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古树名木的基本概况,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及生境相似地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山;古树名木;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114-02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精华景区面积160.6km2[1],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雨量2 394.5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景区内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森林覆盖率84.7%,植被覆盖率高达93%,素有“人类生态第一山”、“天然氧吧”和“野生动植物宝库”之称。
1 黄山古树名木概况
《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树龄100a以上的树木即为古树,名木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2]。黄山古树名木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是黄山世界自然遗产和景区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9年古树名木普查结果,现列入技术档案管理的古树名木为136株,分别隶属于23科35属39种;依等级标准划分,认定为名木的69株;其余为古树。其中迎客松因其在黄山景观中所处的重要位置,被列为特级保护,另有一级保护古树3株,二级古树7株,三级古树57株。从古树名木水平分布上看,以温泉、慈光阁、云谷寺、北海、玉屏楼、天都峰、松谷庵等处最为集中。可见,黄山风景区的古树名木呈多数集中少数零散分布格局。从古树名木垂直分布上看,古树名木主要集中在低于700m和高于1 400m的区域,分别有58株和60株,共占景区古树名木数量的87%,在海拔700~1 400m的古树名木数量较少,只有18株。
黄山列入保护档案的古树名木树龄都在100a以上,因其较其它树木树龄较长,其内部结构及生理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对外界干扰因素的抗逆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也在渐渐衰弱,对外界影响因素表现出更加脆弱和敏感。了解和分析自然界和人类对古树名木生长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对策,对促进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使之延年益寿,对维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影响因素
我们把影响黄山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分为2大类19小类,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古树名木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1 自然因素
2.1.1 自身生物学特性 (1)不同树种随着树龄增大,逐渐接近其极限寿命,因而将导致树体输导组织输送能力降低,枝干变脆易折断,叶片变小致光合作用能力减弱,逐步衰老死亡。(2)根系活力降低。将使吸收水分及养分能力下降,长势逐渐衰弱。
2.1.2 林业有害生物为害 (1)腐朽菌等微生物,会导致枝干出现腐朽空洞,机械强度下降,树体应力下降。(2)病害、虫害、鼠害、外来入侵植物,致使古树名木抵抗力减退,生长衰弱,严重者死亡。
2.1.3 生长环境自然改变 周边植物侵占、缠绕或遮蔽,会遮挡古树名木的光照,挤占生长空间。
2.1.4 灾害性天气影响 (1)冻雨、冰挂、大雪或暴雪、大风或台风,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古树名木枝折树倒。(2)暴雨或连阴雨,将使根系范围出现积水、水土流失等现象,易使护磅等保护设施垮塌,易发生滑坡、土层坍塌等地质灾害,危及古树名木安全。(3)干旱,会引起土壤含水量不足,导致根系缺水、枝叶枯死;长期干旱会导致树体失水。(4)雷电,所产生的高压电流损坏皮层、疏导组织或接闪起火,导致生长衰弱,甚至枯死。
2.2 人为因素
2.2.1 基本建设 (1)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5m范围内修建非保护性建筑物及构筑物。(2)在保护范围内建设保护设施。(3)在保护范围附近铺架管线、围坝蓄水等,兴建对电磁环境、立地环境影响大的设施。
上述基本建设因素将极大地改变古树名木根系范围土壤理化性质、局地微水系空间格局或电磁环境,使根系及树冠生长空间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雷击概率增大,古树名木生长环境遭到破坏。
2.2.2 破坏原生环境 (1)在保护范围内堆放石块、土方等杂物,特别是有污染的渣土、垃圾及有毒有害物质。(2)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附近,特别是上坡位埋设污水管网,存在管网滴漏隐患。(3)在距离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20m范围内取土、取沙或采石。(4)在距离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20m范围内排烟。(5)在古树名木附近设置照明、亮化光源。
以上因素也将极大地改变古树名木根系范围土壤理化性质,阻碍根系生长,污染生长环境。光污染会造成古树名木生理紊乱,招引病虫。
2.2.3 损害树体 触摸、敲打、蹭靠、骑座树体,在树干或树枝上刻划、钉钉,折枝、剥损树皮,悬挂物品或以古树名木为支撑物等,将损伤古树名木枝干和根系皮层,影响水分与养分吸收,输导受阻。
2.2.4 践踏根系 非保护人员进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会导致土壤板结,透水透气性变差。
3 保护对策
大风或台风\&①提前对重点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保护复壮方案;②对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及时采取复壮技术措施,促进其生长,恢复或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③针对每株古树名木的树种特性、保护等级、生长环境、树形树势等因素以及不同的灾害性天气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操作规范;④加强对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效果的监管,及时排查隐患,确保设施安全有效;⑤在冻雨、冰挂及降雪期间加强对支撑、拉纤保护设施的巡查,对主干中空、树体明显倾斜、枝叶密集、树冠庞大的古树名木搭建临时支撑架,进行加固;⑥在降雪期实施人工抖雪、吹雪作业,减轻树体荷载。⑦在大风或台风期间采取临时纤绳牵拉措施,限制干枝的过度摆幅。\&干旱\&密切监测根系土壤墒情和树体受害症状,采取对根系范围适当浇灌补水,对树体喷水和周边环境增湿。\&雷电\&①对高海拔区域、位置突出的古树名木安装防雷设施,防雷装置不能直接安装在树体上;②对建筑物附近的古树名木,其防雷设施应纳入建筑防雷一并考虑;③尽量减少在古树名木及其周围使用金属或其它导体材料,保护设施确需使用金属支撑、构筑物的,防雷设施须与保护设施同时设计、施工、验收;④在雷电高发期定期对防雷接地设施进行外观检查和检测,确保设施完整,连接牢固。\&]
