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嫦娥五号”为素材,以“射、绕、落、接、回”等过程为主线,依据情景、设置问题、编制习题,学生在情景解读、习题解析、问题解决过程中,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嫦娥五号;问题设置;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9-0064-02
作者简介:金嵩洲(1980-),男,浙江上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陈新(1968-),男,浙江上虞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命题,青年教师培优.
1 力拔山河奔苍穹
地面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长约60m,起飞最大质量约870吨,起飞最大推力约1.06×107N.
根据上述素材,我们可以设置时间、位移、单位制类简单概念题, 也可以从动力学、运动学角度设置问题,还可以设置超重、失重类问题等.
例题1 承担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箭体全长约60m.在点火瞬间,发动机提供1.0×107N的推力,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假设火箭在竖直升空的起始阶段加速度可视为恒定,图1为试验发射后第5s末的照片.地表重力加速度取g=10m/s2.不考虑点火瞬间质量的变化,则点火瞬间箭体总质量约为
A.8.0×104kg B.8.0×105kg
C.8.0×106kg D.4.0×106kg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读图、估算能力.从图示、照片中获取信息,将箭体全长60m这一信息与图中刻度结合,估算位移.(2)运动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计算.(3)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综合运用的能力.箭体总质量的计算……思维一波三折,能力要求高.
2 成竹在胸绕月飞
刹车捕获:2020年11月28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空进行两次制动,进入预定轨道.第一次刹车,先被月球引力捕获,在一个周期约为8小时的环月椭圆轨道I上运动;第二次成功近月制动后进入高度约为h=200km的环月圆轨道,探测器环月飞行周期约为T=126.93min.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1.738×106m.
根据上述素材,我们可以求中心天体质量、平均密度;设置变轨类问题;可以定性比较椭圆轨道和圆轨道的运行速度等参量;可以对环月圆轨道运动参量进行定量求解等.
例题2 (2021-1浙江选考)嫦娥五号探测器是我国首个实施月面采样返回的航天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等多个部分组成.为等待月面采集的样品,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环月做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地球质量m1=6.0×1024kg,月球质量m2=7.3×1022kg,月地距离r1=3.8×105km,月球半径r2=1.7×103km.当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在月球表面上方约200km处做环月匀速圆周运动时,其环绕速度约为
A.16m/s B.1.1×102m/s
C.1.6×103m/s D.1.4×104m/s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对象建模能力.研究谁绕谁转.(2)数据分析遴选能力.本题给出多余数据,有干扰,学生需正确选取有效信息.(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能力.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模型结合,分析计算……
3 地月变换显差异
月面工作: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的主要工作是采样挖土,这也是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可以依托“月面”“地面”工作环境,设置月面起降运动类、月面机车启动类、太阳能电池吸能放能类问题等.
例题3 在离地球表面和离月球表面高5m处,由静止各释放一片小树叶,小树叶落到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的时间分别为
A.0.5s 2.56s B.1s 2.56s
C.2.56s 1s D.4s 2.56s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外部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不同,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2)模型成立的条件分析.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是不是无条件成立的?(3)具体物体抽象建模能力.在地面附近,树叶的下落能不能忽略空气阻力,能不能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月球表面附近又如何?换作石头类重物又如何……
4 万里穿针“会与接”
交会对接: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抓抱方式捕获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形象地说就是“一大追一小,一抓连一抱”,难度相当于在万里之外穿针引线.
根据上述素材,可以设置对接信号传输类概念辨析问题;设置动量守恒类问题;甚至可以定性分析对接位置的窗口期问题等.
例題4 (多选)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表面土壤采样完成后,携带土壤样品的总质量为m1的上升器在月面升空,开启返程之旅.在预定交会对接区域,质量为m2的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简称“轨返体”)以速度v2追上并迅速捕获速度为v1的上升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并以共同速度v共飞行几秒钟.假设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可看作在一直线上完成.则
A.共同速度大小为v共=m1v1 m2v2m1 m2
B.整个交会对接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
C.整个交会对接过程系统机械能损失约为12m2v22-12m1v21
D.交会对接过程,轨返体对上升器的冲量约为m1v共-m1v1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过程建模能力.对接过程本质是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2)综合利用动量、能量解决问题的能力.(3)动力学知识求质量.若已知轨返体对上升器的冲量及上升器的速度变化,如何求上升器质量……
5 归心似箭“打水漂”
返回地球:返回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一定“深度”后,调整姿态,再次升高,其速度进一步降低至第一宇宙速度以下,返回器再次下落,返回地球.
根据上述素材,可以设置做功与能量问题;设置下落过程的受力问题;设置下落过程极限加速度与宇航员安全问题等.
例题5 (多选)“太空水漂”,术语称“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即在返回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一定“深度”后,调整姿态,使其再次升高,其速度会进一步降低,然后再次返回地球(如图3).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11.2km/s)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外层A点,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E点附近(图中E点为AB段的最低点),返回器调整姿态,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F后又开始下降,之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外层,到达图中C点时速度约为7.9km/s,实施第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km高度时,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阶段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最终平稳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设区域,图中D点.其中A、B、C在同一高度上,高度120km之外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返回器质量设为300kg.则
A.从A点到C点过程中返回器克服大气层阻力做功约为9.45×109J
B.B点到C点过程中,返回器机械能守恒
C.返回器在F点的瞬时加速度为零
D.返回器从C点到D点运动过程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过程分析能力.做功始末位置的选取及分析计算.(2)特定位置、状态的分析.如F点的力、能、速度、加速度等.(3)规律是否成立的条件判断能力.如哪些位置返回器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收稿日期:2021-02-14)
关键词:嫦娥五号;问题设置;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9-0064-02
作者简介:金嵩洲(1980-),男,浙江上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陈新(1968-),男,浙江上虞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命题,青年教师培优.
