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信息资源的共享,新闻信息的传播速读非常快。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该与国内外新闻实事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了解世界、爱好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纯铜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探索、新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国内外新闻;结合
一、英语教学课堂需融入实事新闻
2016年以来,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面二孩”正式实施、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唐山举行、美国总统大选等。作为高校教师应及时关注这些大事的动态,并不失时机地把他们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每次上课前五分钟作为news report时间,要求学生用英语复述新闻报道,其他同学可以及时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课下收集材料时听读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及时把新闻中涉及的最新词汇和术语进行梳理归纳,及时呈现给学生。对于专题性的新闻如:美国总统大选问题、2022北京-张家口联合主办冬季奥运会问题等,教师除了要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还要做足背景知识的收集、课件的制作等准备工作。
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应养成平时注意收集各种新闻素材的习惯,进行分门别类,一旦类似事件发生,教师可从容不迫地用充足的素材从不同角度对事件进行阐释。
二、结合课本内容插入与课本相关的新闻素材
教师平时要注意材料的积累,做有心人,把一些能够联系课文教学的文字或图片材料收集并整理好,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便于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更多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力争找到同课文嫁接的切入点,给课文注入更多的新内容,有针对性地营造课堂教學氛围。比如在讲解中国申办2022冬季奥运会时,为了使大家对体育英语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2008年北京主办的夏季奥运的话题进行课堂讨论。
另外,我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间重温2008中国申奥的英文宣传片,并和英国伦敦2012申奥宣传片、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宣传片进行比对,让学生谈论他们的体会。总之,这些活动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使课堂教学无论从维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得以延伸,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三、指导学生自己收听收看新闻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收看电视,收听英语新闻。而且,不仅由教师提供素材,也要求学生自查资料,追踪最近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校园的大事,或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消息,如体育、旅游、学校生活等,以class presentation或free talk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浓厚了学习英语的氛围。
教师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新闻教学、网址APP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中国日报英文点津网站提供英语新闻学习专栏,内容包括双语新闻、新闻热词、新闻摘注、图片新闻、分类词汇等专题。平时学习中遇到一些表达,如垃圾邮件(spam)、基地组织(al-qaeda)、狗仔队(paparazzo)、票贩子(ticket scalper)、潜规则(casting couch),这些词用英文怎么讲?字典上也查不到,怎么办?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最标准的翻译,使问题迎刃而解。再比如英国BBC广播公司的网站,其提供最新的世界各地简要新闻,题材包罗万象,而且把文字和声音相配套,只要轻轻点击就能反复收听英语资料,对一些新的单词既有发音又有解释,非常适合自学的需要。另外,许多网站主页设有反馈功能,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的contact us(与我们联系)可以帮助相互交换信息,使读者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可适时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由于网络新闻利用了多媒体技术,集合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图像等信息,使新闻成为“图文声像并茂”的数字化新闻,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又可听到声音欣赏动画,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听说能力,形象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的阅读兴趣。
四、不失时机地进行一些新闻英语的导读
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行文特点和文体特征。例如从用词上,新闻英语具有明显的特点。第一,常用词汇有特定的新闻色彩。如:horror一词是新闻标题中长用的词,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动,再如nadir常指“两国关系的最低点”。第二,使用“小词(midget words)”,即简短词,一般为单音节词。如back(支持)、ban(禁止)等。第三,大量使用缩略语。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比如WB(world bank世界银行)、biz(business商业)等。第四,临时造词。为了表达需要和追求新奇,新闻报导常常使用“临时造词、生造词”,即临时创造或拼凑起来的词或词组,例如:Euromart(European market欧洲市场)、haves and have-not(富人和穷人)等。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新闻的规律,提高阅读的效率。
另外教师还应根据考试的需要,就有关新闻题材考查的方法和规律进行辅导。新闻报道往往分为四个部分:标题、消息来源、导语、具体事实细节。教师可利用以往的真题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涉及重要事实、具体细节的确认、多个时间地点与具体事实的搭配、猜测词义、添加标题、归纳中心等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找出命题规律,提高应试技巧。
参考文献
[1] 赵霞,王小平. 新闻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 2004(03)
[2] 李雅萍,张仲德. 新闻英语与专业英语听力教学[J].甘肃科技. 2010(08)
[3] 史杰. 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作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6(07)
[4] 向晓红. 网络英语新闻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结合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1)
