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海玉树藏族舞蹈的表现特征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藏族舞蹈作为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它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在通过肢体艺术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时,让特有的表演风格加以呈现。在青海玉树地区有着丰富的藏族歌舞,结合生活习惯、传统习俗等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康巴风情。无论是身法韵律、美学表现,还是文化情节、想象特征藏族舞蹈都具备独特的审美表现和体验。本文依据青海玉树藏族舞蹈,探讨分析其表现特征。
  【关键词】青海玉树藏族舞蹈;表现特征;审美;肢体动作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50-03
  【本文著录格式】英索巴卓.试论青海玉树藏族舞蹈的表现特征[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150-152.
  引言
  青海玉树被称为“歌舞之乡”,在富有艺术创造力和豪放情怀的基础上,玉树藏族人民在表演舞蹈时会充分展现出来。浓郁的高原风貌,独特的草原气质,让舞蹈显露出豁达开朗的气质,在追求明快的情感宣泄中,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一、舞蹈与青海玉树藏族舞蹈
  舞蹈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情感或者思想的一种方式,受限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条件,舞蹈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在舞蹈展示期间,会运用富有高度凝练性的动作来体现情感。民族舞蹈属于舞蹈中的一种类型,它融入了民族特色,在演出期间,展现的不仅是表演者的情感和思想状态,而且包含着整个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风俗等[1]。
  藏族舞蹈起源于高原,它具备鲜明的藏族文化特色,在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特定环境下,渗透藏族的灵魂。同时,藏族人民在生活过程中加以实践,在不断优化和丰富的基础上,形成了果谐、热巴卓、卓谐等多种形式。青海玉树藏族舞蹈作为康巴民间舞蹈的典范,无论是自娱还是表演,都展现出独特的风韵。
  二、青海玉树藏族舞蹈的风格分类和审美表现
  (一)青海玉树藏族舞蹈的风格分类
  從整体上来讲,玉树藏族舞蹈主要是从宗教观念角度出发,对藏族舞蹈的服饰形态、变化类型、肢体动作等产生了影响。青海玉树的藏族舞蹈主要分为三种风格:
  第一种属于常见的依、卓、热巴等种类的歌舞,它主要展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蕴含着吉祥的祝愿,在没有年龄作为限制的条件下,男女都可以围圈起舞,在快乐气氛的带动下,有时还会边唱边舞[2]。
  第二种就是有关宗教内容求卓,它通常以宗教表征事物为主,主要宣扬的是佛法舞,在对象方面会有所限制,以中年男性作为表演对象。这种类型的舞蹈在涉及到宗教节日或者活动时演出的概率更大,尤其是祭奠或者喜庆的表达。
  第三种属于羌姆,是由寺院的僧侣来进行表演,内容主要是宗教性质,有时也体现对勇士的赞颂。通常也是只有在特定的法会上演出,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法事舞蹈。
  (二)青海玉树藏族舞蹈不同风格的审美表现
  1.民间歌舞类型的依、卓、热巴等类型
  针对青海玉树藏族歌舞“依”,它属于将音乐、诗词等融为一体的民间歌舞类型,在表演阶段,通常会由男女各自围成半个圆,然后进行舞动,这种由围圈来跳舞的方式也被俗称为圆圈舞。“卓”从历史方面观察,主要是与曾经古代吐蕃的宣誓有关,在带有感情的宣布誓言时,会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有时情不自禁地就会舞动起来。根据相关调查,卓的形成就与此有关,到了现代才演变为当前的舞蹈表演形式。
  依和卓是最常见的青海玉树藏族舞蹈形式,在参与篝火野营以及赛马打猎等活动时,都会进行相关表演。按照依舞的特征来讲,主要涉及到颤、屈的动律,让双膝在跨部的区域发力,呈现出自如潇洒颤动的画面。这种动作常伴随有夸张的气氛,蕴含着热情奔放和潇洒快意的豪迈气息。相对比男子的阳刚,女子在表演的时候就比较含蓄,常以低头弯腰、微笑含意为主,展现出藏族女子具备善良和妖娆之美。在男子和女子的共同表演中,通过默契配合,呈现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加上歌词的寄托,反应出玉树地区的风土人情,充满着对家长的完美和美好祝愿。
  2.具有民俗气息的求卓
  求卓在演出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慢舞,慢舞象征着内涵深刻,会在肃穆的阶段进行演出,到了快舞阶段,自然动作反应较为强烈。这种舞蹈在内容上,通常比依卓类更加庄重,并不能随意更改,男人在演出时要穿戴着固定的礼服,彰显出大度从容的精神面貌。整体的舞蹈动作相对沉稳,保持上身前倾得趋势,跨部向外开,不时地进行挥摆着手臂。需要注意的是,求卓动作比较固定都是从左向右,舞蹈过程中持续向右侧进行。
