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网络空间是大学生提出问题、发泄情绪、表达观点的枢纽,大学生网络舆情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大学生的心理、态度及需求,了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特点对学校防控网络舆情、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提高学生服务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解构大学生网络舆情关键要素的基础上,以北航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舆情客体特点、载体特点、主体特点三个方面设计问卷并开展调查,全面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在大学生最关注的热点事件、使用最频繁的网络平台、对网络信息的处理方式等方面得出较有价值的结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防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调研;SPS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255-03
Abstract: Cyberspace functions as the place of releasing emotion, raising question, and expressing views of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an truly refl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attitudes and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chool'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ampu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ervice and efficiency quality. Based on the key element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aking students in Beiha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bject, carrier and the subject, and then draws valuable conclusion in hot issues that college students pay most attention to,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network platform, and the processing mod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SPSS
高校网络空间是学生查找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提出问题、发泄情绪、表达观点的枢纽,是管理层快速直接发布政策通知的有利工具。高校网络舆情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大学生的心理、态度以及需求。因此,了解高校學生网络舆情特点,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规律,对学校防控网络舆情、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提高学生服务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关键构成要素
一般而言,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根据《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2)》[2]及王健[3]、王学俭[4]、姚健[5]等学者的相关论述,本文认为大学生网络舆情主要包含舆情的行为主体(参与网络舆情活动的大学生)、舆情的客体(包括社会热点事件、关乎大学生自身利益的高校热点事件等)和舆情的载体(包括校园网络在内的整个互联网)三个部分。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
(一)问卷设计
本文主要以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大学生舆情客体特点、舆情载体特点、舆情主体特点三个方面编制调查问卷开展相关调查。问卷包括四个部分,23道题目,涉及单选、多选、限选、排序等题型。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年级、政治面貌等。第二部分是学生对舆情客体事件的关注情况,具体包括大学生关注什么类型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关注什么类型的高校热点事件。第三部分是网络舆情载体特点,主要包括大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常用载体工具、使用微博和微信的情况等。第四部分是大学生主体行为特点,包括大学生对网上热点事件的参与行为,受网络言论的影响及对网络信息的质疑情况等。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课题组于2014年10月至12月期间,对北航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开展调查。主要选取了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宇航学院、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知行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在内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覆盖了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涵盖了理、工、文、经、管、艺等学科门类。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舆情客体特点分析
1. 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在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关注度最高的事件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68.7%)、社会道德事件(60.7%)、经济民生事件(52.8%)、文化娱乐体育事件(51.9%),这几类事件的关注度(个案百分比)都超过了50%。可以看出,当前学生普遍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虽然身处学校,但心系社会。从舆情产生来说,尤其要注意学生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社会道德事件的态度及看法,这两类事件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并进而产生舆情。
2. 关注的高校热点事件。在涉及高校的事件中,大学生最关注的是师生权益类事件(67.0%)、教育公平事件(66.0%)、高校管理类事件(63.6%)和教育腐败类事件(53.7%)。可以看出,学生对和自己利益最紧密相关的事件关注度高。因此,要避免在高校中爆发舆情事件,国家和高校都要高度重视学生权益,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高校科学化管理水平,杜绝各类教育腐败行为。
(二)舆情载体特点分析
1. 常使用的网络载体工具及网络平台
(1)常使用的网络载体工具。按照排序题选择次序先后依次以6、5、4、3、2、1作为权重计算每个选项的得分并按总得分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主要使用的网络载体工具依次是微信、QQ、电子邮箱、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微博、网络社区/论坛等。
