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间,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粗放型为主,即主要是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来维持增长的态势,造成了贷款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问题不单纯是金融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本文首先针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有效借鉴国外经验,其次根据中国的不良资产成因及其特殊性,选择适合中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方法,最后提出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信贷风险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国内外投资者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因为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关注中国的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原因还在于:
一是中国既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存量巨大,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就必须先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问题。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按账面价值收购了四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A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剥离的1.4万亿银行不良贷款,从而使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率平均下降了10个百分点。现在看来,尽管当时人为设定剥离额度、按账面价值等价收购等做法存在一定缺陷,但实践表明,将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剥离”出来交由专业化机构集中处置,是加快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是中国金融业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新挑战的需要。
二是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问题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紧密相连。不良信贷资产涉及成千上万的国有企业,直接关系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步伐。不寻找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债务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就无法真正解决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中国的不良信贷资产具有深刻的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这就要求处理不良信贷资产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减少国家损失;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关注企业改革和地方经济建设,妥善解决企业职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换言之,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处置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全局的问题。
三是银行不良信贷资产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缺失。这里既有体制上、管理上的原因,还有文化上的原因。加快处置银行业的不良信贷资产既是银行业自身经营的需要,也是金融改革与开放的需要。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治理的路径
1.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强银行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A银行要建立审慎会计原则下的经营管理模式,维护经营的自主权,划分了总和支行的经营范围和权限,确立了各级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同时,一方面要逐步扩大信息披露的数量,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另方面要逐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相关性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使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更加快捷和公开,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公司信息披露网站,还可以在网上召开股东大会等。努力按国际标准和股份制公司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注重做到银行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和及时,增加透明度。
2.重建对信贷风险实行量化考核的新的考核机制
对信贷风险实行量化考核是指以借款人的风险因素作为考核对象,以考核期间借款人风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的变化作为考核依据,以借款人风险因素的数量或程度发生变化时信贷人员采取的措施是否及时、得当作为衡量标准,以信贷管理人员应尽职责作为考核范围的一种信贷管理考核办法。
关于风险量化考核办法如何实施的问题,现以一个贷款企业为例加以说明:首先以考核期初该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的个数作为风险存量。接着对考核期内增加的每一个风险因素都要按以下两个标准加以区分;第一,新增加的风险因素信贷人员没有发现的。第二,虽然发现但采取措施不及时、不得当的。最后计算罚金,在计算罚金时还要区分有无逾期贷款和应收利息,具体方法如下:
3.制订信贷员日常工作规范,加大监督执行的力度
制订工作规范要力求详细、全面。规范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操作规范,另一方面是日常管理规范。制订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管理规范的补充和完善上,尤其是以下几方面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第一,信贷人员每周必须有几个工作日下企业搞调查。第二,信贷员工作日志必须进行认真、全面地记载,以详细记录、反映整个工作过程。信贷管理部门要对信贷员日志进行不定期检查。第三,对贷款余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信贷人员必须每季或半年提交一份企业调查报告。第四,建立企业风险及时书面报告制度。制订工作规范的目的在于促使部分懒散的信贷人员改变工作作风,帮助他们养成勤奋、务实的良好习惯,与风险量化考核机制双管齐下,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4.明确责任,健全制度,严格控制源头,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实现信贷管理规范化。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要结合金融改革和加强信贷管理要求,完善信贷制度,建立起以“三查”制度为基础的系列貸款风险制度。如贷款台帐制度,授权授信制度,审贷分离制度等;要根据业务需要分别设置贷款业务、管理、债权保全部门,专人专岗;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将贷款的发放、管理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制度保证基础上。
