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湖北省小龙虾产量占全国第一,出口量更是占全国的70%,全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吃湖北的小龙虾。然而,小龙虾的产量增长近20%,仍赶不上急剧膨胀的市场需求,企业抢不赢餐饮的,省内的抢不赢省外的。同时,受到近亲繁殖的影响,退化的龙虾品种对其出口造成的冲击力巨大。
半年仍赚百万 虾档场面越来越大
这几年夏天,武汉街头上卖小龙虾的大排档,场面是越来越大了。“少说几十桌,多的可以摆一两百桌。不怕地方大,就怕地方小了。”老板称,去年做生意用的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只需搭个简易房做厨房,把围墙一围,地面一平,搭个棚子就能开张。
这位老板嘴里描述的露天虾档,大家并不陌生。这几年全国各地,夏夜里在一些马路边或拆迁后的空地上,张灯结彩之处,大多就是这样的小龙虾排档。“反正都是临时设施,投资不大。半年下来,场子小的营业额有两三百万元,场面大的都过千万了。做得好,纯利一两百万元绝对不是吹牛皮。”有行业老板直言。
他的这一说法得到了业界人士广泛的认同。“这样的露天虾档都是做半年,歇半年。每年一到夏天,在武汉这样的虾档少说也会出现上千家。一天销售个三五万元的虾档绝不在少数。”虾行的老板董建祥这样告诉记者。
湖北小龙虾产量全国第一
最近,潜江市牛湾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主权忙坏了,田里的小龙虾长势好,产卵多,草已经不够吃了,他不时得到外面弄些“下脚料”回来,把这些“小财神”喂饱。潜江市水产局副局长杨运刚也十分关注小龙虾的长势,常常跑到稻田里看上半天,“越看越有信心了,去冬今春,天气暖和,水源充足,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如果往后水温能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小龙虾的个头肯定比去年大,亩产估计在230斤~240斤,比去年增加20~30斤。”
“监利、洪湖、仙桃等小龙虾主产区的情况也都较好。”湖北省小龙虾养殖协会副秘书长邹开封表示,与小龙虾单产齐增的还有面积,今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较去年增加了26万亩,达到336万亩。
来自武汉市农业局的价格监测显示,近期全市的小龙虾批发价比去年同期涨了5%―8%,涨幅近一成。其中,4到6钱的小龙虾12元/斤,6到8钱的15.2元/斤,8钱以上的最低要22元/斤。冬春之交气候不稳定,小龙虾生长较慢,生产面积减小,供应量在减少,尤其是像潜江等地小龙虾运入武汉的量也在减小,导致了今年批发价上涨。
价格会不会下跌
“不会,我们的虾子一直都不愁销,再说今年的人工成本略有增长,价格应该比去年涨点,混虾的起步估计在13元/斤。”刘主权很牛气地说,要虾子的地方多的是,有本地企业,也有外地客商,哪里出价高就往哪里卖,合作社里有专门负责销售的,可以直通“北上广”。
杨运刚介绍,这几年,年年都要上演小龙虾争夺战,往往是企业抢不赢餐饮的,省内的抢不赢省外的。以潜江为例,一半的小龙虾被武汉、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的客商抢走了,本地及周边市民吃掉20%,留给本地加工企业的只有30%。
从莱克、德炎等省内小龙虾加工龙头企业了解到,由于原料紧缺,他们长期 “吃不饱”。莱克公司办公室主任修琪表示,国外对虾仁和整虾的需求量一直很旺盛,今年他们公司的原料需求量估计要增加1万吨,最担心的还是货源不足。
“湖北省小龙虾产量占全国第一,出口量更是占全国的70%,全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吃湖北的小龙虾。”邹开封表示,虽然在单产和面积增加的拉动下,今年的总产量会有所增加,但需求量也在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没有改变,价格一直呈现上涨形势。
一级龙虾瘦身5克
湖北省小龙虾协会会长、潜江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玉林反映,省内小龙虾头身比例呈逐渐变大趋势。他介绍,去年5月的潜江龙虾节上,“虾王”“虾后”分别重103.8克和115.3克,而在上世纪,体重100克的虾属于小虾,非常常见。
