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文水平。那么,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既要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又要发挥思想教育功能,还要寻求多角色效应,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目标;感悟;多角色
  阅读能力历来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它既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又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小学阶段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更为重要,它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语文水平。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管理
  1.达到一个基本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要用普通话,发音准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句子,要读得流利,要读出感情,注意轻重缓急,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句段之间的停顿。
  2.注意二个方面的培养
  (1)注意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培养。
  (2)注意学生认真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具体指认识生字、掌握词汇、理解句子,朗读、默读、背诵和复述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的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指能自觉认真、独立思考、查阅笔记等阅读习惯。
  3.做到三个结合
  (1)阅读与接受美的熏陶相结合。
  (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3)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4.解决四个问题
  阅读课文从宏观上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解决这四个问题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也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的途径。
  5.过好五道关口
  阅读教学要过好识字、释词、读句、理段和明篇这五道关口。识字关,能凭借汉语拼音,依据汉字规律,利用字典自学生字。释词关,会通过查找字典词典,结合语言环境等多条渠道理解词意,并积累词语。读句关,能读通句子、读出语气、理解句意、认识句式。理段关,能理清段落、划分层次。明篇关,能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二、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阅读过程,一般是“文字——内容——思想”和“思想——内容——文字”的双向过程。前一过程的特点是以文悟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进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后一过程的特点是因道品文。即从中心思想出发,进一步品味、赏析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这是和前一过程相逆的心理过程,以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为核心,体现了文和道的辩证统一,也表明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必须在“双向”过程的基本机制下,紧扣教材,发挥它的形象感染、情感陶冶、逻辑摄服作用。
  1.形象感染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他们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感受性。我们要善于发挥教材的形象感染力量,抓住重点的词句和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英雄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品格,并注意恰当运用插图和声像教具配合讲读,以增强熏陶、感染力量。
  2.情感陶冶
  一篇篇课文是思想、信息、情感的载体,用不同方式抒发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需要激发作者相应的情感,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深切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从而引起思想共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3.逻辑摄服
  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的教育性,除了内在的思想、情感外,还有它强有力的逻辑力量。课文的思路和严谨结构,在学生阅读理解中一旦有所领悟,就会感受到课文的逻辑力量,势必会强化教材所阐述的思想、观念和蕴含的情感。
  例如《为人民服务》第二段阐述了人生的价值,首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说过的那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里不仅需要理解文言词语“固、或”,还特别要理解“泰山、鸿毛”。这样才能懂得死的意义中的“重”和“轻”。接下来就是逻辑上常见的三段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死的,他的死就是比泰山还重的。讲读的重点是其中的大前提,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例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运用逻辑引读法让学生领悟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感受课文的逻辑力量。从全文的教学而言,如果没有对课文内的逻辑结构的理解,就很难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课文所阐明的中国共产党“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寻求多角色效应
  阅读教学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强化角色意识,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扮演角色,以寻求教学中的多角色效应。
  1.兴趣的引发效应
  兴趣是成功的基因。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充当角色,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写景文,可根据教材确定景点,以导游的身份安排游路,引其循路览物,触景生情;也可面对文中画面的游人的身份巧妙设问,要其介绍画面。这样,学生或者跟着导游游山玩水,或者带着游人寻路通幽,其兴趣必然浓郁。对叙事文,教师可充当角色,引其入境,促使学生设身处地理解内容。
  2.难点的突破效应
  由于水平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阅读中常会遇到难点。对此,教师有针对性地充当角色,可以转换思维角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寓意的理解是寓言教学的难点,直接奉送寓意,学生则难以接受,而直接要其说出寓意,学生又难以胜任。如果教师有目的地充当角色,巧问妙引,通过情境创设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情景感受,则可使其顺利地悟出寓意。如《揠苗助长》教学中,我充当“拔苗人”向学生质疑:同学们,真怪呀,我巴望禾苗快长,为什么把它往高处拔竞枯萎了呢?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直接与文中人物会面或解难或评说,能使其具体形象地理解寓意。
  3.心理沟通的效应
  首先是语言角色化,教学中教师须以学生的角色设计语言,要根据学生年龄、水平特点而设计语言,使语言具备孩子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童心。要精心锤炼语言,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准确使用以趣化语言,使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并富于幽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语言要温和亲切,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其次是情境角色化。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随机充当角色,朗读也好,表演也好,均可参加,和学生一块玩、一块乐、一块演,这样,就能使角色成为沟通师生心理的纽带,以优化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读了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载《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6、17期)一文,备感振奋,深受鼓舞,收益良多。云杉文章 Read
目的 :探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在控制率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选取研究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间在某社区应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
在创投环境回暖的黎明前夕,不管对于创业者还是投资者来说,这都将是一个把握未来风向的新机遇.rn在创投环境回暖的黎明前夕,“热点”的频现,也让创投产生“冰火两重天”的状
期刊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和使用手机的人将越来越多,上至党政要员,下至平民百姓,连一些中学生也用上了“大哥大”,但对手机使用知识知道多少,大部分人却
目的 :近年来临床合理用药的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上合理用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分析.结论 :临床药师要深入学习药理学知识 ,努力践行药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一、减税方面的建议.rn1.着眼于挖掘外需市场,稳定就业,积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rn(1)保持政策连续性,给予企业稳定的预期,不再降低出口退税率并适当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应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筛选出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就诊单双顺序分组,55例单号为
<正>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既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竞争力的紧迫任务。盐城作为江苏农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