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酸性天然气与水体系内超临界-气-液-水合物多相平衡,构建了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的多组分流体多相平衡模型.为了提高其鲁棒性和计算精度,提出了相态稳定性判别的热力学判据和相组成分析的约束优化模型;考虑分子间非对称相互作用,建立了改进的Peng-Robinson状态方程,提出了统一的气体多参数平衡常数关系式,构建了不同相态中的逸度模型;建立了CH4+ CO2+ H2S+H2O体系的相平衡实验数据库,提出了对相平衡模型参数进行同步确定的多参数非线性拟合算法.与传统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的收敛性更好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美国加利福尼亚947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酸性天然气与水体系内超临界-气-液-水合物多相平衡,构建了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的多组分流体多相平衡模型.为了提高其鲁棒性和计算精度,提出了相态稳定性判别的热力学判据和相组成分析的约束优化模型;考虑分子间非对称相互作用,建立了改进的Peng-Robinson状态方程,提出了统一的气体多参数平衡常数关系式,构建了不同相态中的逸度模型;建立了CH4+ CO2+ H2S+H2O体系的相平衡实验数据库,提出了对相平衡模型参数进行同步确定的多参数非线性拟合算法.与传统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的收敛性更好、计算误差更小.
其他文献
选取青海油田尕斯库勒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轻质原油,开展了热动力学分析实验并计算了原油氧化的活化能;通过原油静态氧化实验模拟了多孔介质中原油的氧化过程,通过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与气相色谱联用对比了原油低温氧化前后的组分变化;将减氧空气动态驱替实验与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分析了减氧空气驱原油动用程度.原油氧化全过程可划分为轻烃挥发、低温氧化、燃料沉积与高温氧化4个阶段,高温氧化阶段所需活化能最大,燃料沉积段所需活化能次之,低温氧化段所需活化能最低;参与反应气体中的氧浓度与反应所需活化能呈负相关,氧浓度
准噶尔盆地周缘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期变形.晚古生代,天山—阿尔泰山—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隆升,形成盆-山构造雏型;晚二叠世—侏罗纪,盆地周缘发育走滑断层,如:西北缘的乌夏断层、克百断层、红车断层等走滑断层,东北缘的红岩断层、克拉美丽断层、白家海断层等走滑断层,南缘的高泉断层、艾卡断层、南安集海断层、后峡拉分盆地等走滑构造.无论是从构造变形的运动学机制分析还是考虑构造变形时间的一致性,晚二叠世—侏罗纪准噶尔盆地周缘均发育右旋走滑断层.新生代天山再次隆升,南缘发育逆冲断层,与中生代构造叠加,形成“
提出了一种利用非弹性伽马射线与俘获伽马射线组合定量表征快中子散射截面(σf)的方法,从而基于三探测器脉冲中子测井技术实现了注CO2稠油储集层含气饱和度的评价,分析了评价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模拟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结合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研究了σf与CO2饱和度的响应关系,并建立饱和度解释模型,分析了地层温度压力、稠油密度、井眼流体及储集层CH4含量对CO2饱和度评价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次生伽马信息组合对σf进行表征可以消除地层岩性的影响;井眼流体与储集层CH4含量是影响CO2饱
针对页岩油压裂井普遍采用焖井投产的压后生产管理制度,提出一套井筒-裂缝网络-基质油水两相流动耦合的焖井压降模型.模型考虑了压裂停泵后的井筒续流、缝网窜流、基质渗吸换油效应,模拟获得的压降导数双对数曲线呈现出“W”型的形态特征,反映了井筒-裂缝网络-基质间的油水置换规律,并按照焖井时间顺序被划分为8个主控阶段.研究表明:焖井压降初期井筒续流占主导;焖井压降早期受裂缝系统窜流和滤失控制,裂缝持续闭合;焖井压降中期为基质渗吸换油控制阶段,压裂液滤失与基质换油逐渐平衡;焖井压降晚期为油藏边界控制阶段,压裂液滤失速
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等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中组合(马家沟组马五10-马五5亚段)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微相组合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中组合发育蓝细菌钙化作用形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主要由叠层石、凝块石、核形石微生物坪及微生物丘建造组成.其空间展布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及“区位性”特征:微生物坪受层序旋回及沉积相交控制,主要形成于马五5亚段、马五6亚段的潮坪环境,单层厚度为2~3 m,马五5亚段微生物坪发育在海侵初期的碳酸盐岩-膏盐岩转换界面附近,主要分布在
为了研究石蜡和水合物混合生成段塞的结构、组成和分解特征,在准静态条件下,从油包水乳状液中获得了3块二氧化碳水合物与石蜡形成的段塞.粉末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实验室制备的段塞中含有蜡和气体水合物;热容量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实验表明,在环境压力下段塞中气体水合物的主要成分在268 K左右开始分解,该温度比相同压力下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平衡温度高,说明在低于冰熔点温度(273.2 K)下,段塞中的气体水合物可以有效地自我保护;通过显微观察段塞中水合物的分解过程发现,样品中的气体以小气泡的形式析出,而水合物颗粒本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射流压力和温差的协同破岩机制,建立了热流固耦合岩石应力计算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SC-CO2、水和氮气射流的流场和岩石应力随喷距的变化.随着喷距增加,SC-CO2射流压力减小,射流温差增大;SC-CO2射流压力高于氮气射流,与水射流相差不大;无因次喷距大于10时,SC-CO2射流温差分别约是水和氮气射流的5倍和2.5倍以上;更大的温度应力是SC-CO2射流破岩效果优于水和氮气射流的主要原因,SC-CO2射流时有更大的岩石应力、有效破岩喷距和破岩面积;喷距较小时S
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同步岩心驱替实验直观呈现乳液在人造砂岩岩心中的赋存状态,并通过一系列定量化图像处理方法,对孔隙中乳液的赋存特征以及调驱机理进行评价.实验研究表明:①乳液在岩心中里球形分布,其球形度与剩余油具有显著差异,可以将球形度作为特征参数对乳液进行识别;②特定尺寸的乳液更倾向于在特定尺寸的孔隙中赋存,当乳液体积小于孔隙占有率下限与对应孔隙体积乘积时将无法有效滞留在孔隙中发挥调剖作用,在进行乳液调驱时,需要根据储集层孔隙分布设计合理的乳液粒径;③实验岩心条件下,通过乳液调驱作
2021年9月24日,在中国石油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上,中国石油发布了“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百万吨乙烷制乙烯成套技术”等十大科技创新成果.rn①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初步创立中国陆相页岩油富集理论,研发陆相页岩油“甜点”综合评价技术,创新页岩油水平井优快钻井、细分切割体积压裂及工厂化作业模式.有效指导和推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松辽盆地古龙、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等陆相页岩油勘探突破与规模建产.rn②百万吨级乙烷制乙烯成套技术.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大型乙烷制乙烯成套
基于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综合野外观测、典型页岩油区解剖、富有机质页岩样品分析与测试等,对比中美海相与陆相盆地页岩油地质、工程特征的差异性,提出并分析针对中国典型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陆相与海相页岩油的区别、中低成熟度与中高成熟度、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源储与源盖、地质与工程、选区与选甜点标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8个方面.综合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渤海湾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