同学写出的数作出了判断。老师有什么诀窍呢?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去探究。接着我写出了这样一组数:1305,1035,1350,3013,3103,3031,3130,5031,让学生判断,各自寻找规律。有的同学说: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都包括0、1、3、5这四个数字,并且都是四位数。显然这都是表面的非本质属性,我肯定了学生的意见后提出问题:这四个数与3有什么联系?能被3整除的数就只有这几个数吗?有的同学说:不,老师刚才做的就不是这种类型的数。那么你们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这样点拨,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正确的方向,经过进一步研究,就得出了问题的结论。
四、重视直观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重视直观教学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弱,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与教材高度抽象化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学具,动手操作,动口说理,手脑并用,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数学规律,这不仅是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好方法,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例如:在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时,通过让学生先观察、展开后再观察等操作活动,从而推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活泼主动,印象深刻。
五、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如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讲台的长大约是1米、米尺的长是1米……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学习 兴趣 培养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是学好数学的催化剂。学生如果把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相结合,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的体会是:
一、增进师生情感,调动学习兴趣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情感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心,会转化为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信任和对数学学科的喜欢;反之,如果学生讨厌或害怕一位老师,他们对老师的敌意有时也会扩及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只要这位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的学习情绪就像蒙上一层阴影,一些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质,应以热烈的情绪、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去感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就要建立互相信赖、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常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使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筋、一起学习,是他们的好朋友,从而增强亲切感。我向学生提出要求时,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我还注意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即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错和困难,也不妄加批评和指责。尤其对待差生,更是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引导和点拨。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从而调动其学习兴趣。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沉着地教,学生专心、有效、兴致勃勃地学。
二、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从而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我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年龄特征,在数学中设计了一个个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高昂的情绪。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为了使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我问学生:“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体积相等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我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提议学生做一做、算一算,从争论中得出答案。这样获得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展示数学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数学的抽象性使儿童感到枯燥乏味,我想方设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本身存在着的一些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挑战性地向学生宣布:“今天我请大家来考一考老师,你们在黑板上任意写几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不信的话,哪个上来写。”结果,老师迅速又准确地对同学写出的数作出了判断。老师有什么诀窍呢?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去探究。接着我写出了这样一组数:1305,1035,1350,3013,3103,3031,3130,5031,让学生判断,各自寻找规律。有的同学说: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都包括0、1、3、5这四个数字,并且都是四位数。显然这都是表面的非本质属性,我肯定了学生的意见后提出问题:这四个数与3有什么联系?能被3整除的数就只有这几个数吗?有的同学说:不,老师刚才做的就不是这种类型的数。那么你们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这样点拨,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正确的方向,经过进一步研究,就得出了问题的结论。
四、重视直观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重视直观教学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弱,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与教材高度抽象化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学具,动手操作,动口说理,手脑并用,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数学规律,这不仅是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好方法,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例如:在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时,通过让学生先观察、展开后再观察等操作活动,从而推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活泼主动,印象深刻。
五、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如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讲台的长大约是1米、米尺的长是1米……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