(2)常访问的网络新闻媒体。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当前大学生经常访问的网络新闻媒体依次是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等。可见,学生更倾向于访问非政府官方平台,从网络舆情的监控来说,对以上网站发布的大学生关注的信息要格外关注。
(3)常访问的网络社区。根据统计可知,大学生主要访问的网络社区是百度贴吧(44.87%)、新浪论坛(10.26%)、天涯社区(9.74%)、网易论坛(7.18%)、搜狐社区(4.10%)、凤凰论坛(3.85%)等言论自由度高的社区。
2. 微博/微信的使用特点
(1)微博/微信的使用频率。根据调查,频繁使用微博(“总是”+“经常”)的学生(占40.48%)和不频繁使用微博(“很少”+“从不”)的学生(占40.72%)比例基本相同,说明当前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因人而异,并未形成广泛规模。与微博不同,频繁使用微信(“总是”+“经常”)的学生占到近75.72%,只有不到10%的学生微信使用频率较低。可见,微信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重要的一种网络交流工具。
(2)微博/微信使用频率与学生年级的相关性。由于年级与使用微博/微信的频率均属于定序变量,因此应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将使用微博/微信频率的数据作正向化处理,使得分数越大表示使用频率越高。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年级与微博/微信使用频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随着年级的升高,使用微博/微信的频率逐渐升高,说明高年级学生在微博/微信平台上更为活跃。
(3)微博/微信的使用时间特点。根据排序题统计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频率最高的三个时间段分别是22:00-24:00,18:00-22:00,12:00-14:00,这三个时间段均为非上课时间,总体而言学生还是在较合理的时间使用微博/微信,其中在晚上就寝之前使用率最高。因此,微博/微信使用的高频时间段可能是网络舆情信息产生与扩散的高发期,是高校进行舆情监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高校开展舆论引导的有效时机。
(三)舆情主体特点分析
问卷中18-21题用于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形式设置。为了解问卷在该部分测试中的一致性程度,采用Cronbach 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得信度系数值为0.824,说明这些题目用于了解大学生网络行为是非常可信的。我们根据大学生对网上信息的习惯性处理方式,结合《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2)》中对网络主体角色的分类,我们将一般的学生网络主体角色分为三种:“意见领袖”、“网络搬运工”、“潜水员”。
1. 受网络言论影响程度和主体角色的相关性
网络角色属于名义变量,受网络言论的影响属于定序变量,因此应采用Lambda相关系数。由结果可知,“主体角色”作为因变量时,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受网络言论影响程度对主体角色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即越容易受网络言论影响的学生,越有可能是“意见领袖”和“网络搬运工”,越不容易受网络言论影响的学生,越有可能是“潜水员”。可见,改变网络舆论环境对改变“意见领袖”的思想继而引导整体网络舆情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2. 不同主体角色对网络信息的质疑情况分析
首先,“意见领袖”作为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并且总能够影响周围人的群体,他们中大部分人(约65%)对自己的网络行为非常谨慎,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说明当前大学生网络舆论环境总体较为理性。但也要看到存在一定比例对自己网络言论较为宽容的“意见领袖”,需要高度警惕。其次,“充分了解客观事实后转评”作为因变量时,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主体角色不同对充分了解客观事实后再进行转评的网络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即“意见领袖”在对网络信息进行评论或转发时更加谨慎,“网络搬运工”次之,作为网络边缘群体的“潜水员”则对网络信息不会太多质疑。也就是大學生网络活动越频繁,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越谨慎。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
(一)关注高危事件,保障学生权益
当前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道德事件、经济民生事件、文化娱乐体育事件关注度较高,对和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师生权益类事件、教育公平事件、高校管理类事件和教育腐败类事件较为敏感。因此在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时,应该更加关注以上几类高危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同时加强“校——生”网络沟通平台的建设,增强网络互动,提高高校信息透明度。此外,在现实中要加强线下交流,高度重视学生权益,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意见,予以积极及时反馈,妥善处理和学生利益相关的事务,避免学生在现实中对社会和学校产生负面情绪。
(二)监控重点载体,加强网络建设
当前大学生主要使用微信、QQ、电子邮箱、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微博、网络社区/论坛等网络载体工具。在微信、微博平台的使用方面,高年级同学更为活跃,并且大学生在晚间尤其在就寝前使用频率较高。大学生经常访问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等非政府官方网络新闻媒体,主要以百度贴吧、新浪论坛、天涯社区、网易论坛、搜狐社区、凤凰论坛等言论自由度较高的网络社区作为思想交流和情绪表达的平台。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工作,第一要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汇集研判机制,监控以上新闻媒体和网络社区发布的内容,特别是高危敏感事件信息;第二要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好微信、QQ、电子邮箱、等网络载体工具建立网络载体品牌,有效吸引学生兴趣,使校园网成为学生多方面需求的信息库,在寓教于乐中做好信息公开,传播正能量,表达正声音,引导舆情正向发展。
(三)引导舆论环境,培育正确价值观
要控制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走势,重点在于控制“意见领袖”及“网络搬运工”的言论。“意见领袖”可以制造舆情信息,主导舆情发展,“网络搬运工”可以筛选并聚焦舆情信息,最终形成舆情。经常受网络言论影响的群体中,“意见领袖”和“网络搬运工”所占比例较大,因此高校在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要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正向影响网络舆论环境,促使“意见领袖”和“网络搬运工”正面影响舆情走势。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将成为防控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3.
