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带综放工作面提高回采率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px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研究条带工作面煤炭资源的回收,提高条带工作面资源回采率,在6311综放工作面及6310工作面进行了实验性措施,采取了端头放煤、超前退锚索锚杆措施、后部放煤工序优化、初采停采放煤距离延长等针对性措施,较好的完成了工作面的回采。
  主题词:条带综放工作面 回采率 提高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624-01
  一、概况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也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行为。当前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上综放工艺来实现高产高效。提高综放面回采率是节能高效的必然要求,该矿六采区共布置7个条带式开采综放工作面,工作面倾向长度52m,条带工作面及两巷采宽60m,留80m煤柱。平均煤厚4.1—4.8m。工作面设计割煤高度2.8m。
  二、条带工作面基本情况
  6311工作面位于六采区中部,是六采区第二个条带式综放工作面,工作面倾向长度52m,走向长1229.7m。煤厚2.9~6.1m,平均煤厚4.94m。煤层倾角2~20°,平均7°;煤层可采指数1,变异系数16.3%。老顶为细砂岩,厚度6.7~18.2m,泥质胶结,含泥岩条带,f=6.0~13.0;直接顶为粉砂岩,厚度0~1.9m,泥质胶结,性脆易破碎,f=2~5;伪顶为泥岩,厚度0~1.0m,具膨胀性;f=2~4;直接底为泥岩,厚度0~0.8m,具膨胀性;f=2~4。工作面设计割煤高度2.8m,平均放煤高度2.14m,平均采放比为1:0.764。
  三、实施情况
  (一)影响煤炭回收的原因分析
  条带综放工作面影响煤炭回收的主要方面:一是条带工作面顶板压力相对较小,由于条带工作面推进速度快,超前工作面压力显现不明显,工作面后部顶煤难以受压充分放出;二是由于工作面采用排头支架以及轨顺巷道顶板锚网支护,两端头顶煤难以回收。三是在条带工作面调面时,经常造成工作面大面积悬顶,不垮落三角煤难以放出,造成了现有条带工作面放煤效果差,顶煤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二)采取措施
  1.优化后部放煤工艺
  在工作面回采工艺方面,原综放工作面回采工艺为:割煤→移架→推前溜→放煤→拉后溜。在工作面初采阶段,煤机从机尾下行割煤一刀,上行割煤时放顶煤;正规循环阶段:在煤机割煤的同时进行单轮顺序放煤,实行采放并行作业,采放点间距不小于15m;放煤步距严格执行一刀一放;放煤结束后应关好放煤口,并确保过煤高度不小于500mm。此种放煤工艺存在部分顶煤下放时进入后部运输机后,填充了拉移后部运输机后的原后部运输机空间。
  为避免该放煤损失,通过研究实践,设计了新的放煤工艺,具体实施生产工艺为:割煤→移架→推前溜→放煤→拉后溜→放矸充填。即本工作面在放煤后拉移后部运输机完毕,采取补放矸石填充原后部运输机后部空间。补放矸石采取架架放矸石方式补放,有效地填充了后部运输机拉移前的空间,能够保证顶煤垮落后能从放煤口尽可能放出至后部运输机内,有利于后部顶煤的回收;同时使后部顶板压力的有效传递,保证了后部顶煤的及时垮落。
  2.确保端头煤炭回收
  (1)实施端头放煤,保证端头放煤效果
  回采过程中,为了加强两端头顶煤充分回收,工作面正常推进期间,两端头顶板完整时,不再铺设经纬金属网,确保排头支架能够有效放煤。同时轨顺正巷采取了端头破网放煤措施,加工专门的端头破网放煤工具,通过破网放煤,避免了因巷道顶网影响放煤效果,保证了排头支架推进过程中的顶煤回收。
  (2)根据工作面斜长情况,采取增减溜槽措施,确保端头放煤。
  工作面打破常规设计思路,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增减工作面后部溜槽,达到排头支架能够有效放煤的目的,充分提高条带工作面端头顶煤回采率。6311综放工作面倾向长55.5m(巷中—皮中面长平距), 净煤柱宽52m,根据回采综合地质图,距工作面切眼520m处两巷最大高差18.55m,此时有工作面最大斜长58.518m,根据调面需要,工作面超前10m时斜长59.366m。初采时工作面布置37组支架,根据工作面斜长计算,在工作面推进至34#点左右位置时增加一组排头支架。为保证排头支架能够进行放煤,工作面同时增加了两节后部运输机溜槽,通过采取增加支架及后部运输机溜槽,使后部运输机机尾能够长出38#架,不仅保证了工作面端头的有效支护,同时顺利实现了端头三组支架的放煤,提高了煤炭回采率。
  (3)实施端头退锚索技术,保证端头放煤效果
  在6311工作面两端头(即两端头密集向前3m范围内)的锚索使用LMQ230型锚索涨拉退锚两用器拆卸回收锚具和锚索托盘。两巷锚索退锚后,改变了巷道应力分布状态,弱化了锚杆锚索支护中锚索悬吊作用力,超前释放了顶板压力,由于锚索后顶板及顶煤及时跨落,有效提高了端头支架的放煤效果。
  (4)实施端头退锚杆技术,保证端头放煤效果
  在631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由于工作面轨顺側直接顶比较完整,顶煤垮落不及时,通过现场退锚索后仍不能有效放煤,为提高工作面放煤效果,通过加工配套长把工具,使用矿用风扳机对轨顺顶帮锚杆进行退锚,在退锚杆工艺实施后,将顶部及帮部的锚杆进行回撤,减小了锚固力,能够有效降低轨顺端头的支护阻力,提高了轨顺侧煤体可放性。
  (5)设计加工后部收煤装置,提高端头后部收煤效果
