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开放大学的教育逐步走向社会,开放大学的生存环境也开始面对一系列的竞争。开放大学的大众化教育进度的加快使得开放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认清自己的竞争优势,打造自己的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正确地评价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开放大学的快速发展为研究背景,在广泛收集相关文献,研究相关结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开放大学 核心竞争力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31-02
一、研究背景
最近几年来,隨着我国开放大学的不断发展,其所承担的社会教育任务不断增多,其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它还承担着相关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随着大学的普及,开放大学也已经将自己的定位转变为社会继续教育的“知识库”,是一个面对社会人的一个再学习基地。不同领域与区域的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继续教育需求,不同地方的开放大学之间也面临着竞争与压力。一方面,网络环境的优化,网上教育资源的增多,意味着人们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开放大学在社会发展当中,所需要担当的继续教育任务也会逐步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这种差异性就往往可以体现出一个开放大学的竞争力所在,正是显示自己核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开放大学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开始面对更多的竞争。
社会的发展对于开放大学的影响表现为社会的直接或间接介入,这个社会的介入即给开放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开放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这个机遇表现为开放大学可以通过更多的市场手段来分配教育资源,优化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开放大学的教学收益。另一方面,过多的社会化也会使学生入学的目标变得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如果不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让开放大学去面对这些挑战,认清和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可能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初,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第一次将“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提出来,自此以后,学术界开始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就目前而言,国外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存在以下几种观点:资源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一种特殊资源,这种特殊的资源可以使得其他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者是活纳菲尔特和潘罗斯;能力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斯比和克里斯蒂森;资产论,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核心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消费者剩余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核心价值的体现,表现出来就是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制度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一个企业的所有机制与体制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创新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企业能够不断创新管理,不断创新营销。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直到上纪末,我国才开始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焦点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如何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与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定量评价等方面。
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方面,与国外的学者一样,国内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层面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能力整合观点,赖德胜和武向荣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定义,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显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构成要素观点,这种观点的支持者都以实际的办学情况作为研究出发点,进而提出高校核心竞争力模型。核心能力观点,大多数的研究者以及高校的管理者都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高校的一种核心要素来看待。本文结合前人的观点,认为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开放大学通过整合内部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竞争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无法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所超越。
三、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开放大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开放大学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起来。
(一)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开放大学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其交互作用的结果。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一方面由大学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科建设情况以及教育基础设施等决定,又受到了外部经济政策、教育的管理制度以及市场的供求状态等。因此,在设计相关的模型时,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完全整性,需要將这个系统内部的尽可能多的要素体系出来,而且,一定要保证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保证模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就必须具有系统性,这样才可能使得最后的模型具有客观性与合理性。
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指标设置时应该注意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尽量避免在指标的定义上产生歧义。另外,指标的设计也需要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指标数据要比较容易取得,这些数据应该是以权威机构的数据或者可以实地调查的数据为主。指标数据在实际的具体收集过程当中,也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便于指标的统计与规范化分析。
3.动态性原则。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具有动态性,是随着时间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如果仅仅从静态的角度去考量,往往无法真实地反映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规律。因此,要评价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从动态的层面上去观察。在指标设计过程当中,要根据相关的教育制度进行指标的修正,按照最新的文化对指标进行调整,以求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4.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在长时间的办学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也复杂和多样。而且,这种能力一般不会被其他的大学在短时间内学会或得超越,因此,这种能力也往往有些方面难以用简单的数字或者语言去进行归纳与描述,这种无法直接进行量化的因素对于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这些无法进行量化的方面,就必须以定性的指标来进行描述,再加上可以量化的指标,正好可以将整个开放大学的核心競争力体现出来,让整个评价体系更加的客观与完整。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再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将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相关指标构建如下表:
(三)模型权重确定
基于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运用专家咨询法及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评价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在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来。这种方法将被评价的问题分解成为多个层,是一种多层次的权重解析方法。这种方法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利用相当少的定量信息,便可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把整个分析过程纯数学化,这种方法将多目标,多维度或多结构的复杂问题进行了简化,是一个简便的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包括了几个基本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层次结构模型。这个层次结构模型包括了目标层(或者称为最高层),准则层(中层的一层或者几层),还有就是方案层(也可称为最低层)。其次,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从第二个层次开始,依次采用成对比较的方法,用1-9比较尺度构建判断矩阵,直到最后一层,然后,计算它们的权向量并在此做一致性检验。每一个成对的判断矩阵都需要计算其最大特征根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采用一致性等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就是计算组合权重并再做一次组合的一致性检验。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确定是构建该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工作。在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之下,研究采用了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2014-2015年度委托课题结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14G3304W]
参考文献:
[1] 杜月云,蔡香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2(3):59-61
[2] 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7):42-43
[3] 张厚集,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計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司瑜.当代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6(10):3-5
[5] 何小陆.关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80-82
[6] 宣勇,鲍健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管理模式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2006(3):82-85
[7] 孙勇.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3):11-14
[8]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9] 苏芸,胡宜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8(l):39-42
[10] 刘松先.基于波特竞争模型的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23-25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2)