1 力拔山河奔苍穹
地面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长约60m,起飞最大质量约870吨,起飞最大推力约1.06×107N.
根据上述素材,我们可以设置时间、位移、单位制类简单概念题, 也可以从动力学、运动学角度设置问题,还可以设置超重、失重类问题等.
例题1 承担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箭体全长约60m.在点火瞬间,发动机提供1.0×107N的推力,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假设火箭在竖直升空的起始阶段加速度可视为恒定,图1为试验发射后第5s末的照片.地表重力加速度取g=10m/s2.不考虑点火瞬间质量的变化,则点火瞬间箭体总质量约为
A.8.0×104kg B.8.0×105kg
C.8.0×106kg D.4.0×106kg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读图、估算能力.从图示、照片中获取信息,将箭体全长60m这一信息与图中刻度结合,估算位移.(2)运动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计算.(3)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综合运用的能力.箭体总质量的计算……思维一波三折,能力要求高.
2 成竹在胸绕月飞
刹车捕获:2020年11月28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空进行两次制动,进入预定轨道.第一次刹车,先被月球引力捕获,在一个周期约为8小时的环月椭圆轨道I上运动;第二次成功近月制动后进入高度约为h=200km的环月圆轨道,探测器环月飞行周期约为T=126.93min.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1.738×106m.
根据上述素材,我们可以求中心天体质量、平均密度;设置变轨类问题;可以定性比较椭圆轨道和圆轨道的运行速度等参量;可以对环月圆轨道运动参量进行定量求解等.
例题2 (2021-1浙江选考)嫦娥五号探测器是我国首个实施月面采样返回的航天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等多个部分组成.为等待月面采集的样品,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环月做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地球质量m1=6.0×1024kg,月球质量m2=7.3×1022kg,月地距离r1=3.8×105km,月球半径r2=1.7×103km.当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在月球表面上方约200km处做环月匀速圆周运动时,其环绕速度约为
A.16m/s B.1.1×102m/s
C.1.6×103m/s D.1.4×104m/s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对象建模能力.研究谁绕谁转.(2)数据分析遴选能力.本题给出多余数据,有干扰,学生需正确选取有效信息.(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能力.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模型结合,分析计算……
3 地月变换显差异
月面工作: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的主要工作是采样挖土,这也是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可以依托“月面”“地面”工作环境,设置月面起降运动类、月面机车启动类、太阳能电池吸能放能类问题等.
例题3 在离地球表面和离月球表面高5m处,由静止各释放一片小树叶,小树叶落到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的时间分别为
A.0.5s 2.56s B.1s 2.56s
C.2.56s 1s D.4s 2.56s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外部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不同,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2)模型成立的条件分析.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是不是无条件成立的?(3)具体物体抽象建模能力.在地面附近,树叶的下落能不能忽略空气阻力,能不能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月球表面附近又如何?换作石头类重物又如何……
4 万里穿针“会与接”
交会对接: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抓抱方式捕获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形象地说就是“一大追一小,一抓连一抱”,难度相当于在万里之外穿针引线.
根据上述素材,可以设置对接信号传输类概念辨析问题;设置动量守恒类问题;甚至可以定性分析对接位置的窗口期问题等.
例題4 (多选)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表面土壤采样完成后,携带土壤样品的总质量为m1的上升器在月面升空,开启返程之旅.在预定交会对接区域,质量为m2的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简称“轨返体”)以速度v2追上并迅速捕获速度为v1的上升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并以共同速度v共飞行几秒钟.假设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可看作在一直线上完成.则
A.共同速度大小为v共=m1v1 m2v2m1 m2
B.整个交会对接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
C.整个交会对接过程系统机械能损失约为12m2v22-12m1v21
D.交会对接过程,轨返体对上升器的冲量约为m1v共-m1v1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过程建模能力.对接过程本质是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2)综合利用动量、能量解决问题的能力.(3)动力学知识求质量.若已知轨返体对上升器的冲量及上升器的速度变化,如何求上升器质量……
5 归心似箭“打水漂”
返回地球:返回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一定“深度”后,调整姿态,再次升高,其速度进一步降低至第一宇宙速度以下,返回器再次下落,返回地球.
根据上述素材,可以设置做功与能量问题;设置下落过程的受力问题;设置下落过程极限加速度与宇航员安全问题等.
例题5 (多选)“太空水漂”,术语称“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即在返回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一定“深度”后,调整姿态,使其再次升高,其速度会进一步降低,然后再次返回地球(如图3).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11.2km/s)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外层A点,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E点附近(图中E点为AB段的最低点),返回器调整姿态,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F后又开始下降,之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外层,到达图中C点时速度约为7.9km/s,实施第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km高度时,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阶段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最终平稳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设区域,图中D点.其中A、B、C在同一高度上,高度120km之外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返回器质量设为300kg.则
A.从A点到C点过程中返回器克服大气层阻力做功约为9.45×109J
B.B点到C点过程中,返回器机械能守恒
C.返回器在F点的瞬时加速度为零
D.返回器从C点到D点运动过程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过程分析能力.做功始末位置的选取及分析计算.(2)特定位置、状态的分析.如F点的力、能、速度、加速度等.(3)规律是否成立的条件判断能力.如哪些位置返回器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收稿日期: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