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对甘肃省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地调研,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状况(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2个方面阐述了项目区情况,从工程量、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了项目取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土地整理;资源条件;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194-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itan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Jingtai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the situation of project area was elabor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s(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ural conditions,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status of land use (land utilization, land use restriction factor analysis, water balance analy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was introduced from aspects of funds management, project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the obtained soci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analyzed, which will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rural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Resource condition; Benefit analysis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以土地为对象,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把尚未利用的或被破坏的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充分有效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建设活动[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可以认为是以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系统效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且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共同作用的结果[2-3]。笔者对甘肃省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为构建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体系、项目立项、项目验收及后续评价提供依据。
1 研究区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主要工程量
研究区项目主要工程
包括:平整土地580 hm2,修建斗渠5.035 km,农渠21.590 km,建提灌泵站1座,蓄水池1个,分水闸17座,架设10 kV高压线1.625 km,0.4 kV高压线2 km,变压器及配电设施2台;建设农田防护林38.19 hm2,修建田间道路12.255 km,生产路20.585 km。主要工程量有:开挖土方213.94万m3,回填土方7.07万m3,浇筑砼0.4万m3;材料需水泥1 206.3 t,木材50 m3,砂石料18.68万m3,红砖6.32万块。
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社会经济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确定本项目以景电一期电力提灌工程水资源进行灌溉。利用景电一期电力提灌工程提取的黄河水,从一期灌区西九支渠引水,修建1座泵站,提水至斗渠。项目区内道路、渠和防护林网全部配套。
1.2 项目资金量使用情况
项目工期自资金拨付起为3年。依据现行工程投资预算规定及2001年度物价水平,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该项目工程预算总投资为1 354.5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 176.72万元,设备购置费20.12万元,其他费用119.55万元, 不可预见费38.12万元。按开发区总面积计算,单位面积投资2.33万元/hm2。
1.3 项目验收情况
项目竣工后,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项目自检,并出具竣工报告,提出初步验收申请;经过初验后,再由景泰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向白银市国土资源局申请验收。该项目于2007年12月23日验收。
1.4 项目初步效益分析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2001〕82号《关于批准2001、2002年度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的通知》,甘肃省景泰县寺滩项目区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规模和规划设计面积为580 hm2,全部开发为高质量的灌溉农业用地。通过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519.29 hm2,农田林网38.19 hm2,使全县绿化面积由15.2%提高到15.3%,可新增糧食148.33万kg、蔬菜342.03万kg、马铃薯207.56万kg、药材241.32万kg,有力地带动了地区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及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带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将使580 hm2荒滩变为良田及林地,有效防止风沙对周围农田的侵害。项目建成后将使部分居民从山区迁出,可推动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有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2 项目实施影响调查与评价
2.1 项目实施影响资料调查与评价方法
采用文件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生态条件状况等见表1。其中,新增耕地因素反映项目区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其他3个因素则反映土地生产潜力或土地质量的提高程度。 土地整理后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很多,该项目采用成功度评价方法,综合测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成功程度作出决定性的结论,也就是俗称的“打分”方法。项目成功度一般可分为5个等级,见表2。
2.2 评价指标量化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评价指标内容及量化的方法与步骤,参照项目区农地生产经营及生产潜力的实际,按照具体指标来收集资料,包括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基本情况、产品与产值、劳动力、资金、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生态等,把已掌握的数据与资料代入评价体系之中,得出评价结果(表3)。
由表3可知,项目成功指数达到85.16分,成功度为B级(总体是成功的),达到了土地开发项目预期效果。
2.3 项目设施影响综合评价
2.3.1 社会效益。一是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结构,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还促进了城镇建设,推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依托该项目,原山区大庄村、井子川村整村迁至项目区,寺滩乡政府也从寺滩村迁至项目区,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土地整理提高了耕地的基础设施水平,为优化农业品种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绿色生态型建设夯实了基础。三是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在现实的劳动生产率条件下,可容纳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减轻了社会就业的压力。四是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外的地区和群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土地整理大有作为,为他们提供了努力奋斗、改变家乡面貌的实例,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安定社会、促进农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社会效果。