[2]唐亚阳.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2)[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29-43.
[3]王健.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信息网络安全,2009,3:54-57.
[4]王学俭,刘强.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逻辑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17-19.
[5]姚健.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调研;SPS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255-03
Abstract: Cyberspace functions as the place of releasing emotion, raising question, and expressing views of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an truly refl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attitudes and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chool'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ampu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ervice and efficiency quality. Based on the key element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aking students in Beiha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bject, carrier and the subject, and then draws valuable conclusion in hot issues that college students pay most attention to,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network platform, and the processing mod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SPSS
高校网络空间是学生查找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提出问题、发泄情绪、表达观点的枢纽,是管理层快速直接发布政策通知的有利工具。高校网络舆情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大学生的心理、态度以及需求。因此,了解高校學生网络舆情特点,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规律,对学校防控网络舆情、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提高学生服务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关键构成要素
一般而言,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根据《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2)》[2]及王健[3]、王学俭[4]、姚健[5]等学者的相关论述,本文认为大学生网络舆情主要包含舆情的行为主体(参与网络舆情活动的大学生)、舆情的客体(包括社会热点事件、关乎大学生自身利益的高校热点事件等)和舆情的载体(包括校园网络在内的整个互联网)三个部分。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
(一)问卷设计
本文主要以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大学生舆情客体特点、舆情载体特点、舆情主体特点三个方面编制调查问卷开展相关调查。问卷包括四个部分,23道题目,涉及单选、多选、限选、排序等题型。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年级、政治面貌等。第二部分是学生对舆情客体事件的关注情况,具体包括大学生关注什么类型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关注什么类型的高校热点事件。第三部分是网络舆情载体特点,主要包括大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常用载体工具、使用微博和微信的情况等。第四部分是大学生主体行为特点,包括大学生对网上热点事件的参与行为,受网络言论的影响及对网络信息的质疑情况等。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课题组于2014年10月至12月期间,对北航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开展调查。主要选取了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宇航学院、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知行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在内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覆盖了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涵盖了理、工、文、经、管、艺等学科门类。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舆情客体特点分析
1. 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在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关注度最高的事件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68.7%)、社会道德事件(60.7%)、经济民生事件(52.8%)、文化娱乐体育事件(51.9%),这几类事件的关注度(个案百分比)都超过了50%。可以看出,当前学生普遍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虽然身处学校,但心系社会。从舆情产生来说,尤其要注意学生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社会道德事件的态度及看法,这两类事件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并进而产生舆情。
2. 关注的高校热点事件。在涉及高校的事件中,大学生最关注的是师生权益类事件(67.0%)、教育公平事件(66.0%)、高校管理类事件(63.6%)和教育腐败类事件(53.7%)。可以看出,学生对和自己利益最紧密相关的事件关注度高。因此,要避免在高校中爆发舆情事件,国家和高校都要高度重视学生权益,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高校科学化管理水平,杜绝各类教育腐败行为。
(二)舆情载体特点分析
1. 常使用的网络载体工具及网络平台
(1)常使用的网络载体工具。按照排序题选择次序先后依次以6、5、4、3、2、1作为权重计算每个选项的得分并按总得分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主要使用的网络载体工具依次是微信、QQ、电子邮箱、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微博、网络社区/论坛等。
(2)常访问的网络新闻媒体。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当前大学生经常访问的网络新闻媒体依次是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等。可见,学生更倾向于访问非政府官方平台,从网络舆情的监控来说,对以上网站发布的大学生关注的信息要格外关注。
