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指出了当前一些大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表现出的不良现象,提出图书馆应在图书采访、图书宣传、资源开发、馆员参与、环境建设、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 大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053-02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其中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因为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学生的人格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公民素质水平,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高校图书馆,也应当把开展德育工作作为自己的职责。
1 图书馆开展学生道德工作的现实意义
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是学生生活、成长和人格形成的主要场所,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总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一些人金钱至上,见钱眼开,不再以勤俭节约为荣,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以赚钱多少为标准;一些人爱心冷漠,道德缺位,行为失范,心理失衡,解放后一度绝迹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在社会上又沉渣泛起,并有扩大蔓延之势。学生家长关心的是学生书读得如何?考了几分?能排班上第几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道德素质培养和教育关心不多,更有甚者,还将一些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当成人生经验灌输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成长能不叫人担忧吗?
据调查,目前在一些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在行为表现上,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一些学生在生活中表露出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怕吃苦,自信心不足或者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小皇帝”气派。近些年社会上出现的“徐力弑母”、“硫酸泼熊”、“马加爵事件”、“吴江杀友”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和警醒。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有高素质的公民。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学校教师(含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义无返顾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道德教育无所不在,学生的德育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育。可以说,学生参与的所有活动都可以揉进德育的内容,学生活动的所有场所。都可以开展道德教育。图书馆作为学生主要的阅览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所具有的优美、安静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馆藏资源和较好的硬件设施,是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尤其是电子阅览室的建立,为学生德育工作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图书馆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有着独特的优势且完全可行。
2 学校图书馆如何为学生德育工作服务
2.1 把好进书关,为图书馆德育工作创造条件。目前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各种出版物良莠不齐,一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图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构成威胁。对此,我院图书馆在进书过程中注意严格把关,坚持对专业学习、辅导所需的图书尽力购进,对内容不健康的图书禁止购进的原则,有计划地分批购进如《古文观止》、《中国通史》、《古代名篇鉴赏》、《资治通鉴》、《中国通史故事》等历史题材图书和《红岩》、《铁流》、《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山下的花环》、《雷锋全集》等一批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以及反映老一辈革命家和我党我军历史的传记文学、纪实文学作品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读物,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面对我院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将来许多学生需要立足和扎根农村自主创业的现实情况,我院图书馆精心选择订购了有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特种养殖技术、优良果品种植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160多种杂志,如《中国食用菌》、《农产品加工》、《中国养兔》、《中国家禽》、《今日养猪业》、《中国花卉盆景》、《中国果树》、《大众理财》、《现代营销》、《农村经济》等。这些反映新农村建设成就和经验的杂志,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了解相关知识和市场动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2.2 宣传好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馆充分利用宣传栏、网页广告、馆员介绍、读者协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荐好书。使同学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的新书情况,并及时借阅。我们每年还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开展“读书月”活动。引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读好书。实践证明,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好书,对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帮助。读好书活动使同学们不断充实自己,增长知识,树立起远大理想,明确了奋斗方向。
2.3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积极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我院图书馆将藏书中有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其它对学生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集中上槊供学生阅读;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开辟德育宣传栏,将德育、法制等方面的报刊、图片贴在宣传栏里供学生阅读。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德育方面的资料,加强收集德育方面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报刊资源,并将现有的有关纸质文献以及学生优秀作品经过电子扫描转换成电子文本,将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和有利学生身心健康的歌曲、影视作品发布到学校网站上,供广大师生欣赏。但要注意的是,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和虚拟性。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和图片及充满暴力的网络游戏也造成“鱼目混珠”的局面。同时,网络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因此,图书馆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封堵不良信息在校园局域网传播,引导学生正确上网,避免整天沉谜于“打打杀杀”的网络游戏和观看不健康内容。
近年来,图书价格不断上涨,购书成本越来越高,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做到全面收藏各种出版物。而通过馆际互借不仅可以使同学读到更多的好书,也使优秀图书发挥了更大的效益。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捐书活动,弥补藏书的不足。2006年10月,学院联合福建省农业厅有关部门发起捐书活动,共收到5000多册图书。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
我国高校已于1998年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LIS),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今后在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协调下,各图书馆可以打破以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采取联合购书、联合篇目、联机检索,逐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使图书馆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4 馆员主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 大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053-02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其中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因为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学生的人格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公民素质水平,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高校图书馆,也应当把开展德育工作作为自己的职责。
1 图书馆开展学生道德工作的现实意义
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是学生生活、成长和人格形成的主要场所,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总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一些人金钱至上,见钱眼开,不再以勤俭节约为荣,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以赚钱多少为标准;一些人爱心冷漠,道德缺位,行为失范,心理失衡,解放后一度绝迹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在社会上又沉渣泛起,并有扩大蔓延之势。学生家长关心的是学生书读得如何?考了几分?能排班上第几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道德素质培养和教育关心不多,更有甚者,还将一些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当成人生经验灌输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成长能不叫人担忧吗?