5.分类处置存量不良资产的方式
方式一:内部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剥离后存量不良资产封闭运行
推行存量不良资产的分账管理。分账经营是指在一级法人体制下,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集中划拨全行不良资产,专司不良资产盘活之责,并在人员、费用和政策上借鉴资产管理公司的用作模式。
方式二:将剥离的存量不良资产按市场原则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
银行在对存量不良资产剥离的基础上,在内部激励清收无望的条件下,可将全行不良资产集中,与已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协调,通过中介评估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的市场价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收回资金冲销不良资产,账面值与市场价值的差价形成的损失通过核销渠道予以核销。 方式三:引进民间资本收购存量不良资产
中国拥有民间资本存量不少于10万亿元,有充足的富余资金可以用来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但是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在当前的政策条件下还很受限制,如果民营企业想进入受限制的领域,可以通过收购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资本化运作,这为银行引进民间资本化解不良贷款提供了契机。“不良”资产并非都不好,其中有一些的确还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方式四:引进外资收购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
发挥国外投资者在处置不良资产中的作用,尤其要重视己经在国内设置分支机构的外国投资者,利用他们购买不良资产后取得的成功示范效应,有效吸引大批的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
方式五:依法清收
对于一些经营状况尚可,有能力支付部分或全部欠款,但却人为拖欠支付债款的企业,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银行担当讨债公司的角色,借助无任何感情色彩的、强制性法律手段进行处置,但须承担部分诉讼费用和执行费。
6.要重视并加强对资产处置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对审批后的资产处置项目要建立必要的监测体系,綜合监督检查项目的处置过程,确保资产处置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和公司的审批要求处置资产。同时,公司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资产处置的审计力度,通过采取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处置项目的处置过程和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保障资产处置工作的规范运作。
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的分析,以往多集中于资产结构不合理、贷款结构不合理、以及政治、体制、政策等方面。一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金融压制、体制性因素或金融泡沫造成的,本文仅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塑社会信用环境,强化信贷管理以降低新增不良资产增长率;制定一套有效措施,削减存量不良资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防止不良资产的增长需要从制度上铲除根源、从资产运作过程中进行内部制度和风险发生机制控制,从存量上进行活化和处置。
参考文献:
[1]殷孟波,张桥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186-188页.
[2]徐镇南.金融风险与银行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第272页.
[3]吴奉刚.国外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与效应.济南金融,2006,(2),第46-50页.
[4]王晓明.银行监管--美国的监管体制、内容及方法.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第72-73页.
(作者单位:审计署驻太原特派员办事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信贷风险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国内外投资者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因为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关注中国的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原因还在于:
一是中国既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存量巨大,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就必须先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问题。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按账面价值收购了四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A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剥离的1.4万亿银行不良贷款,从而使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率平均下降了10个百分点。现在看来,尽管当时人为设定剥离额度、按账面价值等价收购等做法存在一定缺陷,但实践表明,将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剥离”出来交由专业化机构集中处置,是加快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是中国金融业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新挑战的需要。
二是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问题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紧密相连。不良信贷资产涉及成千上万的国有企业,直接关系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步伐。不寻找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债务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就无法真正解决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中国的不良信贷资产具有深刻的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这就要求处理不良信贷资产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减少国家损失;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关注企业改革和地方经济建设,妥善解决企业职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换言之,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处置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全局的问题。
三是银行不良信贷资产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缺失。这里既有体制上、管理上的原因,还有文化上的原因。加快处置银行业的不良信贷资产既是银行业自身经营的需要,也是金融改革与开放的需要。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治理的路径
