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内常常感叹会展业人才青黄不接,院校培养的会展专业学生不堪使用,其实这与当今高等教育的现状有关。会展行业属于操作性行业,注重的是实操经验,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属于学历教育而非技能教育,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院校对人才的要求并不完美契合,这是企业抱怨无人可用,毕业生无法在本行业就业这种矛盾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教育体制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这种两头为难的情况,还需要校企双方从改变对人才培养的心理预期着手。
近日,一则关于海外留学六年花费近两百万,归国首份工作底薪仅两千的新闻引发热议,网络上充斥着关于留学究竟值不值的讨论。其实,这样的讨论伴随着中国学历教育层次的提升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学历层次人才越来越多,脱去了象牙塔光环的高学历者不再物以稀为贵,而成为“烂大街”的货色,今天的留学生所面临的尴尬情况一如十年前的本科生与五年前的研究生所面临的情况——高投入、低产出带来的心理落差和对高等教育的失望。十几年前开始,由于国内大学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薪资市场行情越来越低,致使读书无用论曾一度甚嚣尘上。虽然多年的实践表明,读书无用论是短视的、错误的,但是留学生的待遇走低再次向社会发出了信号:高学历的优势已逐渐消失,这要求整个社会无论是求职者或者用人单位、高等学府改变一些原有的心态。对于会展业来说,这种改变更显迫切。
本刊曾多次组织会展业校企合作方面的对话论坛,几乎每次都演变成校企双方互相辩论甚至互相批驳指责的舞台,企业埋怨学校培养的人不能用,院校指责企业待遇差对毕业生缺乏包容。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只是角度不同、利益诉求不同,自然各执一词,但是从行業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各说各话的情况对行业人才的发展极为不利,必须达成“和解”。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意识到,高等教育是学历教育和通才教育,要想让每一个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适应会展行业的每一个岗位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必须给毕业生一定的锻炼机会、适应周期和成长空间。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是为整个行业储备人才和后续力量。如果每个企业都不给新人机会,那么那些经验丰富的可供企业挖的“墙角”又从哪来呢?当然,企业需要发展就要考虑成本,希望招聘的员工招之能用这没有什么错,但是要从长远考虑,可以合理分配不同层次员工的比例。对于院校来说,也不要抱怨企业给出的待遇低,必须要引导学生目光放长远、不要一毕业就想着做策划师和项目经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研究生、留学生尚吃不开,会展学生为何不能放低身段从基层干起?在通才教育模式下,职业的选择也已经打破专业的壁垒,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会展专业学生选择其他行业就业,也会有更多其他专业学生进入会展行业从业。而且市场经济行情下的就业流动容易而且频繁,三五年后,当初那批不在会展行业就业并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可能再次选择会展行业,而这个时候的职位也将有更多、更高的可能。
当校企双方都改变原有的心态,认清现实,才能解除双方的隔阂和当前的矛盾,增加人才供给。企业要给会展毕业生成长的机会,院校不要盯着毕业生最初的待遇,总而言之,目光要放在五年乃至十年后。
近日,一则关于海外留学六年花费近两百万,归国首份工作底薪仅两千的新闻引发热议,网络上充斥着关于留学究竟值不值的讨论。其实,这样的讨论伴随着中国学历教育层次的提升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学历层次人才越来越多,脱去了象牙塔光环的高学历者不再物以稀为贵,而成为“烂大街”的货色,今天的留学生所面临的尴尬情况一如十年前的本科生与五年前的研究生所面临的情况——高投入、低产出带来的心理落差和对高等教育的失望。十几年前开始,由于国内大学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薪资市场行情越来越低,致使读书无用论曾一度甚嚣尘上。虽然多年的实践表明,读书无用论是短视的、错误的,但是留学生的待遇走低再次向社会发出了信号:高学历的优势已逐渐消失,这要求整个社会无论是求职者或者用人单位、高等学府改变一些原有的心态。对于会展业来说,这种改变更显迫切。
本刊曾多次组织会展业校企合作方面的对话论坛,几乎每次都演变成校企双方互相辩论甚至互相批驳指责的舞台,企业埋怨学校培养的人不能用,院校指责企业待遇差对毕业生缺乏包容。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只是角度不同、利益诉求不同,自然各执一词,但是从行業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各说各话的情况对行业人才的发展极为不利,必须达成“和解”。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意识到,高等教育是学历教育和通才教育,要想让每一个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适应会展行业的每一个岗位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必须给毕业生一定的锻炼机会、适应周期和成长空间。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是为整个行业储备人才和后续力量。如果每个企业都不给新人机会,那么那些经验丰富的可供企业挖的“墙角”又从哪来呢?当然,企业需要发展就要考虑成本,希望招聘的员工招之能用这没有什么错,但是要从长远考虑,可以合理分配不同层次员工的比例。对于院校来说,也不要抱怨企业给出的待遇低,必须要引导学生目光放长远、不要一毕业就想着做策划师和项目经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研究生、留学生尚吃不开,会展学生为何不能放低身段从基层干起?在通才教育模式下,职业的选择也已经打破专业的壁垒,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会展专业学生选择其他行业就业,也会有更多其他专业学生进入会展行业从业。而且市场经济行情下的就业流动容易而且频繁,三五年后,当初那批不在会展行业就业并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可能再次选择会展行业,而这个时候的职位也将有更多、更高的可能。
当校企双方都改变原有的心态,认清现实,才能解除双方的隔阂和当前的矛盾,增加人才供给。企业要给会展毕业生成长的机会,院校不要盯着毕业生最初的待遇,总而言之,目光要放在五年乃至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