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校本教材诵读活动的有效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进行校本教材诵读教学活动时,从“诵”“感”“背”“默”四个字上做了有效的尝试。首先让学生自读,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古诗文。诵是感的基础,感是诵的升华。
  关键词:新课标;诵;感;背;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典诗文,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诵读活动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最终达到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进行校本教材诵读教学活动时,从“诵”“感”“背”“默”四个字上做了有效的尝试。
  一、诵
  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从标题到作者,从开头到结尾,再到注释,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了解作者、诗文的大意,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品读。
  1.读准字音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读音正确是由于古诗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所决定的。一般来说,校本教材中都注明了读音,要求学生依据注音,认真读准就可以了。
  2.要读出“味道”
  (1)要读出情味
  古诗文不外乎情、事、景,三者以情为本。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借物抒情、以景抒情、以物喻己,这是诗文的特色,把握好了,就能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擦出耀眼的火花。
  (2)要读出意味来
  古诗文往往借助于意象渲染一种氛围,借助于跳动的诗文来表达一种意境。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通过反复诵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这就是诗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3)要读出新味来
  古诗文要多读,还得要不断地创新。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上,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上。学习古诗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如,学习送别诗时,可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相同点、不同点,细细分析,加以区别,从而掌握这一类诗的特点。
  二、感
  诵是感的基础,感是诵的升华。感的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在今天的现实意义。这是学习古诗文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一般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这样处理:首先,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在小组内提出解决,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讨。其次,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第三,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教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第四,再由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这一步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古诗文的情境。
  三、背
  “诵”过关了,“背”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在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前提下,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一定要背诵,并且要当堂背诵。
  四、默
  古诗文默写要做到在“会背”的基础上“写对”——每个字都准确无误,做到不丢字、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消灭“别字”。之所以出现别字,是因为对原诗文意义理解得不透彻。
  当然,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有效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鉴赏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始终是我们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目标,诵读应贯穿活动的始终。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付云.初中古诗文教材选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童蕾.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张辉,男,本科,就职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四中学,研究方向:拓寬学生阅读视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促使学生将诵读融入生活,提升文化底蕴。
  陈敏,女,1979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四中学,研究方向: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促使学生将诵读融入生活,提升文化底蕴。
  王海雯,女,1978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四中学,研究方向: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促使学生将诵读融入生活,提升文化底蕴。
  曹俊雯,女,1966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四中学,研究方向: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促使学生将诵读融入生活,提升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我就多年来在教育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