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心理,关系着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本文对高职学生不良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不良就业心理;调适。
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的自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高职教育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随着高校的扩招,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但社会的需求是有限的。据统计,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规模为660万人,2012为680万,2013年预计将达到699万。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就业心理障碍。因此,必须对高职学生的不良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帮助高职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高职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主要表现
1.就业前依恋心理、依赖心理和自傲心理
部分高职毕业生对自由、舒适的大学生活十分依恋,不愿进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机会到来时会犹豫和退缩,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一些高职毕业生缺乏独立自主意识。从小学到大学,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解决,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一个岗位有无发展空间并不是凭自己的思考来判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进行取舍,可能导致最终选择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从而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还有部分高职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了几年,接受了正规教育,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是人才了,因此看不起基层工作,不愿意做一线工作,而一味追求国有大型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外企等单位。这种眼高手低的状态同样不利于自身的就业和发展。
2.择业时的从众心理、自卑心理和攀比心理
部分高职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没有注意收集就业信息,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毕业选择工作时缺乏主见,甚至做出选择之后还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人家一说好,就沾沾自喜;别人一说不好就后悔不已,大有反悔之意。人云亦云,在就业这个人生关口上,丧失了许多难得的机会。
有些高职学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时,容易出现自卑心理。他们在择业过程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大胆的说“行”,而是说“试试看”,显得很不自信。正是由于这种自卑和退避心理,在求职时会给招聘单位留下不思进取、缺乏工作热情的感觉,从而减少了求职成功的机会。
还有部分高职学生喜欢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的工作也应该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学校表现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往往只能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中失落、徘徊。
3.就业后的浮躁心理
部分高职学生在求职成功后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不踏实、不稳定的浮躁心理。一段时间想干这项工作、过一段时间又想干另一项工作,对本职工作坚持不下去,频繁跳槽,缺乏敬业精神。据统计,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中有近40%的学生在就业不到半年内离职。过短的工作时间、频繁的跳槽使高职学生不能深入的了解本职工作的性质、职责范围和工作技巧,就职很长时间后仍不能静下心来进入新的角色。还有的人幻想一下子成就一番大事业,一旦工作不顺心就溜之大吉,这既给工作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影响了自身的成长。
二、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角色转变的不适
就业标志着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一个高职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需要经历一个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部分高职学生并未做好从一名单纯的学生转变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准备。在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时就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从而产生依恋、依赖、从众等不良心理。
2.传统观念的影响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观念依然在部分高职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存在,一些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不顾客观条件,不想吃苦,不愿去生产一线和基层工作,只想找一份让别人羡慕的工作,至于能否胜任、是否合适、能不能有发展等,都不考虑。其结果要么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无法实现,要么在工作岗位上无法施展才干而业绩平平。
3.对困难估计不足,就业期望值偏高
一些高职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很了解,对求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在择业的过程中期望值始终偏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对就业地区的选择上,青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甚至非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不去,而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即使出台很多优惠政策,也很难吸引高职学生前去就业;另一方面是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上,青睐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甚至有些高职毕业生非国企“不嫁”。面对有限的工作机会,过分考虑地域、收入等,可能会遇到挫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能会产生自卑和逃避等负面心理,从而影响就业。
三、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的调适
1.把握良好心态,实现角色转换
首先,高职毕业生要自信。自信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根基,也是高职毕业生重要的心理素质。用人单位非常注意这一点,并把心理素质的高低作为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毕业生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够勇敢的走上工作岗位,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去,干好工作。
其次,高职毕业生要做好吃苦受累、从事基层工作及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高职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一般会被安排到生产一线,应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再次,高职毕业生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事实证明,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和锻炼。高职学生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才能学到许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才能逐渐完善自我,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2.正式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的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职业。但是这种期望变为现实可能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高职毕业生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素质、专业、社会需求、机遇等条件外,还决定于自己对就业期望值高低的选择。因此,高职学生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一是要防止偏离就业目标。高职学生在确立自己的就业期望值的过程中,如果偏离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去选择,就失去了自身的优势;二是防止期望值过高。有的高职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死盯着“好单位”,甚至宁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待遇稍差一些的地方工作,人为地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就业观念,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形势报告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高职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要认识到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应该到基层锻炼,对工资、工作条件、晋升机会等不应有过高的要求。只有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做出贡献,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位、待遇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其次,高职学生要树立现代竞争观。现代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高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树立敢于竞争又善于竞争的观念。在职场中,通过竞争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4.加强诚信教育,避免频繁跳槽
据调查,近四成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不到半年内跳槽。而跟据研究表明,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至少应坚持2—3年,才能够深入了解本行业的特点、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择业打好基础。针对这一现象,在校期间应加强就业诚信教育,使高职学生明白就业来之不易,要珍惜目前已经得到的工作。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如果一到单位就时刻想着跳槽,就不可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最终的后果可能是跳得越快积累越少,求职越难。
参考文献
[1]马淑萍.高职高专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刘小兰.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08(19).
