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方法:按病员到我科按会诊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采取针刺配合艾灸疗法,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效果优于针刺治疗。
关键词:肩肛肠术后尿潴留 刺配合艾灸治疗 针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1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33-02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2%[1],以小便困难,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为主症,临床上常采取导尿等处理,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又增加了尿路感染几率,影响患者的康复。笔者采取针和灸同时施治的方法治疗40例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2013年肛肠科住院病人,按会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0岁;混合痔16例,肛瘘5例,肛周脓肿7例,陈旧性肛裂10例,外痔2例。对照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3~65岁;混合痔12例,肛瘘3例,肛周脓肿8例,陈旧性肛裂9例,外痔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
1.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癃闭”的诊断标准[2]。①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通,尿道无涩痛,小腹胀满。②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妇女及手术后患者。③男性直腸指诊检查可有前列腺肥大,或膀胱区叩诊明显浊音。④作膀胱镜、B超、腹部x线等检查,有助诊断。并排除:①尿路结石、肿瘤、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②淋证;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关元、中极、太冲(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
1.2.2 针、灸结合治疗组:嘱患者仰卧,肌肉放松,用0.30×50mm毫针直刺双侧三阴交、关元、中极、太冲,刺入深度因穴位、因人而异,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10min提插捻转1次,同时艾条悬关元、中极穴,以皮肤红晕为度。
对照组:嘱患者仰卧,肌肉放松,用0.30×50mm毫针直刺双侧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太冲,刺入深度因穴位、因人而异,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10min提插捻转1次。一次治疗无效者,可每日2次。
1.3 疗效标准[4]。治愈:针刺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1次后1h内自行排尿,临床症状消失;有效:针刺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2次或3h内自行排尿,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经上述处理不能自行排尿,或小便点滴而出,仍需导尿。
2 治疗结果
见表1。
经统计学采用SPSS13.0对分类资料进行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术后尿潴留是麻醉、手术、疼痛、体位、精神等复杂因素导致的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是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它不是独立疾病。常用治疗包括诱导排尿、开塞露灌肠、热敷排尿、导尿等[5]。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病位在膀胱,又与三焦、肺、脾、肾、肝密切相关,病机属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其病因多由年老肾气虚惫,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或因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小便不利,或肺气不宣,津液输布失常,邪阻于内成癃闭。或肝失疏泄,气化不畅,三焦气化不利,水道受阻,亦成癃闭。或因跌扑损伤,以及下腹部手术引起的筋脉瘀滞,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小便不通。
三阴交系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足太阴脾经主运化,足厥阴肝经主疏泄、循少腹、绕阴器,足少阴肾经主水液代谢,与膀胱经互为表里,刺激该穴能达到行气通络、补益脾肾、调节肾气之开阖,三条经脉,精气舒通,直达病所,使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阴陵泉为足太阴经合穴,为治疗水肿要穴,具有输布全身水液重要作用。关元为足三阴经在小腹的交会穴,针刺关元可疏通经络,提高膀胱肌兴奋性,使逼尿肌收缩,恢复膀胱功能,使尿液排出[6]。中极穴属任脉,为膀胱之募,针刺中极能增强膀胱气化功能。太冲为肝经输穴,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特别是对术后精神因素引起尿潴留者效果更佳。《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理气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之功,能使腠理疏畅,气血流通,故艾灸关元、中极更有利于治疗尿潴留。
笔者认为艾灸配合针刺治疗肛肠术后疗效更佳,其操作简单、方面,副作用小,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切忌艾灸过度,损伤皮肤。
参考文献
[1] 张东铭,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66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28
[3] 张东淑.针刺治疗尿滞留3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6):61-62
[4] 王丽君,周小燕.肛肠术后尿潴留针灸治疗8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6):21
[5] 高寅秋,曹建荣,贾擎,时金华.术后尿潴留的病因及针灸治疗优势[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2205
[6] 邓书梅.127例肛肠术后尿潴留针灸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75
