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香油坊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家乡南阳盆地,乡亲们称芝麻油为香油。一個“香”字,说明了芝麻油的珍贵。
  香油的生产工艺颇为复杂,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压榨设备,一切全凭手工操作。在大集体时代,油坊属于生产队。每天天不亮,油坊里便亮起昏黄的油灯,工人们要先把芝麻过筛,去掉尘土和秕子,留下颗粒饱满的放进锅里炒。炒芝麻可是个技术活,烧火的要掌握火候,不大不小,保持均匀,掌锅的要拿一把大铁锨不停地翻,冬天还好受,夏天烟熏火燎的一会儿就一身大汗,待炒完已是衣衫湿透了。芝麻要炒得恰到好处,生了影响出油率,糊了油发苦,颜色焦黄正好,这时一阵阵浓郁的香味便在清晨的空气中飘散开来。芝麻炒好后要趁热放到碾盘上辗压,记得那时生产队里有一头高大的黑驴,用一条毛巾把它双眼蒙上之后,便叮叮当当地拉着石磙转起圈来,直到二叔“吁”的一声才停下来。接着就要“馏”芝麻了,要把碾碎的芝麻放进热气腾腾的笼里用慢火蒸半个小时。“馏”芝麻的用水也很讲究,必须选用村里的一眼古井水,那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用其馏蒸后的芝麻更加醇香四溢了。
  经过“炒”、“碾”、“馏”等三道工序后便可进行压榨了。用薄棉纱把芝麻包严,放进直径约30厘米的铁环内压实,形成一个个圆形的饼状物后,再嵌进长约1.5米的油槽内进行压榨。这时就需要一个壮劳力了,只见他抡起八磅锤,双臂青筋暴突,在“嘿哟嘿哟”节奏中一锤锤砸上木楔,靠木楔的替换移动把麻饼挤紧压实……过不了多久,从麻饼上便渗出晶亮的油珠来,如同工人们身上滚动的汗珠,一颗颗滴落……
  由于二叔在油坊里做工,我便有了经常去玩的机会。在油坊里,我不断收获着喜悦,有时是一个冒着热气的烤红薯,有时是一块香脆的麻饼,甚至有一次,当我端着饭碗去时,二叔给我滴了几滴刚榨出的香油,那滋味我现在仍然难以忘怀。要知道,那时候人们拌菜用香油,都是用筷子伸到油瓶中再迅速抽出来,蘸几滴,就能调出一家人的菜肴了,一瓶香油能吃上一年。条件差一点的家庭甚至只是空点一下,并没有蘸到油滴,画饼充饥而已,但孩子们仍吃得津津有味。
  家乡的香油选用本地特产歪头芝麻和古井水,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清香醇正、微红透明、含水量小、久存不腐的特点,成为远近闻名的特产。但由于是纯手工压榨,产量低,不能大规模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机械化榨油设备面前逐渐走向衰落。
  如今,家乡仅剩下两家香油坊在勉强维持,但也更新了半自动化的设备,那传统的生产工艺被淘汰,可怎么吃,都找不到家乡香油那纯正的滋味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妻子小我五岁,1996年带着两个刚上小学的儿子来到我工作的县城,结束了我们家两地分居的生活。  妻子先后任县教育局副局长、局长,工作认真,成绩斐然。她不仅工作干得好,家庭也经营得好。她为了用自己的生活行为引导孩子,坚持不请保姆,一家人的生活瑣碎由她操持,两个孩子上小学、初中时,每天早起晚睡,早上摸黑给孩子做饭,晚上很晚还给孩子辅导、检查作业,好辛苦。  孩子们陆续上了高中,开始住校。妻子把关爱的重
期刊
一帮喜欢木心的人,相约周末去乌镇游学。在火车上,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起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一路,读着先生言简意赅的文字,咀嚼着韵味隽永的妙语,文中不仅有博闻强记的知识,也有独出心裁的观点和火花四溅的智慧,每每读来情不自禁地击节再三,对木心佩服得钦敬有加。  因读书结缘的乌镇书友宝宝蓝热情地帮我们订房间、订门票、预约参观的时间,来来回回地接送我们,还为我们一行讲解介绍乌镇的历史文化,对这份沉甸甸的情谊
期刊