2.3.2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计算期年增加粮食产量1 000 t,年均产值达2 397.9万元,年均纯收益达722.2万元,年人均纯收益达3 014.2元,较项目实施前增加1 400元,增长率为86.7%。项目实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了科学规划,综合建设。项目建成后,居住条件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将明显改善。特别是移民新村永安村的建设,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模范示范作用。
2.3.3 生态效益。
景电一、二期灌溉工程自1969年开工建设,1994年完成,据工程上水前后的气象资料对比,灌区建成后,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16.6 mm,平均风速由3.5 m/s减小到2.4 m/s,相对湿度由46%增加到48%,年8级以上大风由29 d减少为14 d,年蒸发量由3 390 mm降低到2 308 mm,已形成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绿色屏障,起到了良好的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作用。项目区位于景泰县西部,腾格里沙漠南端,景电灌区的周边地带,通过土地开发,建设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对防治土地沙化,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该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面积406.0 hm2,新增林地面积53.3 hm2,林木覆盖率增加0.3个百分点。通过造林、种植等生物措施增加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产出,从而增加和强化生态系统各环节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转化和交流,逐步实现生态系统良性运转。二是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项目建成后,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246.7 hm2,其中项目区内580.0 hm2,项目区外2 666.7 hm2。三是有利于改善区域性气候。种植面积的大量增加,可降低风速,减少风暴危害,降低水份,提高地面湿度,将明显改善该地区区域性气候。
2.3.4 项目实施的扶贫效益。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扶贫效果调查采取了重点访谈的方法,访谈覆盖了项目区3个行政村,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群众对土地整理的态度,土地整理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好处,项目实施前后农户家庭收入的变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调查结果从4个方面显示了扶贫效果:
(1)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项目实施前,虽然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土地利用率较低;农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原有耕地全部为旱地,无配套灌溉设施,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作物产量长期不高。通过项目的实施,土地整理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扩大了灌溉面积,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2)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项目区土地通过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580 hm2,人均增加耕地0.2 hm2;项目区原有耕地58.7 hm2,属低产田,通过土地整理,发展水利灌溉,低产田变成高产田。土地整理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的适宜性,整理后种植结构可随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进一步提高了耕地生产效率。据调查,项目区土壤已基本熟化,群众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灌溉设施,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经济效益将成倍提高。
(3)土地整理增加了农民的纯收入。
项目区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务农和打工收入,农业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50%以上。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单产。根据调查,项目区农户由于土地整理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1 500元。一些农户由于种植特色作物,年收入增加更高。
(4)土地整理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的农民参加工程建设,如栽种树苗、修建农渠、修路等,投入了一定的劳动力;项目建成后的运行和管护,项目区发展经济作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要一定的劳动力,这些都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
上述分析表明,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指标都有一定增长,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都有较大的贡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实践证明,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成功实施,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调动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稳步增长,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极大欢迎,对改变中西部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建议
3.2.1 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实施土地整理的力度。实践证明,土地整理项目在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2.2 加强项目后期管理。项目区泵站、渠道等农田水利设施的建成,保障了农村田地灌溉需求,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但要加强维护和管护,保证农田水利设施正常发挥作用。
3.2.3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区是寺滩乡农业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也是优质红葱等蔬菜的生产基地。目前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制约了耕地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際,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3.2.4 大力发展养殖业,走产业化的道路。近几年,寺滩乡依托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泰龟城,旅游业兴起,但旅游产品及服务相对不足,农业深加工要集中发展以籽瓜、和尚头面为代表的旅游特色农产品。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2] 杨尽,杨波.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13-12215.
[3] 田茂强,周春蓉,谭显龙,等.山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例调研分析——在奉节县海坝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68-19670.