  在631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实施端头剪网放煤时,仍有部分顶煤因端头应力情况成状较大,难以有效地放入后部运输机,为提高后部运输机收煤效果,设计加工了后部收煤装置,该装置由两个立缸千斤顶、收煤板、收煤板固定架以及安装底座四部分组成,由液压系统控制。收煤装置固定于后部运输机后,通过在端头支架增加操作阀,利用操作阀控制后部收煤装置的起降,最大仰角为45°,通过后部收煤板的使用,能将顶板垮落于后部运输机后的煤进行回收。
  3.初采停采优化放煤距离,提高煤炭回采率
  工作面初采时,由于受顶板压力影响,为减少初采阶段初垮步距,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采高严格控制在3.0-3.1m的范围内(端头支架采高控制在2.9-3.0m,并与顺槽及工作面顺平)。
  在停采造条件工作中,6311综放工作面与6310综放工作面煤层末采期间工作面煤层均达5m以上,在以往的回采停采造条件中距停采线15m开始停止放煤,在本工作面中,采取延长放煤距离的方案,在造条件中确定距停采线11m再停止放煤,通过采取本方案,一是通过延长放煤距离有效的减少了老空区遗煤。二是通过延长放煤距离,最大限度的多回收煤炭资源。
  4.加强现场管理,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煤炭损失
  加强现场管理。一方面及时根据地质条件调整工作面割煤及放煤的分值比例,增加放煤在整个生产中所占的分数比值,有效从源头上引导职工增强放煤意识,提高煤炭回采率。另一方面加强班中检查验收制度,针对各班因放煤不合格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采用固定的放煤工责任制,施行责任追查制度,放煤确保架架见矸,在放煤结束拉移完后部运输机后,补放矸石。
  四、效果分析
  由于措施得力,明显增加了煤炭回采率,依6311工作面计算,端头剪网放煤可提高产量:9×1.94×1.35×1.2×0.5×1200=1.6971万t;后部补放矸石填充可提高产量:48×0.4×1.35×1.2×0.4×1200=1.493万t;末采延长放煤距离可提高产量:52×4×2.6×1.35×0.8=0.073万t。合计多回收煤炭资源3.0842万t,去除5%的含矸量,实际多回收煤炭资源2.93万吨。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煤炭资源,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为了保证变电站供电可靠性,如何正确地使用完善的备用电源方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目前我省电网广泛采用备自投方案。虽然微机备自授装置具备很强的自适应模式,但还有很多不足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耳目”。本文首先阐释了加强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反思了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实现了逐步的完善和发展,然而,受到电力企业用电营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各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未实现同步的提高,电力系统破坏
眨眼伪迹是脑电信号采集过程中的常见噪声,严重影响其有用信息的提取。该文尝试采用独立成分分析中的快速算法分离脑电信号中的各个独立分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自动识别独立分量
苏轼赞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此称许用于柳宗元也颇精当。读《柳子厚墓志铭》,想见其凛凛如生之形象:治学精敏绝伦,踔厉风发;为文寄情山水,文臻化境;为友以柳
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房建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及控制措施,提出工程监理过中的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探讨了控制措施及注意要点。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高科技产业,国家各项政策、规划的出台与实施,标志着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面临着历史最佳发展机遇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省积极实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体育教学思想和观念也随之进一步发生变化,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相衔接已成为我们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体育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的一
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主要影响因素褥垫层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褥垫层的工作机理及作用,认为褥垫层的最优厚度为20~30cm,通过一试验数据分析了褥垫层厚度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