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 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农村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分析了家庭的开放性人格特征对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采用了“大五”人格特征维度下的开放性维度衡量开放性人格特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发现家庭的价值观越开放,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投资的可能性越高;收入越高,开放性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就越大.此外,开放性人格特征的边际效应从东部到西部递减,东北地区例外.论文还发现了从开放性人格特征到家庭金融参与的一条重要影响路径——课外阅读.最后指出,政府要重视开放性人格在金融市场投资中的作用,培养具有开放性人格的青年,为解决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低、中国家庭储蓄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
其他文献
8月6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下称:呼中支)组织召开2021年下半年经济金融运行分析暨金融管理工作会议.中心支行肖龙沧行长主持会议并讲话,呼中支各行级领导出席会议.自
期刊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
金融市场存在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男性在金融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现有行为金融文献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一些行为存在差异,比如股票交易频率(Fellner and Maciejovsky,2007)和股票投资意愿(Bannier and Neuberty,2016),但是,男性与女性投资者股票交易决策偏见特征及其影响机理还尚不明晰。为此,文章以处置效应为研究视角,依据Frydman and Rangel(2014)的实验设计,实验检验了男性和女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差异及其内在影响机理,旨在回答
为了实现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论文以民间借贷市场为视角,立足于家庭资产方,研究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家庭资金借出的影响,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
流转税的“税负转嫁”特征和现实企业的“议价能力”使理论上完全价外中性的增值税变为现实中的价内非中性,导致增值税降率微观传导机制“黑箱”。文章利用2015-2019年分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2018年增值税降率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研发行为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实中的增值税是价内非中性而非理论上的完全价外中性;降率的“抵扣冲减效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负向作用显著,而降率的“收入效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间接正向作用却不显著,最终降率政策“抵扣冲减效应”大于“收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长达91万字的《中国道统论》,以传承三千年的中国学术思想为脉络,讲述了一个贯穿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社会理想不断传承
期刊
公元2021年7月,我们迎来了当初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至今天9 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在这举国同庆时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之路,恪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是她披荆斩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不二法门。
本研究借鉴2014版的Andersen模型构建分级诊疗与医疗资源利用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08-2014年126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量化评估我国行政主导下的非强制性分级诊
大幅度削减成员国间关税是RCEP协议的核心内容,为了揭示RCEP成员国间关税减让的经济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RCEP成员国间贸易现状、产品结构、进口关税和贸易竞争力,然后,运用GTAP模型模拟RCEP关税减让对各成员国宏观经济和产出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1)RCEP关税减让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于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2)就短期而言,RCEP成员国间关税减让可以提高中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GDP、社会福利、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等宏观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国、韩国、澳大利亚、东盟的总产出水平;(3)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依托“中国稀土之都”--包头市丰富的稀土资源和雄厚的科技成果储备,于今年7月成立国内银行业中首家稀土与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探索“稀土+金融+科研+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