  3.羌姆等法事舞蹈
  法事舞蹈在西藏地区较为常见,从宗教流传过程来观察,在佛教传至西藏后,相关仪式典礼等也开始借鉴,法事舞蹈也随之而来。通过外在的舞蹈形式来展现出内在的吉祥寓意属于舞蹈的内涵,也是富有寓意的关键所在。根据舞蹈者呈现出的优美、凶猛、愤怒等特征,会代表着不同的意境和使用寓意。
  三、青海玉树藏族舞蹈的表现特征
  (一)身法与韵律的表现特征
  身法和韵律的表现有时也被称为身韵表现,身法主要说的是在跳舞过程中外在表现出的技法,韵律指的是跳舞艺术的形象内涵。在将身法和韵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后,才能够彰显出整个舞蹈的活力和神韵,它们为舞蹈注入了特定的内涵意义。按照玉树藏族舞蹈的特点来观察,在身法方面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旋转”与“摇摆”[3]。从寓意角度来讲,旋转体现出藏族人民的健康向上、在追求的过程中勇敢顽强,同时在旋转包围的前提下,整个民族团结在一起,为了理想奋勇向前。
  摇摆则体现出日常生活中的惬意,在牧牛放马的过程中,快意人生。摇摆的幅度象征着跳舞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面对大自然的憧憬时,会不断利用翻身、侧腰等动作体现亲切和热爱。最终在这种极致柔美的舞蹈动作中,将心中的愿望寄托出来。无论是旋转还是摇摆,这两种动作都需要从腰部发力,注重对腰的运用。总体上藏族舞蹈表面上看起来动作相对简单,但是在真正运用时,对于各个点的变化以及舞姿的控制是有较高要求的,只有确保肢体动作的和谐统一,才能体现出舞蹈的生动形象。   在“韵律”层面上,由于跳舞的节奏感呈现出忽快忽慢的状态,韵律感的把握主要体现在肢体动作的屈伸方面。通常和谐的韵律寓意着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在手臂摆动的过程中,还要配合遵循严整的步法来操作。从欣赏者的角度观察,上肢律动要有节奏,呈现出层次感分明的状态,完整的舞蹈应该属于从上到下,井然有序并且动作协调,达到轻松自然。在韵律感的基础上,也有助于身法的形成,在两者配合中,达到最佳的舞蹈表演效果。
  (二)美学的表现特征
  从舞蹈本身的特征观察,在经过组织加工后,这种富于艺术性的人体动作就能有效展现出个人的情感状态和思想内涵。舞蹈能够反应出社会生活,在表现形态方面主要是借助肢体动作、表情变化和节奏控制。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舞蹈艺术在展现过程中也是充满内蕴的。青海玉树藏族舞蹈表现出来的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宗教信仰等特征。舞蹈的美学效果在第一层面上体现为舞蹈的动作优美,这种稳健而充满韵味的行动让人看到的是自信和坦荡,尤其是卓舞和依舞,蕴含着玉树藏族人民的内心盼望,呈现出豪放自然之美。
  美学表现在第二个特征方面主要是服饰之美,舞蹈的感染力并不只是借助于动作,在服饰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服饰样式的搭配得体,可以直接让舞蹈艺术效果得到提升。在样式、色彩等方面,青海玉树藏族人民在跳舞阶段选择的服饰彰显出浓厚的地区特色,在特定生活区域和民俗风情的影响下,藏族民族的服饰文化也在逐渐形成,在配合舞蹈进行展示的时刻,能够彰显出特定的民俗风情[4]。服饰之美不仅体现在外面,而且注入了民族文化的寓意。
  美学表现的第三个特征是舞蹈的表现形式,结合青海玉树藏族舞蹈的特点,在舞蹈表演时,通常会注重对自然规律的遵从。在顺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舞者以大自然为背景,选择合适的场所,借助诗情画意的境界,品味出生活之美,有时会直接联系到诗歌,将诗与舞融为一体,形成载歌载舞的场面。以舞助兴,以歌配舞,歌词和舞蹈情境相互联系,促使情感内涵更加丰富,让青海玉树藏族舞蹈的魅力加以展现,使舞蹈富于生命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
  (三)想象的表现特征
  在青海玉树藏族舞蹈中,有时会融入丰富的想象内容。其一,舞蹈者需要借助想象来组织和表达整个舞蹈过程,由于在跳舞阶段,舞者的肢体动作需要经过一定的美化和修饰,只有在经过艺术性的美化后,才能够呈现出相对完美的效果。在此期间,舞蹈者本身的想象就不可或缺,作为直接参与者,舞蹈者应该注重对欣赏者内在深层次精神世界的感知。在注入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时,体现出舞蹈的真正内涵与寓意。因为青海玉树藏族人民对大自然保持敬重,所以在舞蹈方面也会重视对大自然物象或者行为的展现。
  例如,青海玉树藏族舞蹈中有些舞蹈动作会展现出类似老虎和老鹰的动作,用这些动物常用的动作来呈现威猛的特点。不仅生动传神,而且十分有趣。在借鉴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出想象力,大自然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发现大自然的场景中,也能够表现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寓意。除了老虎和老鹰以外,对于相对弱小的鸟儿和牧羊放马的情形,都会在舞蹈表演阶段通过想象力来调整或者修饰,运用这种富有内涵价值意义的行动,让充满质朴纯真的舞蹈蕴藏着生命的力量。