关键词 土地整理;资源条件;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194-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itan national land development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Jingtai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the situation of project area was elabor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s(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ural conditions,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status of land use (land utilization, land use restriction factor analysis, water balance analy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was introduced from aspects of funds management, project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the obtained soci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analyzed, which will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rural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Resource condition; Benefit analysis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以土地为对象,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把尚未利用的或被破坏的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充分有效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建设活动[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可以认为是以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系统效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且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共同作用的结果[2-3]。笔者对甘肃省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为构建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体系、项目立项、项目验收及后续评价提供依据。
1 研究区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主要工程量
研究区项目主要工程
包括:平整土地580 hm2,修建斗渠5.035 km,农渠21.590 km,建提灌泵站1座,蓄水池1个,分水闸17座,架设10 kV高压线1.625 km,0.4 kV高压线2 km,变压器及配电设施2台;建设农田防护林38.19 hm2,修建田间道路12.255 km,生产路20.585 km。主要工程量有:开挖土方213.94万m3,回填土方7.07万m3,浇筑砼0.4万m3;材料需水泥1 206.3 t,木材50 m3,砂石料18.68万m3,红砖6.32万块。
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社会经济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确定本项目以景电一期电力提灌工程水资源进行灌溉。利用景电一期电力提灌工程提取的黄河水,从一期灌区西九支渠引水,修建1座泵站,提水至斗渠。项目区内道路、渠和防护林网全部配套。
1.2 项目资金量使用情况
项目工期自资金拨付起为3年。依据现行工程投资预算规定及2001年度物价水平,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该项目工程预算总投资为1 354.5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 176.72万元,设备购置费20.12万元,其他费用119.55万元, 不可预见费38.12万元。按开发区总面积计算,单位面积投资2.33万元/hm2。
1.3 项目验收情况
项目竣工后,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项目自检,并出具竣工报告,提出初步验收申请;经过初验后,再由景泰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向白银市国土资源局申请验收。该项目于2007年12月23日验收。
1.4 项目初步效益分析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2001〕82号《关于批准2001、2002年度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的通知》,甘肃省景泰县寺滩项目区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规模和规划设计面积为580 hm2,全部开发为高质量的灌溉农业用地。通过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519.29 hm2,农田林网38.19 hm2,使全县绿化面积由15.2%提高到15.3%,可新增糧食148.33万kg、蔬菜342.03万kg、马铃薯207.56万kg、药材241.32万kg,有力地带动了地区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及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带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将使580 hm2荒滩变为良田及林地,有效防止风沙对周围农田的侵害。项目建成后将使部分居民从山区迁出,可推动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有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2 项目实施影响调查与评价
2.1 项目实施影响资料调查与评价方法
采用文件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生态条件状况等见表1。其中,新增耕地因素反映项目区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其他3个因素则反映土地生产潜力或土地质量的提高程度。 土地整理后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很多,该项目采用成功度评价方法,综合测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成功程度作出决定性的结论,也就是俗称的“打分”方法。项目成功度一般可分为5个等级,见表2。
2.2 评价指标量化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评价指标内容及量化的方法与步骤,参照项目区农地生产经营及生产潜力的实际,按照具体指标来收集资料,包括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基本情况、产品与产值、劳动力、资金、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生态等,把已掌握的数据与资料代入评价体系之中,得出评价结果(表3)。
由表3可知,项目成功指数达到85.16分,成功度为B级(总体是成功的),达到了土地开发项目预期效果。
2.3 项目设施影响综合评价
2.3.1 社会效益。一是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结构,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还促进了城镇建设,推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依托该项目,原山区大庄村、井子川村整村迁至项目区,寺滩乡政府也从寺滩村迁至项目区,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土地整理提高了耕地的基础设施水平,为优化农业品种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绿色生态型建设夯实了基础。三是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在现实的劳动生产率条件下,可容纳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减轻了社会就业的压力。四是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外的地区和群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土地整理大有作为,为他们提供了努力奋斗、改变家乡面貌的实例,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安定社会、促进农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社会效果。