(3)常访问的网络社区。根据统计可知,大学生主要访问的网络社区是百度贴吧(44.87%)、新浪论坛(10.26%)、天涯社区(9.74%)、网易论坛(7.18%)、搜狐社区(4.10%)、凤凰论坛(3.85%)等言论自由度高的社区。
2. 微博/微信的使用特点
(1)微博/微信的使用频率。根据调查,频繁使用微博(“总是”+“经常”)的学生(占40.48%)和不频繁使用微博(“很少”+“从不”)的学生(占40.72%)比例基本相同,说明当前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因人而异,并未形成广泛规模。与微博不同,频繁使用微信(“总是”+“经常”)的学生占到近75.72%,只有不到10%的学生微信使用频率较低。可见,微信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重要的一种网络交流工具。
(2)微博/微信使用频率与学生年级的相关性。由于年级与使用微博/微信的频率均属于定序变量,因此应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将使用微博/微信频率的数据作正向化处理,使得分数越大表示使用频率越高。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年级与微博/微信使用频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随着年级的升高,使用微博/微信的频率逐渐升高,说明高年级学生在微博/微信平台上更为活跃。
(3)微博/微信的使用时间特点。根据排序题统计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频率最高的三个时间段分别是22:00-24:00,18:00-22:00,12:00-14:00,这三个时间段均为非上课时间,总体而言学生还是在较合理的时间使用微博/微信,其中在晚上就寝之前使用率最高。因此,微博/微信使用的高频时间段可能是网络舆情信息产生与扩散的高发期,是高校进行舆情监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高校开展舆论引导的有效时机。
(三)舆情主体特点分析
问卷中18-21题用于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形式设置。为了解问卷在该部分测试中的一致性程度,采用Cronbach 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得信度系数值为0.824,说明这些题目用于了解大学生网络行为是非常可信的。我们根据大学生对网上信息的习惯性处理方式,结合《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2)》中对网络主体角色的分类,我们将一般的学生网络主体角色分为三种:“意见领袖”、“网络搬运工”、“潜水员”。
1. 受网络言论影响程度和主体角色的相关性
网络角色属于名义变量,受网络言论的影响属于定序变量,因此应采用Lambda相关系数。由结果可知,“主体角色”作为因变量时,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受网络言论影响程度对主体角色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即越容易受网络言论影响的学生,越有可能是“意见领袖”和“网络搬运工”,越不容易受网络言论影响的学生,越有可能是“潜水员”。可见,改变网络舆论环境对改变“意见领袖”的思想继而引导整体网络舆情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2. 不同主体角色对网络信息的质疑情况分析
首先,“意见领袖”作为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并且总能够影响周围人的群体,他们中大部分人(约65%)对自己的网络行为非常谨慎,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说明当前大学生网络舆论环境总体较为理性。但也要看到存在一定比例对自己网络言论较为宽容的“意见领袖”,需要高度警惕。其次,“充分了解客观事实后转评”作为因变量时,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主体角色不同对充分了解客观事实后再进行转评的网络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即“意见领袖”在对网络信息进行评论或转发时更加谨慎,“网络搬运工”次之,作为网络边缘群体的“潜水员”则对网络信息不会太多质疑。也就是大學生网络活动越频繁,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越谨慎。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
(一)关注高危事件,保障学生权益
当前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道德事件、经济民生事件、文化娱乐体育事件关注度较高,对和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师生权益类事件、教育公平事件、高校管理类事件和教育腐败类事件较为敏感。因此在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时,应该更加关注以上几类高危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同时加强“校——生”网络沟通平台的建设,增强网络互动,提高高校信息透明度。此外,在现实中要加强线下交流,高度重视学生权益,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意见,予以积极及时反馈,妥善处理和学生利益相关的事务,避免学生在现实中对社会和学校产生负面情绪。
(二)监控重点载体,加强网络建设
当前大学生主要使用微信、QQ、电子邮箱、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微博、网络社区/论坛等网络载体工具。在微信、微博平台的使用方面,高年级同学更为活跃,并且大学生在晚间尤其在就寝前使用频率较高。大学生经常访问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等非政府官方网络新闻媒体,主要以百度贴吧、新浪论坛、天涯社区、网易论坛、搜狐社区、凤凰论坛等言论自由度较高的网络社区作为思想交流和情绪表达的平台。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工作,第一要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汇集研判机制,监控以上新闻媒体和网络社区发布的内容,特别是高危敏感事件信息;第二要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好微信、QQ、电子邮箱、等网络载体工具建立网络载体品牌,有效吸引学生兴趣,使校园网成为学生多方面需求的信息库,在寓教于乐中做好信息公开,传播正能量,表达正声音,引导舆情正向发展。
(三)引导舆论环境,培育正确价值观
要控制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走势,重点在于控制“意见领袖”及“网络搬运工”的言论。“意见领袖”可以制造舆情信息,主导舆情发展,“网络搬运工”可以筛选并聚焦舆情信息,最终形成舆情。经常受网络言论影响的群体中,“意见领袖”和“网络搬运工”所占比例较大,因此高校在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要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正向影响网络舆论环境,促使“意见领袖”和“网络搬运工”正面影响舆情走势。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将成为防控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3.
[2]唐亚阳.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2)[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29-43.
[3]王健.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信息网络安全,2009,3:54-57.
[4]王学俭,刘强.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逻辑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17-19.
[5]姚健.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