  在想象期间,有时还会将这种表现特征寄托于信仰,在玉树藏族舞蹈过程中,确实蕴藏着信仰之美。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佛教信仰影响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以后,藏族人民通过虔诚的心灵诉求,也会将内心世界的愿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5]。在跳舞阶段,就给愿景的呈现带来契机,这种方式的运用符合藏族人民的明显特征。同时,由于在信仰方面,按照佛教思想,鼓一般用于召唤神灵和诚心祈求,在青海藏族舞蹈期间,鼓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乐器,从这一角度考虑,更是印证了信仰的作用。
  (四)情节表现的特征
  青海玉树藏族舞蹈在内容上也比较体现出情节性,尤其是针对于祭祀或者庆祝节日期间,这种舞蹈承载着特定的价值意义。在以故事为背景的前提下,舞蹈本身就具有情节的特点,甚至可以说舞蹈就是情节的一部分。藏族舞蹈在最初來源时,许多都源于古代的祭祀等活动,而该舞蹈在最初形成的阶段就针对祭祀服务,承载的内容中也蕴含着对驱鬼求神、造福许愿等美好的祝愿。在庄严肃穆的背景下,利用舞蹈的形式来解说或者宣泄,是一种特定的文化。
  例如,在玉树藏族区域,表演《羌姆》中的舞蹈期间,有时会运用各种法器来加以衬托,无论是“拟兽舞”还是“巫舞”,这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情节带有不同的象征寓意。在跳舞时,对于内容情节的选择相当重要,不同的内容在呈现期间包括配乐也会有较大差异。在对传统文化节目改造时,比如《文成公主入藏》,这种富有故事情节的内容通常带有重要的意义。在表演舞蹈期间,就要把握住曾经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民族间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一面。
  藏族舞蹈的情节表现不仅是曾经历史中发生的故事,而且还包含着当代人们在体验生活感受后的情绪排遣。舞蹈可以成为心灵世界的窗口,在具备抒发情感的基础上,让个人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在表演舞蹈的时候,有时没有歌声相伴,在多人参与的活动中极有可能是肃穆庄严的场景,通常在这种状态下,玉树藏族舞蹈会使用特定的唢呐、螺号等来奏出洪亮的乐曲[6]。在气氛的感染下,使具体的情节更加让人深刻,让背后的故事重新回味。
  (五)文化的表现特征
  舞蹈表演属于舞蹈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它也属于文化资源在传播和发展的艺术形式。玉树藏族舞蹈本身就具有文化特征,舞蹈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这些文化因素也注定了舞蹈具备文化气息。首先,从玉树藏族舞蹈的传播方向来看,许多舞蹈都是从古代时期的祭祀或者特定的庆祝活动流传下来的,虽然在传播期间会进行优化改善,但是整体上这种表现形式仍然承载着藏族的悠久文化历史。在历史层面上,舞蹈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风土人情。
  在玉树藏族舞蹈蕴含着独特的藏族文化时,它不但属于日常生活中借以休闲娱乐的方式,而且成为藏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作为青海玉树藏族舞蹈,在内容丰富的前提下,还存在着多种形式。从文化角度来说,文化本身不会受到时间的禁锢,即使是这种文化已经存在了漫长时间,但是仍然作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青海玉树藏族舞蹈承载着文化与现代的娱乐休闲并不冲突,反而在欣赏和感受玉树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又会带来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文化气息的熏陶下,从古代历史渗透到如今的休闲。
  舞蹈既是人们生活中的纽带,也是特定环境下对生活的缩影。在青海玉树藏族舞蹈表现出文化的价值意义时,彰显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气息。任何一种舞蹈都会有各自民族的特色,从舞蹈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该民族的精神状态,在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精神文化时,对于玉树藏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平凡的意义。这是属于民族文化的遗产,在挖掘和探索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过程中,让青海玉树藏族舞蹈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在舞蹈中享受文化之美,藏族舞蹈也会继续绽放魅力并且保持创新。
  四、总结
  青海玉树藏族舞蹈具备多样化的表现特征,在身法和韵律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展现出美学的特点。结合情节与文化的表现,让青海玉树藏族舞蹈渗透历史文化气息,在多彩的表演形式中,体验出舞蹈的魅力。在关注青海玉树藏族舞蹈的基础上,保持理念的创新,真正实现对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达哇卓玛. 玉树藏族民间歌舞文化研究[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No.128(3):96-99.
