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呼吸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呼吸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PEF、MMEF、FEV1/FVC、FEV1、VCmax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过呼吸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训练 应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呼吸困难、气促、咳痰、反复咳嗽等方面,气道阻塞呈现进行性发展,但少数患者以可逆性呈现,且合并气道高反应性[1]。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严重的要实施气管插管。因此,探寻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促进疾病导致的肺功能阻碍明显减少,使患者肺功能有所改善[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患者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男患者80例,女患者70例,与2013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最新指南相符合,本组患者的mMRC评分为3级及以下,且其血气分析指标显示未出现呼吸衰竭症状,无需通过有创或者无创呼吸机患者;年龄为50~79岁,中位年龄为(64.25±2.51)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片、查体、询问病史等进行检查,将其他影响肺功能的疾病、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全部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分组之后均询问患者的治疗意愿,组内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内科实施治疗,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抗菌药物、平喘药物、祛痰止咳药物进行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呼吸康复训练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缩唇呼吸。教导患者闭口通过鼻子吸气,接着采用缩唇的方式以吹口哨状态慢慢的进行4~6s的呼气,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缩唇程度,每次练习3分钟,10~20次/天[3];(2)腹式呼吸。护理人员在患者肋骨弓下方放置双手,叮嘱患者吸气并将肩膀放松,采用鼻子把气体吸入后且向外突出腹部,与护理人员双手处于吸气状态,在1~2s的屏气后维持肺泡处于张开状态。护理人员在患者呼气时通过双手轻微的给患者施加压力,且让患者通过口进行呼气,每天2次,10~20min/次,每分钟7~8次。叮嘱患者练习期间要确保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呼吸时下陷腹部,吸气时腹部处于鼓出状态;(3)上肢肌力训练。患者在训练上肢肌力时利用左右手各握1瓶0.5kg的矿泉水进行上举运动,每次2~3min,每天2次,同时可以通过拉力器辅助训练。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均录入SPSS30.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统计工作,并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前PEF、MMEF、FEV1/FVC、FEV1、VCmax等肺功能指标等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EF、MMEF、FEV1/FVC、FEV1、VCmax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觀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得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主要是通过支气管舒张药物进行治疗,长时间采用药物治疗不但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还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开始重视呼吸康复训练,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科促进呼气流速得到延缓,对呼、吸气时间可有效延长,使呼吸频率减慢,及时排空肺泡气体,残气量明显减少,增加肺泡通气量,使呼吸肌频繁收缩对于能量、氧气的需求有所降低。呼吸操可使肢体动作明显增加,对呼吸肌群进行充分锻炼,且简单易学,患者接受较为容易。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过呼吸康复训练进行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还能加快患者疾病转归速度,应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秀琴,黄一奔,陈瑞梅.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v.29 02:313-314.
[2]吴海蓉,韩红梅,罗慧玲.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v.51 24:156-158.
[3]苏海生.呼吸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v.32 03:154-156.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训练 应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呼吸困难、气促、咳痰、反复咳嗽等方面,气道阻塞呈现进行性发展,但少数患者以可逆性呈现,且合并气道高反应性[1]。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严重的要实施气管插管。因此,探寻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促进疾病导致的肺功能阻碍明显减少,使患者肺功能有所改善[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患者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男患者80例,女患者70例,与2013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最新指南相符合,本组患者的mMRC评分为3级及以下,且其血气分析指标显示未出现呼吸衰竭症状,无需通过有创或者无创呼吸机患者;年龄为50~79岁,中位年龄为(64.25±2.51)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片、查体、询问病史等进行检查,将其他影响肺功能的疾病、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全部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分组之后均询问患者的治疗意愿,组内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内科实施治疗,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抗菌药物、平喘药物、祛痰止咳药物进行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呼吸康复训练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缩唇呼吸。教导患者闭口通过鼻子吸气,接着采用缩唇的方式以吹口哨状态慢慢的进行4~6s的呼气,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缩唇程度,每次练习3分钟,10~20次/天[3];(2)腹式呼吸。护理人员在患者肋骨弓下方放置双手,叮嘱患者吸气并将肩膀放松,采用鼻子把气体吸入后且向外突出腹部,与护理人员双手处于吸气状态,在1~2s的屏气后维持肺泡处于张开状态。护理人员在患者呼气时通过双手轻微的给患者施加压力,且让患者通过口进行呼气,每天2次,10~20min/次,每分钟7~8次。叮嘱患者练习期间要确保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呼吸时下陷腹部,吸气时腹部处于鼓出状态;(3)上肢肌力训练。患者在训练上肢肌力时利用左右手各握1瓶0.5kg的矿泉水进行上举运动,每次2~3min,每天2次,同时可以通过拉力器辅助训练。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均录入SPSS30.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统计工作,并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前PEF、MMEF、FEV1/FVC、FEV1、VCmax等肺功能指标等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EF、MMEF、FEV1/FVC、FEV1、VCmax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觀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得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主要是通过支气管舒张药物进行治疗,长时间采用药物治疗不但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还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开始重视呼吸康复训练,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科促进呼气流速得到延缓,对呼、吸气时间可有效延长,使呼吸频率减慢,及时排空肺泡气体,残气量明显减少,增加肺泡通气量,使呼吸肌频繁收缩对于能量、氧气的需求有所降低。呼吸操可使肢体动作明显增加,对呼吸肌群进行充分锻炼,且简单易学,患者接受较为容易。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过呼吸康复训练进行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还能加快患者疾病转归速度,应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秀琴,黄一奔,陈瑞梅.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v.29 02:313-314.
[2]吴海蓉,韩红梅,罗慧玲.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v.51 24:156-158.
[3]苏海生.呼吸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v.32 0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