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以抽签法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肠溶性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对两组临床有效率、凝血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AgT更加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PTT及PT指标更加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肠溶性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凝血功能;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5-0191-02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健康杀手。该疾病可由剧烈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1],在疾病发生后给予溶栓、介入治疗等,可以疏通堵塞血管,挽救坏死心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前者为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因此需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肠溶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然单一用药效果不佳,可选用联合用药。为探究具体效果,现选择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以抽签法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39±7.7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0 min~11 h,平均时间(4.22±1.28)h。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9.82±7.9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 min~12 h,平均时间(4.34±1.92)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2017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②心电图显示ST抬高,心肌酶增高。
排除标准:①有药物禁忌证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急性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如心电监护、吸氧、卧床休息等。
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317),首次剂量为300 mg,而后150 mg/d,1次/d,疗程1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片(生产企业: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180029 )口服,首次剂量为300 mg,次日以后75 mg/次,1次/d,疗程1周。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观察
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②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栓塞、凝血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治疗后1个月,患者症状基本不再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心电图显示ST-T段在正常范围;有效:治疗后,患者仍会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但有明显改善,发作次数减少,疼痛持续时间不足原来的50%,心电图显示ST-T段回落1.0 mm以上;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大于原来的50%,心电图显示ST-T段回落不明显,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升高,且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及PT均升高,PAgT均降低,且观察组APTT及PT升高幅度、PAgT降低幅度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影响心功能、凝血功能,还会出现并发症等[4],需采取有效措施,如吸氧、心电监护、介入治疗等,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改善上述症状。此外,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预防再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肠溶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具有易吸收、半衰期较长等特点;该药物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转化,对血小板聚集过程进行阻碍,使血栓发生率降低;抑制前列腺素H2的合成,与丝氨酸516结合,影响环氧合酶-2活性;该药物对人体纤维蛋白凝块产生作用,使其渗透性增高,使血块溶解。氯吡格雷可结合血小板表面ADP受体,进而影响糖蛋白C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对糖蛋白CPⅡb/Ⅲa复合物产生影响,减少血小板的聚集[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采取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显示,其临床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房阳[6]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此外,笔者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的心功能会发生变化,其左室射血分数减少,而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VEF[(48.83±3.32)%]明显高于对照组[(34.92±1.26)%],这与黎浩光[7]研究的结果一致。由此可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PAgT降低幅度更加低于对照组,APTT及PT升高幅度更加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22.64%),这与文献[8]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给予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中借鉴。
参考文献
[1]赵书新,李如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用药不良反应分析[J].系统医学,2020,5(20):137-139,198.
[2]洪涛.欧洲心脏病学会2017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之我见[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25(9):483-485.
[3]李君颜.阿托伐他汀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及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5):46-47.
[4]李朝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21,27(19):52-54.
[5]孙步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方案的疗效及VEGF、MMP-9、Ang-Ⅱ水平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6):106-107.
[6]房阳,金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0):89-91,95.
[7]黎浩光.硫酸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J]. 中外醫学研究,2021,19(16):16-19.
[8]石琼宜.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与左心室血栓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11):1188-1189.
关键词:氯吡格雷;肠溶性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凝血功能;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5-0191-02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健康杀手。该疾病可由剧烈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1],在疾病发生后给予溶栓、介入治疗等,可以疏通堵塞血管,挽救坏死心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前者为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因此需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肠溶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然单一用药效果不佳,可选用联合用药。为探究具体效果,现选择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以抽签法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39±7.7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0 min~11 h,平均时间(4.22±1.28)h。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9.82±7.9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 min~12 h,平均时间(4.34±1.92)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2017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②心电图显示ST抬高,心肌酶增高。
排除标准:①有药物禁忌证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急性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如心电监护、吸氧、卧床休息等。
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317),首次剂量为300 mg,而后150 mg/d,1次/d,疗程1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片(生产企业: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180029 )口服,首次剂量为300 mg,次日以后75 mg/次,1次/d,疗程1周。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观察
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②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栓塞、凝血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治疗后1个月,患者症状基本不再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心电图显示ST-T段在正常范围;有效:治疗后,患者仍会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但有明显改善,发作次数减少,疼痛持续时间不足原来的50%,心电图显示ST-T段回落1.0 mm以上;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大于原来的50%,心电图显示ST-T段回落不明显,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升高,且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及PT均升高,PAgT均降低,且观察组APTT及PT升高幅度、PAgT降低幅度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影响心功能、凝血功能,还会出现并发症等[4],需采取有效措施,如吸氧、心电监护、介入治疗等,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改善上述症状。此外,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预防再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肠溶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具有易吸收、半衰期较长等特点;该药物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转化,对血小板聚集过程进行阻碍,使血栓发生率降低;抑制前列腺素H2的合成,与丝氨酸516结合,影响环氧合酶-2活性;该药物对人体纤维蛋白凝块产生作用,使其渗透性增高,使血块溶解。氯吡格雷可结合血小板表面ADP受体,进而影响糖蛋白C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对糖蛋白CPⅡb/Ⅲa复合物产生影响,减少血小板的聚集[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采取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显示,其临床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房阳[6]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此外,笔者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的心功能会发生变化,其左室射血分数减少,而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VEF[(48.83±3.32)%]明显高于对照组[(34.92±1.26)%],这与黎浩光[7]研究的结果一致。由此可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PAgT降低幅度更加低于对照组,APTT及PT升高幅度更加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22.64%),这与文献[8]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给予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中借鉴。
参考文献
[1]赵书新,李如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用药不良反应分析[J].系统医学,2020,5(20):137-139,198.
[2]洪涛.欧洲心脏病学会2017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之我见[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25(9):483-485.
[3]李君颜.阿托伐他汀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及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5):46-47.
[4]李朝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21,27(19):52-54.
[5]孙步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方案的疗效及VEGF、MMP-9、Ang-Ⅱ水平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6):106-107.
[6]房阳,金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0):89-91,95.
[7]黎浩光.硫酸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J]. 中外醫学研究,2021,19(16):16-19.
[8]石琼宜.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与左心室血栓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11):1188-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