据了解,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国内存有争议,因而未予以保护,民间可以随意捕食,这必然使野生资源减少,但小龙虾一直是市民餐桌上的美食,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养殖上一味追求产量而不顾品质,没有专业机构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选育,小龙虾大量近亲繁殖,令其体质变差,抗病能力下降30%,发生了质的退化。
“目前,整个江汉平原都存在这种情况,导致小龙虾单只价格降低,市场份额萎缩十分严重。”郑玉林介绍。前几年,4斤中等个头的小龙虾可以剥出1斤虾仁,现在5斤多才能剥出一斤纯虾仁,龙虾的规格和级别都受到严重影响。之前整只龙虾重60克以上即可定为一级龙虾,品质好、价格高。现在龙虾个头越来越小,该公司只能将一级龙虾的个头修改到55克以上。
膨胀的市场需求
湖北省小龙虾的产量增长近20%,但,远远赶不上急剧膨胀的市场需求。的确,不断增多的企业订单和日渐火爆的龙虾摊证实了这一点。
监利县,年产小龙虾5.2万吨,居全省第一。县水产局局长王道先粗略估计:有近一半的小龙虾被“外马”收走,由于今年市场好,抢夺更为激烈。他告诉记者,江苏盱眙一家水产加工企业年加工量800吨,其中400吨原料来自监利。
面对上涨的价格和络绎不绝的求购商,养殖户们似乎也嗅到了一丝丝气息,“产量是20万斤,今年我们专门多留了几千斤作苗种,以备明年。”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花莲湖公司养殖场经理余佑生谋划着来年的收成。
一边是火爆的市场,一边是紧缺的货源,小龙虾要一路火下去,这种失衡必须打破。“目前来看,小龙虾资源退化是个趋势,如果不延续,不发力,湖北小龙虾产业要保持势头很难。”湖北省水科所所长汪亮直言不讳。
近亲繁殖致品种退化
对于连续6年出口居全省同行业第一的莱克小龙虾而言,退化的龙虾品种对出口造成的冲击力巨大。数据显示,2010年的野生小龙虾可捕捞量比2008年的可捕捞量整体降低40%,2012年又相对2010年整体降低了40%,虽然龙虾养殖数量增加了,但是整体的总量还是呈下降趋势。 我省小龙虾专家、水科所研究员舒新亚介绍,因为过度捕捞,龙虾的生物种群修复能力降低,江汉平原的小龙虾只能选择近亲繁殖,加上农田低洼地改造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龙虾品种已经呈现头部越来越大,尾部越来越小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龙虾产业的长远发展。
湖北省水产局水科所教授舒新亚的研究报告称,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国内存有争议,一直未予以保护,民间可以随意捕食,必然使野生资源减少。同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养殖上一味追求产量而不顾品质,没有谁去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选育,小龙虾大量近亲繁殖,令体质变差,抗病能力下降30%,发生质的退化。
湖北省是中国小龙虾主产区,2008年产量18.6万吨,占全国51%,出口份额更占全国75%。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正在起草中,拟从品种选育、精深加工等方面,进一步拓展该优势产业。
投2亿为潜江小龙虾“增肥”
从湖北小龙虾协会获悉,为解决小龙虾品种退化问题,湖北省政府斥资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潜江龙虾产业繁育技术研究。在此之前,肉多、个大、品相好的良种小龙虾已经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野,小龙虾的育种品质问题一直困扰着江汉平原的养虾农户和企业家们。
如果说几十万吨小龙虾是一块营养丰盛的蛋糕,那么争抢它,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与其这样争得头破血流,为何不做大蛋糕,让大多数参与者都能分得一杯羹?