2.3.2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计算期年增加粮食产量1 000 t,年均产值达2 397.9万元,年均纯收益达722.2万元,年人均纯收益达3 014.2元,较项目实施前增加1 400元,增长率为86.7%。项目实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了科学规划,综合建设。项目建成后,居住条件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将明显改善。特别是移民新村永安村的建设,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模范示范作用。
2.3.3 生态效益。
景电一、二期灌溉工程自1969年开工建设,1994年完成,据工程上水前后的气象资料对比,灌区建成后,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16.6 mm,平均风速由3.5 m/s减小到2.4 m/s,相对湿度由46%增加到48%,年8级以上大风由29 d减少为14 d,年蒸发量由3 390 mm降低到2 308 mm,已形成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绿色屏障,起到了良好的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作用。项目区位于景泰县西部,腾格里沙漠南端,景电灌区的周边地带,通过土地开发,建设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对防治土地沙化,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该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面积406.0 hm2,新增林地面积53.3 hm2,林木覆盖率增加0.3个百分点。通过造林、种植等生物措施增加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产出,从而增加和强化生态系统各环节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转化和交流,逐步实现生态系统良性运转。二是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项目建成后,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246.7 hm2,其中项目区内580.0 hm2,项目区外2 666.7 hm2。三是有利于改善区域性气候。种植面积的大量增加,可降低风速,减少风暴危害,降低水份,提高地面湿度,将明显改善该地区区域性气候。
2.3.4 项目实施的扶贫效益。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扶贫效果调查采取了重点访谈的方法,访谈覆盖了项目区3个行政村,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群众对土地整理的态度,土地整理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好处,项目实施前后农户家庭收入的变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调查结果从4个方面显示了扶贫效果:
(1)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项目实施前,虽然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土地利用率较低;农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原有耕地全部为旱地,无配套灌溉设施,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作物产量长期不高。通过项目的实施,土地整理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扩大了灌溉面积,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2)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项目区土地通过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580 hm2,人均增加耕地0.2 hm2;项目区原有耕地58.7 hm2,属低产田,通过土地整理,发展水利灌溉,低产田变成高产田。土地整理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的适宜性,整理后种植结构可随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进一步提高了耕地生产效率。据调查,项目区土壤已基本熟化,群众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灌溉设施,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经济效益将成倍提高。
(3)土地整理增加了农民的纯收入。
项目区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务农和打工收入,农业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50%以上。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单产。根据调查,项目区农户由于土地整理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1 500元。一些农户由于种植特色作物,年收入增加更高。
(4)土地整理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的农民参加工程建设,如栽种树苗、修建农渠、修路等,投入了一定的劳动力;项目建成后的运行和管护,项目区发展经济作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要一定的劳动力,这些都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
上述分析表明,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指标都有一定增长,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都有较大的贡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实践证明,景泰县寺滩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成功实施,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调动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稳步增长,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极大欢迎,对改变中西部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建议
3.2.1 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实施土地整理的力度。实践证明,土地整理项目在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2.2 加强项目后期管理。项目区泵站、渠道等农田水利设施的建成,保障了农村田地灌溉需求,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但要加强维护和管护,保证农田水利设施正常发挥作用。
3.2.3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区是寺滩乡农业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也是优质红葱等蔬菜的生产基地。目前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制约了耕地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際,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3.2.4 大力发展养殖业,走产业化的道路。近几年,寺滩乡依托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泰龟城,旅游业兴起,但旅游产品及服务相对不足,农业深加工要集中发展以籽瓜、和尚头面为代表的旅游特色农产品。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2] 杨尽,杨波.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13-12215.
[3] 田茂强,周春蓉,谭显龙,等.山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例调研分析——在奉节县海坝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68-1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