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四次婚姻背后的辛酸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今天的眼光看,嫁给李白这样的男人做妻子,实在是女人的极大不幸。他以追求理想为借口,经年累月在外面结交朋友,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家里有田地,他不管不顾,做甩手掌柜;不但如此,他还生性风流,到处寻欢作乐。李白一生,除了做成诗人,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首次入赘望族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是“倒插门”。
  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27岁,婚姻的对象是安陆(在今湖北省)的许氏。许氏出身高门望族,其祖父许圉师曾经做过左丞相。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渊同过窗,后来被封为安陆郡公。许圉师因为小儿子许自然打猎时杀了人遭贬谪。但是,百年之间,许家一直是相当兴旺的。
  李白何以能够高攀上这一门亲事呢?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猜测起来,有多种可能。从许家角度讲,一是可能许氏形貌不佳,年岁不小,再不结婚将有老死闺中的危险;二是李白条件不错,会剑术,会作诗写文章,相貌堂堂。从李白方面讲,可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入上流社会,谋取仕途晋身的机会。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西蜀,身世不详,来历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胡人(陈寅恪先生有此说)。用今天的话说,他几乎是外星人(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也许就包含这个意思)。要想跻身唐王朝的统治集团,这样的身份显然是不行的。因此,他要通过婚姻改变身份,取得通行证,同时也能拥有一份像样的入仕人际关系资源——从后来的情况看,李白的这一动机基本上是落空了的。
  李白跟这位许氏夫人大约生活了十年,生有一女一儿。女儿名平阳,儿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为伯禽。李白后来带着儿女,移居东鲁(今山东济宁),诗文之中再也没有出现许氏身影。有人以为许氏病故,有人以为婚变,没有定论。我倾向于许氏系病故的说法。
  李白在第一段婚姻期间,大部分时间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住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造了石头房子,开垦出山田。耕种之余,每天读读书,时常呼朋唤友一起赋诗、饮酒。应该说,日子过得挺滋润。估计前半段时间,夫妻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后半段时间,李白忽然频繁离家外出,有时候是为了寻找做官机会,有时候是为了寻访名胜古迹。合理想象一下,李白夫妻的关系可能有了变化。
  这一段婚姻,最让李白烦恼的是入赘一事。入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
  《汉书·贾谊传》有“家贫子壮则出赘”的话,可知是穷人家孩子的一种不得已的出路。即使他是胡人,传统观念相对淡薄一些,但是,从李白内心讲,显然是不情愿的。
  这种烦恼心思,他的一些诗文中有所流露。例如,《少年行》一诗的“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邺中赠王大人》一诗中的“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英豪”、“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等诗句,都不难品味出李白的苦恼心情。
  
  刘姓妇人不浪漫
  
  许氏病故之后,李白带着儿女移居东鲁。李白自己说移居东鲁的原因是“学剑”。这当然是诗人在吹牛,实际情况应该是为了生计,投靠亲友。李白的家族,大部分定居在山东。到了山东不久,李白一位名叫李冽的堂弟(当时做着兖州长官佐副的官职),帮李白续娶了一位刘姓妇人。
  这位刘姓妇人,不是个浪漫之人,她对李白的诗歌完全不感兴趣,对李白整天只知道饮酒作诗、高谈阔论而不懂得挣钱养家,让她过上吃香喝辣的生活,很快就感到了不满乃至厌恶,二人关系,终于以离婚了结。
  跟刘氏的这一段婚姻生活,李白无疑是很郁闷的。他的远大理想,他的诗酒山水之乐,一定都曾经遭受刘氏无数次的数落、嘲笑和痛骂——后来他在诗中把刘氏比作汉人朱买臣妻子,足以证明。这一时期,李白的痛苦也曾多次在诗篇中流露出来。《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的“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等诗句可以看到,李白不切实际的言行举止,遭到了鲁人的讥笑。《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最后四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显然是跟刘氏离婚之后,李白郁闷心情的一次大释放。这是天宝元年(742年)的事,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征召李白入京,李白以为从此一去,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借着这一首诗,发泄了胸中积蓄的恶气。
  
  自由恋爱纳一妾
  
  李白的第三段婚姻,妇人只是妾,并未扶正。这位妇人原来是李白的一个邻家女子,可能是李白看上她的姿色之后,再想办法纳为妾的。李白有一首《咏邻女东窗下海石榴》诗,专门表现诗人对这女子的爱慕之情。诗如下: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从这首诗看,李白很可能经过了一个暗恋、苦恋、追求的恋爱过程。如果把这一段婚姻理解为李白的自由恋爱,未尝不可。之所以是纳妾,而不是娶为正室,原因可能是这位邻家女子只是普通民女,按照唐律,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李白不得将其娶为妻子。
  这位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来的妾,下落如何,是一直跟着李白生活,还是离婚、夭折了,都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她给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颇黎。
  