1.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强银行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A银行要建立审慎会计原则下的经营管理模式,维护经营的自主权,划分了总和支行的经营范围和权限,确立了各级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同时,一方面要逐步扩大信息披露的数量,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另方面要逐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相关性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使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更加快捷和公开,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公司信息披露网站,还可以在网上召开股东大会等。努力按国际标准和股份制公司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注重做到银行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和及时,增加透明度。
2.重建对信贷风险实行量化考核的新的考核机制
对信贷风险实行量化考核是指以借款人的风险因素作为考核对象,以考核期间借款人风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的变化作为考核依据,以借款人风险因素的数量或程度发生变化时信贷人员采取的措施是否及时、得当作为衡量标准,以信贷管理人员应尽职责作为考核范围的一种信贷管理考核办法。
关于风险量化考核办法如何实施的问题,现以一个贷款企业为例加以说明:首先以考核期初该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的个数作为风险存量。接着对考核期内增加的每一个风险因素都要按以下两个标准加以区分;第一,新增加的风险因素信贷人员没有发现的。第二,虽然发现但采取措施不及时、不得当的。最后计算罚金,在计算罚金时还要区分有无逾期贷款和应收利息,具体方法如下:
3.制订信贷员日常工作规范,加大监督执行的力度
制订工作规范要力求详细、全面。规范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操作规范,另一方面是日常管理规范。制订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管理规范的补充和完善上,尤其是以下几方面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第一,信贷人员每周必须有几个工作日下企业搞调查。第二,信贷员工作日志必须进行认真、全面地记载,以详细记录、反映整个工作过程。信贷管理部门要对信贷员日志进行不定期检查。第三,对贷款余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信贷人员必须每季或半年提交一份企业调查报告。第四,建立企业风险及时书面报告制度。制订工作规范的目的在于促使部分懒散的信贷人员改变工作作风,帮助他们养成勤奋、务实的良好习惯,与风险量化考核机制双管齐下,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4.明确责任,健全制度,严格控制源头,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实现信贷管理规范化。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要结合金融改革和加强信贷管理要求,完善信贷制度,建立起以“三查”制度为基础的系列貸款风险制度。如贷款台帐制度,授权授信制度,审贷分离制度等;要根据业务需要分别设置贷款业务、管理、债权保全部门,专人专岗;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将贷款的发放、管理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制度保证基础上。
5.分类处置存量不良资产的方式
方式一:内部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剥离后存量不良资产封闭运行
推行存量不良资产的分账管理。分账经营是指在一级法人体制下,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集中划拨全行不良资产,专司不良资产盘活之责,并在人员、费用和政策上借鉴资产管理公司的用作模式。
方式二:将剥离的存量不良资产按市场原则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
银行在对存量不良资产剥离的基础上,在内部激励清收无望的条件下,可将全行不良资产集中,与已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协调,通过中介评估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的市场价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收回资金冲销不良资产,账面值与市场价值的差价形成的损失通过核销渠道予以核销。 方式三:引进民间资本收购存量不良资产
中国拥有民间资本存量不少于10万亿元,有充足的富余资金可以用来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但是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在当前的政策条件下还很受限制,如果民营企业想进入受限制的领域,可以通过收购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资本化运作,这为银行引进民间资本化解不良贷款提供了契机。“不良”资产并非都不好,其中有一些的确还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方式四:引进外资收购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
发挥国外投资者在处置不良资产中的作用,尤其要重视己经在国内设置分支机构的外国投资者,利用他们购买不良资产后取得的成功示范效应,有效吸引大批的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
方式五:依法清收
对于一些经营状况尚可,有能力支付部分或全部欠款,但却人为拖欠支付债款的企业,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银行担当讨债公司的角色,借助无任何感情色彩的、强制性法律手段进行处置,但须承担部分诉讼费用和执行费。
6.要重视并加强对资产处置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对审批后的资产处置项目要建立必要的监测体系,綜合监督检查项目的处置过程,确保资产处置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和公司的审批要求处置资产。同时,公司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资产处置的审计力度,通过采取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处置项目的处置过程和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保障资产处置工作的规范运作。
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的分析,以往多集中于资产结构不合理、贷款结构不合理、以及政治、体制、政策等方面。一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金融压制、体制性因素或金融泡沫造成的,本文仅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塑社会信用环境,强化信贷管理以降低新增不良资产增长率;制定一套有效措施,削减存量不良资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防止不良资产的增长需要从制度上铲除根源、从资产运作过程中进行内部制度和风险发生机制控制,从存量上进行活化和处置。
参考文献:
[1]殷孟波,张桥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186-188页.
[2]徐镇南.金融风险与银行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第272页.
[3]吴奉刚.国外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与效应.济南金融,2006,(2),第46-50页.
[4]王晓明.银行监管--美国的监管体制、内容及方法.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第72-73页.
(作者单位:审计署驻太原特派员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