据调查,目前在一些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在行为表现上,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一些学生在生活中表露出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怕吃苦,自信心不足或者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小皇帝”气派。近些年社会上出现的“徐力弑母”、“硫酸泼熊”、“马加爵事件”、“吴江杀友”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和警醒。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有高素质的公民。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学校教师(含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义无返顾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道德教育无所不在,学生的德育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育。可以说,学生参与的所有活动都可以揉进德育的内容,学生活动的所有场所。都可以开展道德教育。图书馆作为学生主要的阅览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所具有的优美、安静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馆藏资源和较好的硬件设施,是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尤其是电子阅览室的建立,为学生德育工作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图书馆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有着独特的优势且完全可行。
2 学校图书馆如何为学生德育工作服务
2.1 把好进书关,为图书馆德育工作创造条件。目前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各种出版物良莠不齐,一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图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构成威胁。对此,我院图书馆在进书过程中注意严格把关,坚持对专业学习、辅导所需的图书尽力购进,对内容不健康的图书禁止购进的原则,有计划地分批购进如《古文观止》、《中国通史》、《古代名篇鉴赏》、《资治通鉴》、《中国通史故事》等历史题材图书和《红岩》、《铁流》、《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山下的花环》、《雷锋全集》等一批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以及反映老一辈革命家和我党我军历史的传记文学、纪实文学作品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读物,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面对我院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将来许多学生需要立足和扎根农村自主创业的现实情况,我院图书馆精心选择订购了有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特种养殖技术、优良果品种植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160多种杂志,如《中国食用菌》、《农产品加工》、《中国养兔》、《中国家禽》、《今日养猪业》、《中国花卉盆景》、《中国果树》、《大众理财》、《现代营销》、《农村经济》等。这些反映新农村建设成就和经验的杂志,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了解相关知识和市场动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2.2 宣传好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馆充分利用宣传栏、网页广告、馆员介绍、读者协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荐好书。使同学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的新书情况,并及时借阅。我们每年还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开展“读书月”活动。引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读好书。实践证明,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好书,对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帮助。读好书活动使同学们不断充实自己,增长知识,树立起远大理想,明确了奋斗方向。
2.3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积极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我院图书馆将藏书中有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其它对学生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集中上槊供学生阅读;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开辟德育宣传栏,将德育、法制等方面的报刊、图片贴在宣传栏里供学生阅读。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德育方面的资料,加强收集德育方面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报刊资源,并将现有的有关纸质文献以及学生优秀作品经过电子扫描转换成电子文本,将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和有利学生身心健康的歌曲、影视作品发布到学校网站上,供广大师生欣赏。但要注意的是,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和虚拟性。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和图片及充满暴力的网络游戏也造成“鱼目混珠”的局面。同时,网络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因此,图书馆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封堵不良信息在校园局域网传播,引导学生正确上网,避免整天沉谜于“打打杀杀”的网络游戏和观看不健康内容。
近年来,图书价格不断上涨,购书成本越来越高,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做到全面收藏各种出版物。而通过馆际互借不仅可以使同学读到更多的好书,也使优秀图书发挥了更大的效益。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捐书活动,弥补藏书的不足。2006年10月,学院联合福建省农业厅有关部门发起捐书活动,共收到5000多册图书。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
我国高校已于1998年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LIS),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今后在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协调下,各图书馆可以打破以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采取联合购书、联合篇目、联机检索,逐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使图书馆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4 馆员主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