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关系是课改的关键之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平等基础上;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公平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有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心态。
关键词:新课改 构建 和谐 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改的关键之一,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又是关键。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平等基础上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那么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要求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里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要达到这种效果,我认为教师要努力,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居高临下,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要求学生是一套,对待自己又是一套。一定要俯下身,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才愿意与我们沟通。在以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是权威,而现在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在探索知识的时候教师起的是引导者与服务者的作用。可能在有些方面教师知道的不如学生多,这时,教师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所以,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赋予师生关系广泛的民主平等性不仅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新课改的要求。
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现代社会是人本社会,人本精神就应该成为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基础。师生关系中的以人为本既要以学生为本,又要以教师为本。这是相当清楚而简单的,但现实中无论是我们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实践者对此却将其复杂化了。从而要么忽视教师的本体,要么忽视学生的本体,每一个阶段总有侧重,二元思维模式总是困扰着人们。所以以人为本观念是经过长期探索发展的结果,这是值得人们珍视的理论。这就是我们看待师生关系的一种合理的视野。
然而新课改中我们似乎又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自己的人的地位,过分的强调了学生的本体地位。所以教师一方面要用平等、尊重、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学生,将他们当成鲜活的生命去与之交流理解,但同时又珍视自己的地位,不过分拔高、不师道尊严,也不搞虚无主义,坚持双本体思想,以学生为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实现教学中的“五个转变”:即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注重心智技能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只有这样,学生自己知道了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变是自己所要想学习的内容,一定会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教师的行为最高原则,是启发而不是灌输,是管理而不是管束,是激励而不是包办。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
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传统的政治课以呆板的说教为主,缺乏情感,从而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厌学以及知行不一。学生都有崇拜优秀人物的心理,他们总是喜欢拿自己与优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够像优秀的人一样。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崇拜心理,帮学生选择一个优秀的榜样,由此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天使,当你遇到问题时,问问内心,天使将告诉你该怎么做,同时想象一下未来的某一时空下的理想中的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那么今天,自己是否在奔着那个理想的自己而努力。内心的自我需求力量总是强大无比的。
而不管是外在榜样的树立还是内在榜样的树立,都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教师要公平地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对于师生关系重要性,合作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学校的面貌。”的确,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处于前沿阵地,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导向性。因此,在新的时期,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平等、对话、沟通、理解”的教育理念。
教师只有做到真情付出的爱学生,那么学生在老师眼里是可爱的、调皮的,才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才会理性的处理学生犯的错误;才会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公平的对待学生。其实做到这些并不难,教师往往一个嗔怪的眼神、拉拉他们的小手、胳膊、摸摸他们的头……学生们就会感觉到老师是爱自己的。他们也就会接受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教育。那么这样一来,学生也愿意接近老师,愿意和老师做朋友,这就是所谓的真情回报。
很多孩子在学龄低段非常崇拜老师,到了中学慢慢有了思想后,反倒对老师的崇拜不如以前了,和老师的距离也远了,但他们却和某一个或某几个老师距离近。我们发现这些老师除了关爱学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教学中展现出教学过程的魅力。通常是学生很难理解、很抽象的知识,经过这些老师的处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品味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后,增进了对这位老师崇拜和佩服,更好地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五、教师要有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心态
朱明光教授就曾强调:我们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并不否定教师也是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作为参与主体,教师不可能无所不知,也不可能不说错话,作为主导角色,最重要的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出表率,最关键的是在教学中打造和谐互动的氛围。而且,谦虚的态度本身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也需要驾驶全身心的真情投入,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努力。
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识到位,用新的理念统帅思想,积极参与实践课改,才能尽快改变旧面貌,所以在新课程的全新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套面向未来、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必将为教育教学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要俯下身看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交流的方法很多,我们只有使用合理的沟通方法,与学生的沟通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构建 和谐 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改的关键之一,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又是关键。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平等基础上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那么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要求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里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要达到这种效果,我认为教师要努力,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居高临下,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要求学生是一套,对待自己又是一套。一定要俯下身,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才愿意与我们沟通。在以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是权威,而现在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在探索知识的时候教师起的是引导者与服务者的作用。可能在有些方面教师知道的不如学生多,这时,教师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所以,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赋予师生关系广泛的民主平等性不仅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新课改的要求。
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现代社会是人本社会,人本精神就应该成为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基础。师生关系中的以人为本既要以学生为本,又要以教师为本。这是相当清楚而简单的,但现实中无论是我们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实践者对此却将其复杂化了。从而要么忽视教师的本体,要么忽视学生的本体,每一个阶段总有侧重,二元思维模式总是困扰着人们。所以以人为本观念是经过长期探索发展的结果,这是值得人们珍视的理论。这就是我们看待师生关系的一种合理的视野。
然而新课改中我们似乎又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自己的人的地位,过分的强调了学生的本体地位。所以教师一方面要用平等、尊重、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学生,将他们当成鲜活的生命去与之交流理解,但同时又珍视自己的地位,不过分拔高、不师道尊严,也不搞虚无主义,坚持双本体思想,以学生为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实现教学中的“五个转变”:即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注重心智技能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只有这样,学生自己知道了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变是自己所要想学习的内容,一定会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教师的行为最高原则,是启发而不是灌输,是管理而不是管束,是激励而不是包办。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
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传统的政治课以呆板的说教为主,缺乏情感,从而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厌学以及知行不一。学生都有崇拜优秀人物的心理,他们总是喜欢拿自己与优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够像优秀的人一样。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崇拜心理,帮学生选择一个优秀的榜样,由此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天使,当你遇到问题时,问问内心,天使将告诉你该怎么做,同时想象一下未来的某一时空下的理想中的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那么今天,自己是否在奔着那个理想的自己而努力。内心的自我需求力量总是强大无比的。
而不管是外在榜样的树立还是内在榜样的树立,都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教师要公平地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对于师生关系重要性,合作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学校的面貌。”的确,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处于前沿阵地,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导向性。因此,在新的时期,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平等、对话、沟通、理解”的教育理念。
教师只有做到真情付出的爱学生,那么学生在老师眼里是可爱的、调皮的,才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才会理性的处理学生犯的错误;才会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公平的对待学生。其实做到这些并不难,教师往往一个嗔怪的眼神、拉拉他们的小手、胳膊、摸摸他们的头……学生们就会感觉到老师是爱自己的。他们也就会接受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教育。那么这样一来,学生也愿意接近老师,愿意和老师做朋友,这就是所谓的真情回报。
很多孩子在学龄低段非常崇拜老师,到了中学慢慢有了思想后,反倒对老师的崇拜不如以前了,和老师的距离也远了,但他们却和某一个或某几个老师距离近。我们发现这些老师除了关爱学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教学中展现出教学过程的魅力。通常是学生很难理解、很抽象的知识,经过这些老师的处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品味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后,增进了对这位老师崇拜和佩服,更好地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五、教师要有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心态
朱明光教授就曾强调:我们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并不否定教师也是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作为参与主体,教师不可能无所不知,也不可能不说错话,作为主导角色,最重要的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出表率,最关键的是在教学中打造和谐互动的氛围。而且,谦虚的态度本身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也需要驾驶全身心的真情投入,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努力。
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识到位,用新的理念统帅思想,积极参与实践课改,才能尽快改变旧面貌,所以在新课程的全新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套面向未来、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必将为教育教学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要俯下身看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交流的方法很多,我们只有使用合理的沟通方法,与学生的沟通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