2011年数据显示:湖北省一年240亿尾虾苗的需求量,却只有40亿尾来自人工种苗繁育基地,除去100亿尾靠农民的自繁自养,还有100亿尾的缺口。
武汉市餐饮协会的负责人称,武汉共有小龙虾餐馆16000多家,在近两年各类因食用小龙虾而引起的餐饮纠纷中,问题多出在最后一道环节,即加工制作环节。
据餐饮界人士反映,现在小龙虾的经营者很多,但却没有形成几个叫得响的品牌。如果不良商家增多,虾店鱼目混珠,肯定会影响整个小龙虾市场,一旦遇到危机,大家都难以幸免。
“再贵好像也总不缺人吃。所以,每年一开春,找场子就成了虾店老板的头条大事。”武汉虾蟹馆的老板郑立斌称,前几年找场子还比较容易。随着城市管理越来越严格,现在能找到可以稳定营业半年时间的场子,越来越难了。
郑立斌称,他家是武汉为数不多的在室内经营小龙虾的餐馆,看到开虾档这么火,今年也想找个地方试一下,结果没想到场子这么难找。他已在武汉市内跑了个把月,都没找到个条件好点的场子。
与郑的选择相反。毛毛烤虾今年却从武昌杨园扩张到汉口王家墩开起了一家规模不小的室内虾店。吴荣顺说,“既然消费者吃虾这么舍得,开虾店也就顺理成章。毕竟,吃虾的也有高端顾客,不能总是让人家在露天去啃虾子吧?”“更主要的原因是,不能老是‘撮虾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虽然省钱省事,但不利于培育品牌,更不利于形成自己的稳定顾客群。”董记虾行也开始从排档升级,一连开起了三家虾店。“开虾店成本肯定高得多,物业人力成本不说,淡季那半年你就得撑着。但我们图的是长久。”董建祥介绍,如今同行中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露天场所,开始选择正规门面开虾店的越来越多,“这是大好事,有了品牌和固定的营业场所,相当于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对服务和菜品质量的要求都高出不少,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编后语:
未到虾季,武汉三镇数十家著名虾店就陆续开门迎宾了。以前虾店老板都是“路边摊”的经验模式抢占虾市,如今也慢慢加入正规军的行列,找场地、整修门面;为的就是做足“面子”,抢占旺季市场。再加上湖北省政府对省内龙虾产业的支持,为江城虾市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日益产业链的完善,更有做大做强之势。
2010年,南京“龙虾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市民关注的是龙虾的美味,而有关部门则应该关注龙虾产业链的流通环节,做到实时监管,使龙虾产业链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 张胜岚)
半年仍赚百万 虾档场面越来越大
这几年夏天,武汉街头上卖小龙虾的大排档,场面是越来越大了。“少说几十桌,多的可以摆一两百桌。不怕地方大,就怕地方小了。”老板称,去年做生意用的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只需搭个简易房做厨房,把围墙一围,地面一平,搭个棚子就能开张。
这位老板嘴里描述的露天虾档,大家并不陌生。这几年全国各地,夏夜里在一些马路边或拆迁后的空地上,张灯结彩之处,大多就是这样的小龙虾排档。“反正都是临时设施,投资不大。半年下来,场子小的营业额有两三百万元,场面大的都过千万了。做得好,纯利一两百万元绝对不是吹牛皮。”有行业老板直言。
他的这一说法得到了业界人士广泛的认同。“这样的露天虾档都是做半年,歇半年。每年一到夏天,在武汉这样的虾档少说也会出现上千家。一天销售个三五万元的虾档绝不在少数。”虾行的老板董建祥这样告诉记者。
湖北小龙虾产量全国第一
最近,潜江市牛湾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主权忙坏了,田里的小龙虾长势好,产卵多,草已经不够吃了,他不时得到外面弄些“下脚料”回来,把这些“小财神”喂饱。潜江市水产局副局长杨运刚也十分关注小龙虾的长势,常常跑到稻田里看上半天,“越看越有信心了,去冬今春,天气暖和,水源充足,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如果往后水温能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小龙虾的个头肯定比去年大,亩产估计在230斤~240斤,比去年增加20~30斤。”
“监利、洪湖、仙桃等小龙虾主产区的情况也都较好。”湖北省小龙虾养殖协会副秘书长邹开封表示,与小龙虾单产齐增的还有面积,今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较去年增加了26万亩,达到336万亩。
