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不同采血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
以某院住院部2010年1月~2013年10月的4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静脉血检验结果作为观察组,将末梢血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随后对观察组、对照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RBC、Hct、PLT、Hb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WBC方面,观察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V、MCHC、MCH方面,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静脉血标本而言,末梢血标本的检测质量控制难度更高,所以应尽量选择静脉血标本,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式 临床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00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70-01
血常规检验能够帮助医生了解血细胞的形态、数目、结构等的现实状况,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实验室检验中最为常见的项目之一。一般来说,血常规检验主要采集患者的末梢血、静脉血、动脉血,其中的前两种最为常用。不过到目前为止,对于末梢血液的临床应用价值依然没有达成一致。本次研究对静脉、末梢采血两种方式的血常规检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讨论来总结不同采血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某院住院部2010年1月~2013年10月的4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00例,女性患者20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8.5±5.5)岁。全部患者同时行静脉血、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将静脉血检验结果作为观察组,将末梢血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全部患者均于早晨抽取8ml靜脉血,先将抗凝剂——枸橼酸钠加入血液试管内,随后以转速3000r/min对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试管进行5min的离心,最后将所得血清放入-20℃的冰箱内保存备用。另外,采集患者手指末梢血液标本,将标本置入抗凝管中并行血常规检验,以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
1.2.2 血常规检验。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检验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专用试剂包(制造商为库尔特公司)。在仪器稳定的状态下,根据试剂盒中的操作步骤说明进行血细胞检验。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4.0~10.0)×109/L(4000~1000/mm3);红细胞压积正常参考范围:男性0.40~0.50(40~50%),女性0.37~0.45%(37~45%);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范围:(100~300)×109/L(10~30万/mm3)。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MCH)检验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专用试剂包(瑞典生产,型号为AC 910)。MCV正常值为81~93fl;Hb正常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MCHC正常值320~360g/L(33~37%);MCH正常值27~34pg。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检测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3 讨论
目前,临床血常规检验主要包括八大项目。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WBC在静脉血液中的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液(P<0.05),临床研究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末梢血管腔更为狭窄、局部温度更低,血液成分更容易沉淀引起的。而静脉血液中的RBC、Hct、PLT、Hb水平则明显高于末梢血液(P<0.05),可能是采集末梢血标本时需挤压血管,易产生PLT的聚集或损耗,使组织液被更多的挤出,一方面对标本液形成了稀释,另一方面也引起了RBC、Hct的下降问题。
综上所述,相对于静脉血标本而言,末梢血标本的检测质量控制难度更高,所以应尽量选择静脉血标本,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冯刚.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各项指标差异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9):132-132
[2] 鲜胜.两种血液样本对血常规结果影响的对照分析[J].医学信息,2013,(6):198-198
[3] 常青云.影响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2933-2935
[4] 袁立彦.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18):3669-3670
方法:
以某院住院部2010年1月~2013年10月的4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静脉血检验结果作为观察组,将末梢血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随后对观察组、对照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RBC、Hct、PLT、Hb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WBC方面,观察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V、MCHC、MCH方面,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静脉血标本而言,末梢血标本的检测质量控制难度更高,所以应尽量选择静脉血标本,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式 临床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00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70-01
血常规检验能够帮助医生了解血细胞的形态、数目、结构等的现实状况,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实验室检验中最为常见的项目之一。一般来说,血常规检验主要采集患者的末梢血、静脉血、动脉血,其中的前两种最为常用。不过到目前为止,对于末梢血液的临床应用价值依然没有达成一致。本次研究对静脉、末梢采血两种方式的血常规检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讨论来总结不同采血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某院住院部2010年1月~2013年10月的4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00例,女性患者20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8.5±5.5)岁。全部患者同时行静脉血、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将静脉血检验结果作为观察组,将末梢血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全部患者均于早晨抽取8ml靜脉血,先将抗凝剂——枸橼酸钠加入血液试管内,随后以转速3000r/min对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试管进行5min的离心,最后将所得血清放入-20℃的冰箱内保存备用。另外,采集患者手指末梢血液标本,将标本置入抗凝管中并行血常规检验,以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
1.2.2 血常规检验。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检验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专用试剂包(制造商为库尔特公司)。在仪器稳定的状态下,根据试剂盒中的操作步骤说明进行血细胞检验。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4.0~10.0)×109/L(4000~1000/mm3);红细胞压积正常参考范围:男性0.40~0.50(40~50%),女性0.37~0.45%(37~45%);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范围:(100~300)×109/L(10~30万/mm3)。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MCH)检验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专用试剂包(瑞典生产,型号为AC 910)。MCV正常值为81~93fl;Hb正常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MCHC正常值320~360g/L(33~37%);MCH正常值27~34pg。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检测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3 讨论
目前,临床血常规检验主要包括八大项目。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WBC在静脉血液中的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液(P<0.05),临床研究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末梢血管腔更为狭窄、局部温度更低,血液成分更容易沉淀引起的。而静脉血液中的RBC、Hct、PLT、Hb水平则明显高于末梢血液(P<0.05),可能是采集末梢血标本时需挤压血管,易产生PLT的聚集或损耗,使组织液被更多的挤出,一方面对标本液形成了稀释,另一方面也引起了RBC、Hct的下降问题。
综上所述,相对于静脉血标本而言,末梢血标本的检测质量控制难度更高,所以应尽量选择静脉血标本,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冯刚.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各项指标差异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9):132-132
[2] 鲜胜.两种血液样本对血常规结果影响的对照分析[J].医学信息,2013,(6):198-198
[3] 常青云.影响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2933-2935
[4] 袁立彦.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18):3669-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