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因此,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兴趣;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创生,自由翱翔的课程,是学生开拓潜能,发展个性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在一节课短短40分钟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能自主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调查、操作、收集、整理、分析等来获取大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想: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我们学科教师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三、勇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首先,教师要学给学生一个天高云淡的天空,学生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拳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引路人,也可以说是意见的倾听者、参于者、学习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朋友。教师应在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情感,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
再次,教师需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予以肯定,即使不完善、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
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去承担新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以知识的获取为满足,追求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因此,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巧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尽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并创造机会(或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示自我、展示智慧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与知识经验为载体和背景,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之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五、善于提供实践,注重探索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应该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动手操作中探究感悟和发现,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创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亲历亲为参与体验是最易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让所有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的发展。
而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掌握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和习惯等等。
六、基于现实生活,面向可能生活
现实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短暂便利的同时,却让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次性用品广泛使用加快了地球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助长了人们不良行为习惯。一次性用品的泛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它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所熟悉的。以此为题,能为学生发现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探究问题的机会,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行动条件,能激发学生去发现的浓厚兴趣,能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更多支持,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学生敢说、敢做、敢想。通过考察、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发现了事情背后的“真相”。显然,这个“真相“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从生活中获得的。另外,学生们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这个答案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而是生活“告诉”学生的。
由此可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并从中生成活动主题,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
总之,有效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即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起对综合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师生全程积极,有效地参与。
参考文献:
[1]张行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生及理念[J].新课程教学法小学卷.2004.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兴趣;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创生,自由翱翔的课程,是学生开拓潜能,发展个性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在一节课短短40分钟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能自主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调查、操作、收集、整理、分析等来获取大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想: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我们学科教师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三、勇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首先,教师要学给学生一个天高云淡的天空,学生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拳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引路人,也可以说是意见的倾听者、参于者、学习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朋友。教师应在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情感,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
再次,教师需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予以肯定,即使不完善、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
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去承担新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以知识的获取为满足,追求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因此,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巧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尽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并创造机会(或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示自我、展示智慧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与知识经验为载体和背景,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之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五、善于提供实践,注重探索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应该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动手操作中探究感悟和发现,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创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亲历亲为参与体验是最易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让所有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的发展。
而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掌握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和习惯等等。
六、基于现实生活,面向可能生活
现实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短暂便利的同时,却让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次性用品广泛使用加快了地球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助长了人们不良行为习惯。一次性用品的泛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它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所熟悉的。以此为题,能为学生发现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探究问题的机会,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行动条件,能激发学生去发现的浓厚兴趣,能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更多支持,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学生敢说、敢做、敢想。通过考察、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发现了事情背后的“真相”。显然,这个“真相“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从生活中获得的。另外,学生们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这个答案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而是生活“告诉”学生的。
由此可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并从中生成活动主题,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
总之,有效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即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起对综合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师生全程积极,有效地参与。
参考文献:
[1]张行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生及理念[J].新课程教学法小学卷.2004.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