方法:按病员到我科按会诊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采取针刺配合艾灸疗法,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效果优于针刺治疗。
关键词:肩肛肠术后尿潴留 刺配合艾灸治疗 针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1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33-02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2%[1],以小便困难,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为主症,临床上常采取导尿等处理,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又增加了尿路感染几率,影响患者的康复。笔者采取针和灸同时施治的方法治疗40例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2013年肛肠科住院病人,按会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0岁;混合痔16例,肛瘘5例,肛周脓肿7例,陈旧性肛裂10例,外痔2例。对照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3~65岁;混合痔12例,肛瘘3例,肛周脓肿8例,陈旧性肛裂9例,外痔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
1.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癃闭”的诊断标准[2]。①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通,尿道无涩痛,小腹胀满。②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妇女及手术后患者。③男性直腸指诊检查可有前列腺肥大,或膀胱区叩诊明显浊音。④作膀胱镜、B超、腹部x线等检查,有助诊断。并排除:①尿路结石、肿瘤、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②淋证;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关元、中极、太冲(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
1.2.2 针、灸结合治疗组:嘱患者仰卧,肌肉放松,用0.30×50mm毫针直刺双侧三阴交、关元、中极、太冲,刺入深度因穴位、因人而异,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10min提插捻转1次,同时艾条悬关元、中极穴,以皮肤红晕为度。
对照组:嘱患者仰卧,肌肉放松,用0.30×50mm毫针直刺双侧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太冲,刺入深度因穴位、因人而异,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10min提插捻转1次。一次治疗无效者,可每日2次。
1.3 疗效标准[4]。治愈:针刺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1次后1h内自行排尿,临床症状消失;有效:针刺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2次或3h内自行排尿,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经上述处理不能自行排尿,或小便点滴而出,仍需导尿。
2 治疗结果
见表1。
经统计学采用SPSS13.0对分类资料进行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术后尿潴留是麻醉、手术、疼痛、体位、精神等复杂因素导致的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是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它不是独立疾病。常用治疗包括诱导排尿、开塞露灌肠、热敷排尿、导尿等[5]。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病位在膀胱,又与三焦、肺、脾、肾、肝密切相关,病机属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其病因多由年老肾气虚惫,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或因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小便不利,或肺气不宣,津液输布失常,邪阻于内成癃闭。或肝失疏泄,气化不畅,三焦气化不利,水道受阻,亦成癃闭。或因跌扑损伤,以及下腹部手术引起的筋脉瘀滞,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小便不通。
三阴交系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足太阴脾经主运化,足厥阴肝经主疏泄、循少腹、绕阴器,足少阴肾经主水液代谢,与膀胱经互为表里,刺激该穴能达到行气通络、补益脾肾、调节肾气之开阖,三条经脉,精气舒通,直达病所,使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阴陵泉为足太阴经合穴,为治疗水肿要穴,具有输布全身水液重要作用。关元为足三阴经在小腹的交会穴,针刺关元可疏通经络,提高膀胱肌兴奋性,使逼尿肌收缩,恢复膀胱功能,使尿液排出[6]。中极穴属任脉,为膀胱之募,针刺中极能增强膀胱气化功能。太冲为肝经输穴,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特别是对术后精神因素引起尿潴留者效果更佳。《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理气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之功,能使腠理疏畅,气血流通,故艾灸关元、中极更有利于治疗尿潴留。
笔者认为艾灸配合针刺治疗肛肠术后疗效更佳,其操作简单、方面,副作用小,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切忌艾灸过度,损伤皮肤。
参考文献
[1] 张东铭,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66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28
[3] 张东淑.针刺治疗尿滞留3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6):61-62
[4] 王丽君,周小燕.肛肠术后尿潴留针灸治疗8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6):21
[5] 高寅秋,曹建荣,贾擎,时金华.术后尿潴留的病因及针灸治疗优势[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2205
[6] 邓书梅.127例肛肠术后尿潴留针灸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