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手口语同步唱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haijun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聋校语文手口语同步唱读训练的提出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聋哑学生最大的学习障碍不是普遍认为的理解、分析等问题,而是语言的表达应用。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因是聋生对手势语的长期不当使用与依赖。手势语是聋哑学生的主要语言工具,从手势语本身看,缺乏规范性。各地区聋人使用的是当地长期形成的地方性手语,并且地方手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由于手势语的词汇量有限,在聋人交流过程中产生出许多自创手语。这些给聋人与聋人、聋人与社会的交流沟通造成重大的影响。从手势语的使用来看,由于“听”这一信息渠道的缺失,使聋人的语言表达逐渐脱离语言规范,形成特殊的语言习惯。在《中国手语日常会话》一书中讲解“有去北京的飞机票吗?”的中国手语,注明聋人打此句时的习惯是“飞机—北京—票—有”,并面带疑问表情。
  手势语形象、直接,但聋人在运用时常出现语法错误,直接造成其说话、写话语序混乱、词不达意,并伴有说话无节奏、无语调的问题。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差这一问题从眼前看凸显了高考与就业的难度,从长远看,更阻碍了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脚步。
  着眼“终身教育”,经过多种尝试,我创造性地开展了聋校语文手口语同步唱读训练。手口语同步唱读立足于聋生语言表达和朗读训练,应用于聋校语文教学,取材于名篇、名段和话题素材,分为课内卷和课外卷,依靠《聋校语文手口语同步唱读》读本、配套课件和《中国手语》提供的全国通用的规范手势语,对初高中阶段、职业教育阶段的聋生实施手势语与口语同步、唱读与阅读同步的训练。
  二、聋校语文手口语同步唱读训练的
  运用
  聋校语文手口语同步唱读训练的操作方法是针对具体唱读训练课目,遵循“以读导说—以读带写”的教学思路,对聋生实施不间断的语言表达应用训练和朗读训练。落实训练重点:(1)语言工具规范化。训练规范手势语、手指语,进而使用、推广中国通用手语(相当于普通话);(2)语言表达训练。通过语段唱读与强化提高聋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3)朗读训练。对聋哑学生朗读时的语速、语调、语态等进行专项训练,填补了此空白。
  聋校语文手口语同步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应用质量,经过几个学年的实践,成效显著。学生高考升学率和就业后良好反馈证明在聋校语文课堂上,手口语同步训练是十分必要、有效的。它的着眼点绝不是“应试”,而是逐渐培养学生具有条理清晰的思维模式和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模式,使学生的“应变”能力有效加强,“携手踏上健全人这块平地。”聋校语文手口语同步唱读训练不仅提高了聋生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也大大增进了学生学习和交往的自信力,达到了乐学善用的目的。
  聋校语文手口语同步唱读训练从满足聋生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顺利升学就业,最终回归主流社会。
  (作者单位 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充满启蒙性的,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艺术、科学和社会等五个方面的,每个领域之间是相互渗透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儿童在情感、能力、态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