【关键词】高职学生;不良就业心理;调适。
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的自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高职教育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随着高校的扩招,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但社会的需求是有限的。据统计,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规模为660万人,2012为680万,2013年预计将达到699万。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就业心理障碍。因此,必须对高职学生的不良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帮助高职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高职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主要表现
1.就业前依恋心理、依赖心理和自傲心理
部分高职毕业生对自由、舒适的大学生活十分依恋,不愿进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机会到来时会犹豫和退缩,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一些高职毕业生缺乏独立自主意识。从小学到大学,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解决,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一个岗位有无发展空间并不是凭自己的思考来判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进行取舍,可能导致最终选择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从而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还有部分高职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了几年,接受了正规教育,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是人才了,因此看不起基层工作,不愿意做一线工作,而一味追求国有大型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外企等单位。这种眼高手低的状态同样不利于自身的就业和发展。
2.择业时的从众心理、自卑心理和攀比心理
部分高职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没有注意收集就业信息,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毕业选择工作时缺乏主见,甚至做出选择之后还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人家一说好,就沾沾自喜;别人一说不好就后悔不已,大有反悔之意。人云亦云,在就业这个人生关口上,丧失了许多难得的机会。
有些高职学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时,容易出现自卑心理。他们在择业过程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大胆的说“行”,而是说“试试看”,显得很不自信。正是由于这种自卑和退避心理,在求职时会给招聘单位留下不思进取、缺乏工作热情的感觉,从而减少了求职成功的机会。
还有部分高职学生喜欢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的工作也应该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学校表现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往往只能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中失落、徘徊。
3.就业后的浮躁心理
部分高职学生在求职成功后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不踏实、不稳定的浮躁心理。一段时间想干这项工作、过一段时间又想干另一项工作,对本职工作坚持不下去,频繁跳槽,缺乏敬业精神。据统计,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中有近40%的学生在就业不到半年内离职。过短的工作时间、频繁的跳槽使高职学生不能深入的了解本职工作的性质、职责范围和工作技巧,就职很长时间后仍不能静下心来进入新的角色。还有的人幻想一下子成就一番大事业,一旦工作不顺心就溜之大吉,这既给工作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影响了自身的成长。
二、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角色转变的不适
就业标志着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一个高职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需要经历一个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部分高职学生并未做好从一名单纯的学生转变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准备。在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时就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从而产生依恋、依赖、从众等不良心理。
2.传统观念的影响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观念依然在部分高职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存在,一些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不顾客观条件,不想吃苦,不愿去生产一线和基层工作,只想找一份让别人羡慕的工作,至于能否胜任、是否合适、能不能有发展等,都不考虑。其结果要么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无法实现,要么在工作岗位上无法施展才干而业绩平平。
3.对困难估计不足,就业期望值偏高
一些高职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很了解,对求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在择业的过程中期望值始终偏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对就业地区的选择上,青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甚至非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不去,而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即使出台很多优惠政策,也很难吸引高职学生前去就业;另一方面是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上,青睐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甚至有些高职毕业生非国企“不嫁”。面对有限的工作机会,过分考虑地域、收入等,可能会遇到挫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能会产生自卑和逃避等负面心理,从而影响就业。
三、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的调适
1.把握良好心态,实现角色转换
首先,高职毕业生要自信。自信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根基,也是高职毕业生重要的心理素质。用人单位非常注意这一点,并把心理素质的高低作为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毕业生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够勇敢的走上工作岗位,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去,干好工作。
其次,高职毕业生要做好吃苦受累、从事基层工作及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高职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一般会被安排到生产一线,应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再次,高职毕业生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事实证明,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和锻炼。高职学生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才能学到许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才能逐渐完善自我,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2.正式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的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职业。但是这种期望变为现实可能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高职毕业生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素质、专业、社会需求、机遇等条件外,还决定于自己对就业期望值高低的选择。因此,高职学生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一是要防止偏离就业目标。高职学生在确立自己的就业期望值的过程中,如果偏离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去选择,就失去了自身的优势;二是防止期望值过高。有的高职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死盯着“好单位”,甚至宁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待遇稍差一些的地方工作,人为地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就业观念,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形势报告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高职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要认识到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应该到基层锻炼,对工资、工作条件、晋升机会等不应有过高的要求。只有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做出贡献,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位、待遇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其次,高职学生要树立现代竞争观。现代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高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树立敢于竞争又善于竞争的观念。在职场中,通过竞争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4.加强诚信教育,避免频繁跳槽
据调查,近四成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不到半年内跳槽。而跟据研究表明,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至少应坚持2—3年,才能够深入了解本行业的特点、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择业打好基础。针对这一现象,在校期间应加强就业诚信教育,使高职学生明白就业来之不易,要珍惜目前已经得到的工作。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如果一到单位就时刻想着跳槽,就不可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最终的后果可能是跳得越快积累越少,求职越难。
参考文献
[1]马淑萍.高职高专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刘小兰.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