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都需要爱的呵护、心的守候,只有用心去理解、诠释教育,才会使教育之花绽放光芒。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优秀教育传统,积极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在“信任、爱心、欣赏、成功”的“四味”体验中,唤醒潜力、激发动力、树立自信、铸就精彩。
一、“信任”——唤醒学生的潜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在教育工作中,对于留级生、问题生、困难生,始终不放弃、不歧视,甚至是那些原来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儿童,他都能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有教养的人。这种精神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尤为可贵。
很多中职学生很少体验过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几乎丧失殆尽。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如果就此放弃一部分学生,他们很可能会一直走不出“失败者”的心理阴影,在学习甚至是人生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我们语文老师应树立“人人都能学好”的观念,要相信“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当老师把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在课堂上通过语言或行动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时,这样的“信任”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被尊重、被期待的氛围,从而唤醒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力。
二、“爱心”——激发学生的动力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爱一旦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不仅使他们的心灵萌发出善良崇高的情感,还能点燃智慧的火花。”
中职学生大多寄宿在校,长时间离开父母,经常会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烦恼和困难,而且这些学生正处在十七八岁的年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做好他们的知心人,做好他们的引路人。当教师真正做到了“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就能从老师真诚的关爱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明辨是非,弃恶扬善。
三、“欣赏”——重塑学生的自信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赏识。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也曾轻视过学生,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可是静下心来走近他们,从他们或倔强或迷惘甚至是叛逆的眼神中还是读出了一种期待:他们也想拥有优秀的表现,也渴望老师的赞扬。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只要老师有一双慧眼,一定会收获很多“意外”:有些学生虽然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有的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有的朗诵起诗文来抑扬顿挫,颇有表演者的艺术气质;有的写起文章来思路很有创意;有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强;有的动手能力非常棒;有的特别有正义感、有爱心;等等。
只有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秀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时刻用发展的眼光期待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积极的变化,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予以赞赏和鼓励。由此因势利导,作为促其进步和转化的诱因,以唤醒他们内心的尊严与自信,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那么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有可能向好的方面转化。
四、“成功”——铸就学生的精彩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对于尝过较多失败的人,更渴望成功之花的鲜艳。职业学校的学生也特别向往成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一人唱主角的做法,朗朗上口的诗文可以用来朗诵表演,逻辑分明的议论文可以用来分析论辩,生动活泼的科学小品可以用来观察生活、培养情趣。在形式上可以采用让学生当老师、学生互相提问、小组交流讨论、才能展示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上的互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学习促进。这样既给了全体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定期举行一些语文专题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在班级或校园的展示台上,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很多平时看似普通的学生原来也身怀绝技,成为大家眼中的 “朗诵之星”“表演之星”“书法大家”“写作能人”“辩论高手”……原来只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舞台,他们的笑容也会非常灿烂。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他们的唯一;在教师眼中,每个学生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中职语文课堂本来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虽然并非每一朵花都能长成牡丹、玫瑰,但教师仍然需要努力灌溉耕耘,让他们成为具有蓬勃、旺盛生命力的花朵,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出瑰丽的光芒。
(责编 李亚婷)
一、“信任”——唤醒学生的潜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在教育工作中,对于留级生、问题生、困难生,始终不放弃、不歧视,甚至是那些原来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儿童,他都能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有教养的人。这种精神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尤为可贵。
很多中职学生很少体验过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几乎丧失殆尽。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如果就此放弃一部分学生,他们很可能会一直走不出“失败者”的心理阴影,在学习甚至是人生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我们语文老师应树立“人人都能学好”的观念,要相信“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当老师把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在课堂上通过语言或行动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时,这样的“信任”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被尊重、被期待的氛围,从而唤醒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力。
二、“爱心”——激发学生的动力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爱一旦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不仅使他们的心灵萌发出善良崇高的情感,还能点燃智慧的火花。”
中职学生大多寄宿在校,长时间离开父母,经常会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烦恼和困难,而且这些学生正处在十七八岁的年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做好他们的知心人,做好他们的引路人。当教师真正做到了“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就能从老师真诚的关爱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明辨是非,弃恶扬善。
三、“欣赏”——重塑学生的自信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赏识。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也曾轻视过学生,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可是静下心来走近他们,从他们或倔强或迷惘甚至是叛逆的眼神中还是读出了一种期待:他们也想拥有优秀的表现,也渴望老师的赞扬。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只要老师有一双慧眼,一定会收获很多“意外”:有些学生虽然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有的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有的朗诵起诗文来抑扬顿挫,颇有表演者的艺术气质;有的写起文章来思路很有创意;有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强;有的动手能力非常棒;有的特别有正义感、有爱心;等等。
只有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秀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时刻用发展的眼光期待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积极的变化,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予以赞赏和鼓励。由此因势利导,作为促其进步和转化的诱因,以唤醒他们内心的尊严与自信,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那么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有可能向好的方面转化。
四、“成功”——铸就学生的精彩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对于尝过较多失败的人,更渴望成功之花的鲜艳。职业学校的学生也特别向往成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一人唱主角的做法,朗朗上口的诗文可以用来朗诵表演,逻辑分明的议论文可以用来分析论辩,生动活泼的科学小品可以用来观察生活、培养情趣。在形式上可以采用让学生当老师、学生互相提问、小组交流讨论、才能展示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上的互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学习促进。这样既给了全体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定期举行一些语文专题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在班级或校园的展示台上,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很多平时看似普通的学生原来也身怀绝技,成为大家眼中的 “朗诵之星”“表演之星”“书法大家”“写作能人”“辩论高手”……原来只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舞台,他们的笑容也会非常灿烂。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他们的唯一;在教师眼中,每个学生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中职语文课堂本来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虽然并非每一朵花都能长成牡丹、玫瑰,但教师仍然需要努力灌溉耕耘,让他们成为具有蓬勃、旺盛生命力的花朵,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出瑰丽的光芒。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