(2)针对人为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详见表2。
关键词:黄山;古树名木;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114-02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精华景区面积160.6km2[1],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雨量2 394.5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景区内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森林覆盖率84.7%,植被覆盖率高达93%,素有“人类生态第一山”、“天然氧吧”和“野生动植物宝库”之称。
1 黄山古树名木概况
《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树龄100a以上的树木即为古树,名木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2]。黄山古树名木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是黄山世界自然遗产和景区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9年古树名木普查结果,现列入技术档案管理的古树名木为136株,分别隶属于23科35属39种;依等级标准划分,认定为名木的69株;其余为古树。其中迎客松因其在黄山景观中所处的重要位置,被列为特级保护,另有一级保护古树3株,二级古树7株,三级古树57株。从古树名木水平分布上看,以温泉、慈光阁、云谷寺、北海、玉屏楼、天都峰、松谷庵等处最为集中。可见,黄山风景区的古树名木呈多数集中少数零散分布格局。从古树名木垂直分布上看,古树名木主要集中在低于700m和高于1 400m的区域,分别有58株和60株,共占景区古树名木数量的87%,在海拔700~1 400m的古树名木数量较少,只有18株。
黄山列入保护档案的古树名木树龄都在100a以上,因其较其它树木树龄较长,其内部结构及生理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对外界干扰因素的抗逆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也在渐渐衰弱,对外界影响因素表现出更加脆弱和敏感。了解和分析自然界和人类对古树名木生长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对策,对促进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使之延年益寿,对维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影响因素
我们把影响黄山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分为2大类19小类,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古树名木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1 自然因素
2.1.1 自身生物学特性 (1)不同树种随着树龄增大,逐渐接近其极限寿命,因而将导致树体输导组织输送能力降低,枝干变脆易折断,叶片变小致光合作用能力减弱,逐步衰老死亡。(2)根系活力降低。将使吸收水分及养分能力下降,长势逐渐衰弱。
2.1.2 林业有害生物为害 (1)腐朽菌等微生物,会导致枝干出现腐朽空洞,机械强度下降,树体应力下降。(2)病害、虫害、鼠害、外来入侵植物,致使古树名木抵抗力减退,生长衰弱,严重者死亡。
2.1.3 生长环境自然改变 周边植物侵占、缠绕或遮蔽,会遮挡古树名木的光照,挤占生长空间。
2.1.4 灾害性天气影响 (1)冻雨、冰挂、大雪或暴雪、大风或台风,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古树名木枝折树倒。(2)暴雨或连阴雨,将使根系范围出现积水、水土流失等现象,易使护磅等保护设施垮塌,易发生滑坡、土层坍塌等地质灾害,危及古树名木安全。(3)干旱,会引起土壤含水量不足,导致根系缺水、枝叶枯死;长期干旱会导致树体失水。(4)雷电,所产生的高压电流损坏皮层、疏导组织或接闪起火,导致生长衰弱,甚至枯死。
2.2 人为因素
2.2.1 基本建设 (1)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5m范围内修建非保护性建筑物及构筑物。(2)在保护范围内建设保护设施。(3)在保护范围附近铺架管线、围坝蓄水等,兴建对电磁环境、立地环境影响大的设施。
上述基本建设因素将极大地改变古树名木根系范围土壤理化性质、局地微水系空间格局或电磁环境,使根系及树冠生长空间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雷击概率增大,古树名木生长环境遭到破坏。
2.2.2 破坏原生环境 (1)在保护范围内堆放石块、土方等杂物,特别是有污染的渣土、垃圾及有毒有害物质。(2)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附近,特别是上坡位埋设污水管网,存在管网滴漏隐患。(3)在距离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20m范围内取土、取沙或采石。(4)在距离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20m范围内排烟。(5)在古树名木附近设置照明、亮化光源。
以上因素也将极大地改变古树名木根系范围土壤理化性质,阻碍根系生长,污染生长环境。光污染会造成古树名木生理紊乱,招引病虫。
2.2.3 损害树体 触摸、敲打、蹭靠、骑座树体,在树干或树枝上刻划、钉钉,折枝、剥损树皮,悬挂物品或以古树名木为支撑物等,将损伤古树名木枝干和根系皮层,影响水分与养分吸收,输导受阻。
2.2.4 践踏根系 非保护人员进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会导致土壤板结,透水透气性变差。
3 保护对策
大风或台风\&①提前对重点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保护复壮方案;②对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及时采取复壮技术措施,促进其生长,恢复或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③针对每株古树名木的树种特性、保护等级、生长环境、树形树势等因素以及不同的灾害性天气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操作规范;④加强对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效果的监管,及时排查隐患,确保设施安全有效;⑤在冻雨、冰挂及降雪期间加强对支撑、拉纤保护设施的巡查,对主干中空、树体明显倾斜、枝叶密集、树冠庞大的古树名木搭建临时支撑架,进行加固;⑥在降雪期实施人工抖雪、吹雪作业,减轻树体荷载。⑦在大风或台风期间采取临时纤绳牵拉措施,限制干枝的过度摆幅。\&干旱\&密切监测根系土壤墒情和树体受害症状,采取对根系范围适当浇灌补水,对树体喷水和周边环境增湿。\&雷电\&①对高海拔区域、位置突出的古树名木安装防雷设施,防雷装置不能直接安装在树体上;②对建筑物附近的古树名木,其防雷设施应纳入建筑防雷一并考虑;③尽量减少在古树名木及其周围使用金属或其它导体材料,保护设施确需使用金属支撑、构筑物的,防雷设施须与保护设施同时设计、施工、验收;④在雷电高发期定期对防雷接地设施进行外观检查和检测,确保设施完整,连接牢固。\&]
(2)针对人为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