来自武汉市农业局的价格监测显示,近期全市的小龙虾批发价比去年同期涨了5%―8%,涨幅近一成。其中,4到6钱的小龙虾12元/斤,6到8钱的15.2元/斤,8钱以上的最低要22元/斤。冬春之交气候不稳定,小龙虾生长较慢,生产面积减小,供应量在减少,尤其是像潜江等地小龙虾运入武汉的量也在减小,导致了今年批发价上涨。
价格会不会下跌
“不会,我们的虾子一直都不愁销,再说今年的人工成本略有增长,价格应该比去年涨点,混虾的起步估计在13元/斤。”刘主权很牛气地说,要虾子的地方多的是,有本地企业,也有外地客商,哪里出价高就往哪里卖,合作社里有专门负责销售的,可以直通“北上广”。
杨运刚介绍,这几年,年年都要上演小龙虾争夺战,往往是企业抢不赢餐饮的,省内的抢不赢省外的。以潜江为例,一半的小龙虾被武汉、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的客商抢走了,本地及周边市民吃掉20%,留给本地加工企业的只有30%。
从莱克、德炎等省内小龙虾加工龙头企业了解到,由于原料紧缺,他们长期 “吃不饱”。莱克公司办公室主任修琪表示,国外对虾仁和整虾的需求量一直很旺盛,今年他们公司的原料需求量估计要增加1万吨,最担心的还是货源不足。
“湖北省小龙虾产量占全国第一,出口量更是占全国的70%,全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吃湖北的小龙虾。”邹开封表示,虽然在单产和面积增加的拉动下,今年的总产量会有所增加,但需求量也在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没有改变,价格一直呈现上涨形势。
一级龙虾瘦身5克
湖北省小龙虾协会会长、潜江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玉林反映,省内小龙虾头身比例呈逐渐变大趋势。他介绍,去年5月的潜江龙虾节上,“虾王”“虾后”分别重103.8克和115.3克,而在上世纪,体重100克的虾属于小虾,非常常见。
据了解,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国内存有争议,因而未予以保护,民间可以随意捕食,这必然使野生资源减少,但小龙虾一直是市民餐桌上的美食,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养殖上一味追求产量而不顾品质,没有专业机构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选育,小龙虾大量近亲繁殖,令其体质变差,抗病能力下降30%,发生了质的退化。
“目前,整个江汉平原都存在这种情况,导致小龙虾单只价格降低,市场份额萎缩十分严重。”郑玉林介绍。前几年,4斤中等个头的小龙虾可以剥出1斤虾仁,现在5斤多才能剥出一斤纯虾仁,龙虾的规格和级别都受到严重影响。之前整只龙虾重60克以上即可定为一级龙虾,品质好、价格高。现在龙虾个头越来越小,该公司只能将一级龙虾的个头修改到55克以上。
膨胀的市场需求
湖北省小龙虾的产量增长近20%,但,远远赶不上急剧膨胀的市场需求。的确,不断增多的企业订单和日渐火爆的龙虾摊证实了这一点。
监利县,年产小龙虾5.2万吨,居全省第一。县水产局局长王道先粗略估计:有近一半的小龙虾被“外马”收走,由于今年市场好,抢夺更为激烈。他告诉记者,江苏盱眙一家水产加工企业年加工量800吨,其中400吨原料来自监利。
面对上涨的价格和络绎不绝的求购商,养殖户们似乎也嗅到了一丝丝气息,“产量是20万斤,今年我们专门多留了几千斤作苗种,以备明年。”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花莲湖公司养殖场经理余佑生谋划着来年的收成。
一边是火爆的市场,一边是紧缺的货源,小龙虾要一路火下去,这种失衡必须打破。“目前来看,小龙虾资源退化是个趋势,如果不延续,不发力,湖北小龙虾产业要保持势头很难。”湖北省水科所所长汪亮直言不讳。
近亲繁殖致品种退化
对于连续6年出口居全省同行业第一的莱克小龙虾而言,退化的龙虾品种对出口造成的冲击力巨大。数据显示,2010年的野生小龙虾可捕捞量比2008年的可捕捞量整体降低40%,2012年又相对2010年整体降低了40%,虽然龙虾养殖数量增加了,但是整体的总量还是呈下降趋势。 我省小龙虾专家、水科所研究员舒新亚介绍,因为过度捕捞,龙虾的生物种群修复能力降低,江汉平原的小龙虾只能选择近亲繁殖,加上农田低洼地改造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龙虾品种已经呈现头部越来越大,尾部越来越小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龙虾产业的长远发展。