[作者简介:吕晨钟,教授,博士,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职业教育;龚福鹏,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柳菲,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张邦剑,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责编:纪毅)
关键词:开放大学 核心竞争力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31-02
一、研究背景
最近几年来,隨着我国开放大学的不断发展,其所承担的社会教育任务不断增多,其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它还承担着相关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随着大学的普及,开放大学也已经将自己的定位转变为社会继续教育的“知识库”,是一个面对社会人的一个再学习基地。不同领域与区域的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继续教育需求,不同地方的开放大学之间也面临着竞争与压力。一方面,网络环境的优化,网上教育资源的增多,意味着人们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开放大学在社会发展当中,所需要担当的继续教育任务也会逐步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这种差异性就往往可以体现出一个开放大学的竞争力所在,正是显示自己核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开放大学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开始面对更多的竞争。
社会的发展对于开放大学的影响表现为社会的直接或间接介入,这个社会的介入即给开放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开放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这个机遇表现为开放大学可以通过更多的市场手段来分配教育资源,优化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开放大学的教学收益。另一方面,过多的社会化也会使学生入学的目标变得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如果不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让开放大学去面对这些挑战,认清和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可能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初,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第一次将“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提出来,自此以后,学术界开始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就目前而言,国外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存在以下几种观点:资源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一种特殊资源,这种特殊的资源可以使得其他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者是活纳菲尔特和潘罗斯;能力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斯比和克里斯蒂森;资产论,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核心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消费者剩余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核心价值的体现,表现出来就是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制度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一个企业的所有机制与体制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创新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企业能够不断创新管理,不断创新营销。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直到上纪末,我国才开始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焦点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如何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与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定量评价等方面。
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方面,与国外的学者一样,国内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层面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能力整合观点,赖德胜和武向荣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定义,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显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构成要素观点,这种观点的支持者都以实际的办学情况作为研究出发点,进而提出高校核心竞争力模型。核心能力观点,大多数的研究者以及高校的管理者都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高校的一种核心要素来看待。本文结合前人的观点,认为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开放大学通过整合内部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竞争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无法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所超越。
三、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开放大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开放大学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起来。
(一)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开放大学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其交互作用的结果。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一方面由大学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科建设情况以及教育基础设施等决定,又受到了外部经济政策、教育的管理制度以及市场的供求状态等。因此,在设计相关的模型时,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完全整性,需要將这个系统内部的尽可能多的要素体系出来,而且,一定要保证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保证模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就必须具有系统性,这样才可能使得最后的模型具有客观性与合理性。
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指标设置时应该注意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尽量避免在指标的定义上产生歧义。另外,指标的设计也需要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指标数据要比较容易取得,这些数据应该是以权威机构的数据或者可以实地调查的数据为主。指标数据在实际的具体收集过程当中,也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便于指标的统计与规范化分析。
3.动态性原则。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具有动态性,是随着时间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如果仅仅从静态的角度去考量,往往无法真实地反映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规律。因此,要评价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从动态的层面上去观察。在指标设计过程当中,要根据相关的教育制度进行指标的修正,按照最新的文化对指标进行调整,以求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4.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在长时间的办学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也复杂和多样。而且,这种能力一般不会被其他的大学在短时间内学会或得超越,因此,这种能力也往往有些方面难以用简单的数字或者语言去进行归纳与描述,这种无法直接进行量化的因素对于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这些无法进行量化的方面,就必须以定性的指标来进行描述,再加上可以量化的指标,正好可以将整个开放大学的核心競争力体现出来,让整个评价体系更加的客观与完整。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再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将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相关指标构建如下表:
(三)模型权重确定
基于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运用专家咨询法及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评价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在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来。这种方法将被评价的问题分解成为多个层,是一种多层次的权重解析方法。这种方法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利用相当少的定量信息,便可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把整个分析过程纯数学化,这种方法将多目标,多维度或多结构的复杂问题进行了简化,是一个简便的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包括了几个基本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层次结构模型。这个层次结构模型包括了目标层(或者称为最高层),准则层(中层的一层或者几层),还有就是方案层(也可称为最低层)。其次,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从第二个层次开始,依次采用成对比较的方法,用1-9比较尺度构建判断矩阵,直到最后一层,然后,计算它们的权向量并在此做一致性检验。每一个成对的判断矩阵都需要计算其最大特征根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采用一致性等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就是计算组合权重并再做一次组合的一致性检验。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确定是构建该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工作。在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之下,研究采用了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2014-2015年度委托课题结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14G3304W]
参考文献:
[1] 杜月云,蔡香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2(3):59-61
[2] 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7):42-43
[3] 张厚集,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計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司瑜.当代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6(10):3-5
[5] 何小陆.关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80-82
[6] 宣勇,鲍健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管理模式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2006(3):82-85
[7] 孙勇.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3):11-14
[8]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9] 苏芸,胡宜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8(l):39-42
[10] 刘松先.基于波特竞争模型的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23-25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2)
[作者简介:吕晨钟,教授,博士,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职业教育;龚福鹏,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柳菲,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张邦剑,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责编: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