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2日,省农委在长春召开了2010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省工商局、质检局的领导同志就全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工作分别作了讲话。全省各市(州)、各县(市、区)的农业部门在当地收听收看了会议。
省农委主任任克军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全面分析了今年全省打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农资市场启动时间提前,监管需求更加迫切。在春节前,中部地区种子市场已经进入活跃期,种子平均入户率达到60%以上,有的村的种子入户率达到80%以上;西部地区种子平均入户率达到40%以上;东部地区种子市场已经启动,用订单形式订购的种子已经进入农户;农资市场上大部分农资经营单位的店铺,已经开门营业,农资进店上架,开始销售。这些特点和迹象表明,今年农资市场启动时间,已经由往年的正月十五前后,提到春节前。市场启动时间和节奏的变化,要求监管工作一定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超前入位,超前启动,超前发挥作用。
二是农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管任务更加艰巨。在农资产品总量充足和买方市场占主导的市场条件下,一些没有自主品牌、没有研发能力、没有主打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就会采取不法手段,进行“冒牌”、“冒名”等假冒、侵权活动,非法谋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这些情况的出现和变化,使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我们监管工作要更加深入,行动要更加快速,打击要更加有力。
三是农资营销方式发生变化,监管形势更加复杂。从店面销售到入户直销,是今年我省农资销售的最大特点,也是农资生产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从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角度讲,对这部分农资的产品质量,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解决直销存在的问题。
在谈到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要求时,他指出:各地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高潮。
一是认真排查市场隐患,切实净化农资市场主体。目前,距大田播种还有50多天,农资市场开始进入最旺销售季节,种子、肥料等重要农资产品开始进入全年最集中同时也是最后的销售期,隐藏的非法农资大多要在这个时期运作销售。对此,全省各级监管部门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农资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结合我省农时特点和农资销售规律,根据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里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为期50天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种子执法年”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持证企业清理,按照“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健全监管机制,对已不具备资格及有违法行为的要坚决予以清理,并及时向社会通报结果。
二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大力整顿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要以种子、农药、肥料、农机、饲料、兽药为重点,全面开展农资产品执法检查,做到检查不漏户、监管不漏项、执法不留死角。
三是开展农资产品监督检测,确保产品质量。要加大对农资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力度,对农资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各地要建立健全农资质量定期监测和动态抽检相结合的制度,精心组织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坚决避免有问题的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和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四是严厉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强化执法监管力度。各地要高度重视案件的举报与核实查处工作,集中力量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要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彻底查处假劣农资的源头和流向,坚决追究违法企业或个人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重大案件,要及时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涉嫌犯罪的案件,要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认真做好案件的立案、核查及移送工作。各地要推行监管责任区域轮换制、执法检查记录制和监管目标责任制,作到区域监管责任到人、生产经营单位监管责任到人、监管工作目标到人,确保农资市场不出问题。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农资监管和农资打假工作,关键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今年重点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主体监管;推行产品例行检测制度,严防假劣产品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推行农资可追溯管理制度,依法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生产经营销售和进货档案,依法处理不依法执行档案管理的相对人;要继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进一步扩展优质农资的主渠道作用,将放心农资和科学使用农资知识送到乡村、送到田间地头,确保备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六是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打假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取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大力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识假辨假维权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新闻媒体公布一批违法生产经营农资的单位或个人,震慑不法经营行为。(省农委政策法规处 供稿)(摄影 陈祥丽)
省农委主任任克军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全面分析了今年全省打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农资市场启动时间提前,监管需求更加迫切。在春节前,中部地区种子市场已经进入活跃期,种子平均入户率达到60%以上,有的村的种子入户率达到80%以上;西部地区种子平均入户率达到40%以上;东部地区种子市场已经启动,用订单形式订购的种子已经进入农户;农资市场上大部分农资经营单位的店铺,已经开门营业,农资进店上架,开始销售。这些特点和迹象表明,今年农资市场启动时间,已经由往年的正月十五前后,提到春节前。市场启动时间和节奏的变化,要求监管工作一定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超前入位,超前启动,超前发挥作用。
二是农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管任务更加艰巨。在农资产品总量充足和买方市场占主导的市场条件下,一些没有自主品牌、没有研发能力、没有主打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就会采取不法手段,进行“冒牌”、“冒名”等假冒、侵权活动,非法谋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这些情况的出现和变化,使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我们监管工作要更加深入,行动要更加快速,打击要更加有力。
三是农资营销方式发生变化,监管形势更加复杂。从店面销售到入户直销,是今年我省农资销售的最大特点,也是农资生产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从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角度讲,对这部分农资的产品质量,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解决直销存在的问题。
在谈到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要求时,他指出:各地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高潮。
一是认真排查市场隐患,切实净化农资市场主体。目前,距大田播种还有50多天,农资市场开始进入最旺销售季节,种子、肥料等重要农资产品开始进入全年最集中同时也是最后的销售期,隐藏的非法农资大多要在这个时期运作销售。对此,全省各级监管部门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农资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结合我省农时特点和农资销售规律,根据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里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为期50天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种子执法年”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持证企业清理,按照“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健全监管机制,对已不具备资格及有违法行为的要坚决予以清理,并及时向社会通报结果。
二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大力整顿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要以种子、农药、肥料、农机、饲料、兽药为重点,全面开展农资产品执法检查,做到检查不漏户、监管不漏项、执法不留死角。
三是开展农资产品监督检测,确保产品质量。要加大对农资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力度,对农资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各地要建立健全农资质量定期监测和动态抽检相结合的制度,精心组织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坚决避免有问题的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和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四是严厉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强化执法监管力度。各地要高度重视案件的举报与核实查处工作,集中力量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要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彻底查处假劣农资的源头和流向,坚决追究违法企业或个人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重大案件,要及时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涉嫌犯罪的案件,要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认真做好案件的立案、核查及移送工作。各地要推行监管责任区域轮换制、执法检查记录制和监管目标责任制,作到区域监管责任到人、生产经营单位监管责任到人、监管工作目标到人,确保农资市场不出问题。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农资监管和农资打假工作,关键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今年重点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主体监管;推行产品例行检测制度,严防假劣产品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推行农资可追溯管理制度,依法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生产经营销售和进货档案,依法处理不依法执行档案管理的相对人;要继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进一步扩展优质农资的主渠道作用,将放心农资和科学使用农资知识送到乡村、送到田间地头,确保备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六是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打假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取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大力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识假辨假维权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新闻媒体公布一批违法生产经营农资的单位或个人,震慑不法经营行为。(省农委政策法规处 供稿)(摄影 陈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