湖北省水产局水科所教授舒新亚的研究报告称,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国内存有争议,一直未予以保护,民间可以随意捕食,必然使野生资源减少。同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养殖上一味追求产量而不顾品质,没有谁去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选育,小龙虾大量近亲繁殖,令体质变差,抗病能力下降30%,发生质的退化。
湖北省是中国小龙虾主产区,2008年产量18.6万吨,占全国51%,出口份额更占全国75%。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正在起草中,拟从品种选育、精深加工等方面,进一步拓展该优势产业。
投2亿为潜江小龙虾“增肥”
从湖北小龙虾协会获悉,为解决小龙虾品种退化问题,湖北省政府斥资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潜江龙虾产业繁育技术研究。在此之前,肉多、个大、品相好的良种小龙虾已经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野,小龙虾的育种品质问题一直困扰着江汉平原的养虾农户和企业家们。
如果说几十万吨小龙虾是一块营养丰盛的蛋糕,那么争抢它,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与其这样争得头破血流,为何不做大蛋糕,让大多数参与者都能分得一杯羹?
2011年数据显示:湖北省一年240亿尾虾苗的需求量,却只有40亿尾来自人工种苗繁育基地,除去100亿尾靠农民的自繁自养,还有100亿尾的缺口。
武汉市餐饮协会的负责人称,武汉共有小龙虾餐馆16000多家,在近两年各类因食用小龙虾而引起的餐饮纠纷中,问题多出在最后一道环节,即加工制作环节。
据餐饮界人士反映,现在小龙虾的经营者很多,但却没有形成几个叫得响的品牌。如果不良商家增多,虾店鱼目混珠,肯定会影响整个小龙虾市场,一旦遇到危机,大家都难以幸免。
“再贵好像也总不缺人吃。所以,每年一开春,找场子就成了虾店老板的头条大事。”武汉虾蟹馆的老板郑立斌称,前几年找场子还比较容易。随着城市管理越来越严格,现在能找到可以稳定营业半年时间的场子,越来越难了。
郑立斌称,他家是武汉为数不多的在室内经营小龙虾的餐馆,看到开虾档这么火,今年也想找个地方试一下,结果没想到场子这么难找。他已在武汉市内跑了个把月,都没找到个条件好点的场子。
与郑的选择相反。毛毛烤虾今年却从武昌杨园扩张到汉口王家墩开起了一家规模不小的室内虾店。吴荣顺说,“既然消费者吃虾这么舍得,开虾店也就顺理成章。毕竟,吃虾的也有高端顾客,不能总是让人家在露天去啃虾子吧?”“更主要的原因是,不能老是‘撮虾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虽然省钱省事,但不利于培育品牌,更不利于形成自己的稳定顾客群。”董记虾行也开始从排档升级,一连开起了三家虾店。“开虾店成本肯定高得多,物业人力成本不说,淡季那半年你就得撑着。但我们图的是长久。”董建祥介绍,如今同行中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露天场所,开始选择正规门面开虾店的越来越多,“这是大好事,有了品牌和固定的营业场所,相当于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对服务和菜品质量的要求都高出不少,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编后语:
未到虾季,武汉三镇数十家著名虾店就陆续开门迎宾了。以前虾店老板都是“路边摊”的经验模式抢占虾市,如今也慢慢加入正规军的行列,找场地、整修门面;为的就是做足“面子”,抢占旺季市场。再加上湖北省政府对省内龙虾产业的支持,为江城虾市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日益产业链的完善,更有做大做强之势。
2010年,南京“龙虾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市民关注的是龙虾的美味,而有关部门则应该关注龙虾产业链的流通环节,做到实时监管,使龙虾产业链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 张胜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