[5] 林青.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新闻英语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D]. 闽南师范大学 2015
(作者单位:荆州教育学院)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国内外新闻;结合
一、英语教学课堂需融入实事新闻
2016年以来,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面二孩”正式实施、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唐山举行、美国总统大选等。作为高校教师应及时关注这些大事的动态,并不失时机地把他们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每次上课前五分钟作为news report时间,要求学生用英语复述新闻报道,其他同学可以及时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课下收集材料时听读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及时把新闻中涉及的最新词汇和术语进行梳理归纳,及时呈现给学生。对于专题性的新闻如:美国总统大选问题、2022北京-张家口联合主办冬季奥运会问题等,教师除了要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还要做足背景知识的收集、课件的制作等准备工作。
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应养成平时注意收集各种新闻素材的习惯,进行分门别类,一旦类似事件发生,教师可从容不迫地用充足的素材从不同角度对事件进行阐释。
二、结合课本内容插入与课本相关的新闻素材
教师平时要注意材料的积累,做有心人,把一些能够联系课文教学的文字或图片材料收集并整理好,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便于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更多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力争找到同课文嫁接的切入点,给课文注入更多的新内容,有针对性地营造课堂教學氛围。比如在讲解中国申办2022冬季奥运会时,为了使大家对体育英语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2008年北京主办的夏季奥运的话题进行课堂讨论。
另外,我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间重温2008中国申奥的英文宣传片,并和英国伦敦2012申奥宣传片、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宣传片进行比对,让学生谈论他们的体会。总之,这些活动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使课堂教学无论从维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得以延伸,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三、指导学生自己收听收看新闻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收看电视,收听英语新闻。而且,不仅由教师提供素材,也要求学生自查资料,追踪最近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校园的大事,或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消息,如体育、旅游、学校生活等,以class presentation或free talk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浓厚了学习英语的氛围。
教师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新闻教学、网址APP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中国日报英文点津网站提供英语新闻学习专栏,内容包括双语新闻、新闻热词、新闻摘注、图片新闻、分类词汇等专题。平时学习中遇到一些表达,如垃圾邮件(spam)、基地组织(al-qaeda)、狗仔队(paparazzo)、票贩子(ticket scalper)、潜规则(casting couch),这些词用英文怎么讲?字典上也查不到,怎么办?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最标准的翻译,使问题迎刃而解。再比如英国BBC广播公司的网站,其提供最新的世界各地简要新闻,题材包罗万象,而且把文字和声音相配套,只要轻轻点击就能反复收听英语资料,对一些新的单词既有发音又有解释,非常适合自学的需要。另外,许多网站主页设有反馈功能,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的contact us(与我们联系)可以帮助相互交换信息,使读者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可适时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由于网络新闻利用了多媒体技术,集合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图像等信息,使新闻成为“图文声像并茂”的数字化新闻,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又可听到声音欣赏动画,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听说能力,形象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的阅读兴趣。
四、不失时机地进行一些新闻英语的导读
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行文特点和文体特征。例如从用词上,新闻英语具有明显的特点。第一,常用词汇有特定的新闻色彩。如:horror一词是新闻标题中长用的词,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动,再如nadir常指“两国关系的最低点”。第二,使用“小词(midget words)”,即简短词,一般为单音节词。如back(支持)、ban(禁止)等。第三,大量使用缩略语。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比如WB(world bank世界银行)、biz(business商业)等。第四,临时造词。为了表达需要和追求新奇,新闻报导常常使用“临时造词、生造词”,即临时创造或拼凑起来的词或词组,例如:Euromart(European market欧洲市场)、haves and have-not(富人和穷人)等。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新闻的规律,提高阅读的效率。
另外教师还应根据考试的需要,就有关新闻题材考查的方法和规律进行辅导。新闻报道往往分为四个部分:标题、消息来源、导语、具体事实细节。教师可利用以往的真题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涉及重要事实、具体细节的确认、多个时间地点与具体事实的搭配、猜测词义、添加标题、归纳中心等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找出命题规律,提高应试技巧。
参考文献
[1] 赵霞,王小平. 新闻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 2004(03)
[2] 李雅萍,张仲德. 新闻英语与专业英语听力教学[J].甘肃科技. 2010(08)
[3] 史杰. 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作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6(07)
[4] 向晓红. 网络英语新闻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结合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1)
[5] 林青.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新闻英语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D]. 闽南师范大学 2015
(作者单位:荆州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