“叮哚,叮哚,叮叮哚!”货郎的宝贝铁板敲起来了!  货郎挑子的货架上,物品繁多,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色彩。既有剪刀、锥子、顶针、丝线、鱼钩、瓷器等生活日用品,又有布娃娃、气球、玻璃球、万花筒、水枪等小玩具,还有女孩专用的漂亮纽扣、木梳、发夹、毛线、香包等。当然,货架上盖着个竹篾盘,盘里躺着又圆又大的麦芽糖,那是所有小孩的最爱,让大伙的眼睛发亮,唾津潜溢。  为了激发小孩的购买欲,狡黠的货郎往往会用小刀
期刊
当世界安静下来的时候,我知道你睡着了,宝贝。粉嘟嘟的小脸,憨憨的,萌萌的。就在刚才,还上蹿下跳,故意裹着被子滚下床去,一脸的怪笑,几次惹怒了我,我还啪啪地狠狠扇了小脚几个巴掌。  你睡着的样子很可爱:横七竖八,一只小脚伸着的,一只小脚搭在被子上。小脸侧趴在被子上,睡得很香。我忍不住将你抱起来,将你稳稳妥妥地摆好睡姿,这样又在我旁边沉沉地睡着了。不一会儿,你一个翻身,睡姿又横七竖八的。我无奈看着你那
期刊
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有个出场不是很多但很特别的女子,叫邢岫烟。  岫烟是和宝琴同时出场,可两人受到的礼遇却截然不同。岫烟是随父母投奔邢夫人而来的,她“父母偏是酒糟透之人,于女儿分中平常”。六十三回中她对宝玉说“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想来寺庙必是远离集市之处,如不是家境果真贫寒之至,断不能赁庙而居。而宝琴则正相反,出身于世代皇商,因其父在世时将其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则其兄薛蝌带
期刊
老师给同学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要求每一位同學,放学回家给母亲洗一次脚。  第一个同学这样写的:放学回家,我就忙着给母亲烧洗脚水,然后,用手试了试温度,感觉不烫,就倒进盆里端到母亲跟前。我对母亲说:“妈妈,来,我来给您洗洗脚。”母亲说:“快去一边吧,你妈还没老到那个程度,等你妈老了再洗也不迟。快去写你的作业吧!”我看母亲这样,就去写作业了。但我感到心里很不好受!为什么母亲总是把眼睛盯在我写不写作
期刊
春末,轻风裹走了最后一丝春寒,到处都暖融融的。  我沿着公园的小径,朝着远处一片唯一还盛开着的沙果花走去。还有几米远,向右拐,再走十几步就到了。前面有两个老人,看上去大概有七十多岁,一前一后走得很慢,后面的是个老婆婆,前面像是她的老伴儿。小径很窄,他们年迈的步履有些蹒跚,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跟在后面,心想他们也是想去看看沙果花儿吧?走至拐弯处,老婆婆果真被那一树树茂密的花儿吸引了,她喊住前边的老伴儿,
期刊
八十八岁的老父亲最近又因脑梗住院。十五年来,已经第四次脑梗了。住院三天后,病情略见好转,老父亲情绪高涨,每天喜滋滋的。看到单间病房里阳光明媚,东瞅瞅,西望望,整理整理被子床单,看一会儿电视节目。又见好了一些时,坐在轮椅上,这走走,那儿看看,像个孩子。每逢护士注射打针,都要大声感谢,还高高举起右手,表示谢意,怪模怪样的。性情固执的父亲,住院后却非常听话,配合治疗。由于说话、吞咽困难,我陪他说话,他费
期刊
小妹妹在广州给我打电话说:“大姐,我想小伯。”她在电话那边哭,我在电话这边哭,我没有办法安慰小妹妹,我们都想去世的小伯,小伯是我们的——妈妈。  小伯活着的时候,永远在梯田里忙,把辣椒种成辣椒树。永远在猪圈里喂猪,伺候母猪下崽。卖钱送我读书、买花衣服,长大了。我长翅膀飞了,小伯永远伺候她的孙女和孙子,小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地劳动。四年前,我的小伯走了,农历二月十一日是她的忌日,我心如刀绞,只
期刊
校园春来早,课间,无意间瞥见了窗外满树满树的槐花!  嫩绿的枝叶间,一串串、一串串的槐花啊,白中透着一抹绿意,娇嫩无比,正在随风微微颤动呢,如小姑娘般羞涩浅笑,躲躲藏藏,一股甜丝丝的香气也随风飘来。我赶紧呼来学生一起观赏,大家挤在窗边叽叽喳喳,快乐无比。我便和他们讲起了小时候采食槐花的事,大家听得兴致极高,一高个儿的学生欲举手去摘,我连忙呼住,怕他不留神摔下三楼去,提醒他们放学到校园其他地方去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