  [2]江永卓玛. 关于玉树地区民俗民间舞蹈的特点[J]. 大众文艺,2017(9):56-57.
  [3]普布永措. 基于玉树藏族民间歌舞文化分析[J]. 参花:下半月,2019(6):72-72.
  [4]布达羊. 浅谈康巴地区(玉树)民间舞蹈的表现特点[J]. 大众文艺,2017(22):31-32.
  [5]李霞. 论青海玉树地区藏族舞蹈风格及审美特征[J]. 作家,2011(10):208-209.
  [6]达哇才仁. 浅析原生态藏族舞蹈的特点与现状——以青海玉树原生态藏族舞蹈为例[J]. 艺术教育,2019(10):265-266.
其他文献
1933年出生的陈福观,17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冬奔赴朝鲜战场,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一师二十六团的报务员,从此开启了陈福观“传奇炮手”的人生.rn从报务员成
期刊
“闵阿姨,手术后要注意休息哦!”“唐老师,前几天还有人问我讨书,你的书太吃香了.”这些家长里短的问候,早已融入了秦海英的生活.作为上海市浦东区周浦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
期刊
姚克明生于1934年,他出生的年代正值新生活运动兴起和红军长征时期.自幼因有音乐天赋,姚克明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而后投身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搜集整理工作,致力于文化的保护
期刊
摘要:道路遗迹作为传统文化线路的核心要素,在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语境下如何定位,目前学界尚无定论。道路遗迹既是构成丝绸之路这一特殊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的基本要素,也是选择系列遗产组成部分的重要因素。对已有丝绸之路申报项目中道路遗迹的分类和统计研究,并综合ICOMOS的评估意见,可知道路遗迹是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真实性的佐证。将不同类别的道路遗迹加以组合,既能强化线路的完整性,又能反映出其特殊的价值所在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威胁及因灾损失呈快速增加趋势。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对减轻灾害风险、加强文化遗产应急管理能力和预防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梳理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相关问题,从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自然灾害风险要素信息获取与定量表达、自然灾害风险图构建方法、不同气候条件区域和不同类型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策略和风险管理框架等五个方面开
摘要:提高预防保护能力以及防灾抗灾能力是当前古遗址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洪涝灾害对古遗址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则是对古遗址文物脆弱性评估和预防性保护的关键。对古遗址遭受自然灾害的案例分析、古遗址特征分析、病害特征分析以及洪涝的作用机理分析显示,影响古遗址脆弱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遗址本体性质、赋存环境及遗址保护管理三方面。在文物本体特性方面,主要有文物的材料、结构特性以及影响文物结构稳定性的裂隙、
晋东南相对独立且封闭的地理环境特性使得众多早期村庙建筑及周边聚落得以保存至今,并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空间组合关系——一村多庙.高都镇内存有3处保留着金代遗构的庙宇和6处
初中时应召入伍,从绍兴到武汉,进入解放军第四兽医学校学习,从此开始了与军马为伴的军旅生活.虽无一线征战的经历,但张方煤始终如一地践行着“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与使命.
期刊
石质文物表层工程性能保护是这类文物保护的重要科学问题,保护材料选择是表层工程性能保护的关键技术应用难点.基于对浙江羊山造像与摩崖题刻表层保护材料应用效果系统进行的
摘要: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传承国家和地域文化的重要举措。以吉祥物设计与应用为途径之一的考古遗址保护利用,不仅可以直接宣传遗址的文化内涵,实现社会效益,也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日本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吉祥物设计与应用较为成熟。吉野里遗址、三内丸山遗址、加曾利贝塚遗址3处遗址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吉祥物的设计,从整体形象、颜色搭配到构图均给人以简洁鲜明的印象,且均选择最具当地考古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