  终得偕老之人
  
  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他们结婚的地点在宋州(今天河南商丘一带),时间应是天宝十二载(753年)之前,李白50岁左右。
  今天可以看到不少李白写给这位宗氏妻子的诗歌体书信和他代替妻子写给自己的诗歌,仅天宝十四载就有《秋浦寄内》、《自代内赠》、《秋浦感主人寄内》等,诗中饱含着思念之情。由此不难想象,宗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妇人,李白对她是相当有感情的。
  宗氏妇人基本上是跟李白偕老了的。安史之乱期间,两人离多聚少。李白因为曾从永王李璘,被关进监狱,定为叛逆罪,长流夜郎。其间,宗氏夫人利用其家族关系,设法搭救。李白被赦免返回之后,两人曾经重逢聚首。
  李白61岁那年,曾亲自送宗氏去庐山拜访尼姑。宗氏跟李白一样,都是狂热的道教信徒,两人都向往得道成仙,可谓志同道合。比较而言,李白跟宗氏夫人在一起的十来年时间,应该是比较和谐的。
  摘自《新疆都市报》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四野”后代的亲历与见闻,当阎明的父亲原副总参谋长阎仲川,深夜发出林彪下达的战备令时,他们一家人的人生也从此改变……  “九·一三事件”距今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但是人们对于“林彪事件”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往事不忍成历史”,当年亲手发布“一号号令”的阎仲川又有何话要讲?     作者:阎明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阎明的父亲阎仲川,是林彪嫡系旧部,曾任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一号号令”
期刊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时间带走了老兵的躯体,但却留下了老兵的勋业和英名。让我们走进国民党爱国将领后人的世界,听他们讲述和重温父辈们在烽火年代的荣光……    作者:周海滨 出版:华文出版社  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充满了沉重和苦难。在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的紧要历史关头,国民党阵营内的一批爱国将领拍案而起,高举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旗帜,主动捐弃党派和个人利益,或亲自上阵杀敌,或奔走国共之间力促
期刊
“千位高考状元成就远低于预期!”不知别人看到这几个字会怎么想,反正我像在炎热的夏天喝了一罐冰镇雪碧,别提多爽了。所谓平衡,就是有人失衡,有人高兴。状元失衡,普通人才高兴。每年的高考、中考结束后,媒体上都会炒一阵“高考状元”们的新闻。教育部门认为这种炒作不利于素质教育,媒体就变着花样打擦边球,改“状元”为“高考文科第一名、理科第一名”之类,状元的家长、老师、班主任甚至同学也被倒腾出来爆炒一番。可是第
期刊
侄子考上了大学,虽然没有考上“二本”,只是够了“三本”线,但对他来说,也算正常发挥了,全家人喜不自禁。填志愿时,大哥让我帮忙参谋参谋,当我和侄子一起来到学校,请老师帮忙指点指点时,老师抬头看看我,问道:“读书先谈钱,请问你们想上多少钱的大学?”  老师这一问,让我一下愣住了。我说:“上多少钱的大学?这上大学,也成买卖了?”  老师看我一惊一乍的样子,笑着说道:“现在的教育,就是一种买卖,比如小学和
期刊
朋友喝多了,在电话里语无伦次,将积压的所有郁闷,统统扔给了我这个“垃圾筒”。什么薪水太低、福利太少、关系难处、升职太难、加班太频、难以顾家……公司里的烦心事,让他几欲跳槽。  出于关心,我便帮他分析:薪水低,至少有份固定收入可以养家;福利少,至少逢年过节有袋米有桶油;关系难处,至少可以多个朋友多条路;升职太难,至少努把力还有升的可能;加班太频,至少说明你很重要;难以顾家,至少收获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期刊
在观众的眼里,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很是风光,但又有些神秘。  前些时候,有网友贴出一组图片,画面中的央视新闻主持人文静身着同一款服装出现在不同时间的新闻画面里,不过衣服却是8种不同的颜色。这顿时引发了网友的讨论兴趣,有人还亲切地将衣服的不同色彩归纳为“彩虹色”。  我联系采访到资深的央视主持人赵忠祥,他详细解读了央视主持人服装背后的故事。  根据网友所发图片显示,均拍摄于文静主持《朝闻天下》的时候。
期刊
大学时上英语公共课总要憋出内伤——经济学院的学生名字都稀奇古怪,每当英语老师操着口伦敦腔叫出“张冒富”这个名字之后,我就很难忍住不笑,这和听说冯德伦原名叫冯进财的感觉一样——用意太过昭然,他们家从前肯定不太富裕。  可大学老师素质高,从不拿名字揶揄人,不像中小学老师,常常对着成绩不甚优秀却又偏偏叫“国栋、振华、振兴”的同学忧心忡忡地说:可惜你的名字了,国家是指望不上你啦……  这些名字和父母那一辈
期刊
小田刚发了工资,美滋滋地骑车回家。路上,小田发现新开张了一家鞋店,门口还挂着大牌子,“新店开张,买一送一”。小田走进鞋店一看,皮鞋的款式还都不错。有道是,兜里有钱心不慌,小田慢悠悠地在鞋店里面转来转去,店里的女售货员跟在他屁股后面,不停地向他介绍各种皮鞋的款式和价格。  小田挑选好一双皮鞋后,到交款台交了钱,然后问售货员:“你们送我的皮鞋呢?拿来让我看看。”等售货员把送小田的皮鞋拿过来让他一看,小
期刊
2005年去世的启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画家和书法家。93年的漫长人生,启功经历过怎样的坎坷,是今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但是,良好的家教、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还有乐观善良的性格,使他能够超然对待人世间的荣辱冷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而又深邃的赤子之心。正是这种淡泊名利、不屑社会权威的性情,使得启功先生的人生充满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那种自嘲,晚年更似老顽童般谦和、幽默。  一天,启功来到北京潘家园
期刊
古代,有一些官吏也能注重为官清廉,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从而各自获得了与为官清廉有关的绰号。这些绰号,或反映为官者处身不染的清廉情操,或体现老百姓对为官清廉者的赞许,别有情趣:    悬鱼太守  东汉时,羊续任南阳太守。一次,有个府丞听说羊续爱吃鲜鱼,便托人备了两条大鲤鱼,一清早给羊续送去。羊续婉言辞谢,不肯收受。府丞混迹官场多年,老于世故,笑着说:“区区二尾小鱼,又不是金银财宝,大人何必那样认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