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zhang_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一点一滴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和愉悦。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正在积极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首先,划分学习小组时要合理搭配学生,实行异质分组。一般以6~8人为宜,从性别、学习情况、性格等方面考虑分组。这样分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优等生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也是优等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一个组内的学生既不能都是性格沉闷的,也不能让活泼好动的学生扎堆,那样要么死气沉沉讨论不起来,要么小组讨论时跑题难以控制场面,达不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其次,小组成员要围坐在一起,以便面对面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为此,学校专门购置了书橱,让学生把书放到书橱里,使课桌变得敞亮,课堂变得明亮,把学生从书堆中解放出来。
  再次,小组之间要兼顾平衡,实行同质分组。只有各小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大家才会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相互竞争。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要明确,特别是一定要选好小组长。小组长的作用很大,好的小组长可组织领导好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但小组长不是终身制,最好分学科设置。学科小组长由本组内本学科学习强的同学担任,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分科设立组长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同学科既能体验到成员的角色,又能体验到组长的角色,从而达到团队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
  以上几种小组划分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优势十分明显,是绝大多数教师会遵循的原则。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生基础存在差异,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有:
  1.在小组学习中,总有被孤立的弱势学生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小组内的几个弱势学生或被孤立的学生集中起来,临时组成一个小组,教师深入到这个小组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分组,既能保持“异质型合作小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优势,又便于教师把握后进生的学习状况。
  2.各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均衡现象,有的小组总是处于领先位置,有的小组总是排在最后,这样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教师要明确我们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或考试,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实施发展性评价,“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基于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化,有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
  1.自我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任务完成情况,有没有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有无提高,有无创新等。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控制检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2.小组互评的内容主要是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是否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交流的情况是否围绕主题,和其他成员是否配合默契,在合作过程中是否有创新性的表现,能否认真吸收其他人的意见等。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做出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对同伴的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的品质。
  3.教师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和对合作小组进行评价。评价时要以激励为主,对个人进行评价时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给予不同评价。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多创造机会让内向的同学发言,并抓住机会及时鼓励。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扬和加分,根据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给予适当加分,并进行累计,一段时间后评出各种奖项,如小组智慧奖、小组沟通奖、小组进步奖等。老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比如笔、笔记本,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学习效率,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接纳不同的意见,从而完善自己的品行。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中,一定能让课堂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州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学生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学习状态等进行及时反思,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我认为:每解完一道题后,还应进行必要的反思,从反思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实现知识与问题的举一反三,从而使思维能力得以培养与提升。那么,解题后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反思解题本身是否正确  由于在解题过
期刊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牢牢吸引住他。同时,还不能让他一直处在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孙大伟,他就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
期刊
摘 要: 本文着眼于从模因学复制模仿这一被乔姆斯基否定了的角度拓宽人们的角度,分析成功模因是怎样生成、复制、传播的,并通过访谈揭示了模因复制传播的关键步骤,增进读者对英语写作教学甚至英语习得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并构建英语写作中语篇生成的模因模型。  关键词: 英语写作 语篇生成 模因模型假说    一、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现状及不足  写作作为英语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五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