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制度全覆盖才能让“老虎”“苍蝇”无处遁形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启动两轮中央巡视组巡视工作。一大批手握重权、身居要职的官员落马,显示了中央高层惩贪反腐、澄清吏治的决心,而不少高官频频落马与中央巡视组巡视反腐有着直接关联,巡视制度在惩贪反腐上的确功不可没,真正做到了既打“老虎”,又打“苍蝇”。
  中央巡视组是中央直接派出的负责对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巡视监督的专门机构,类似于古代的“钦差大臣”和“八府巡按”。巡视是党章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早在1996年1月,中共中央在十四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作出“选派部级干部到地方和部门巡视”的部署,中纪委随后启动巡视制度。2003年中央巡視制度正式运行,并迅速覆盖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2004年,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也都设立了巡视机构,组建了专职巡视队伍。巡视制度建立之初的确被不少声音质疑和担心会演变成“走过场”。近年来随着巡视制度在实践中的日臻完善,并迅速扩大了巡视的领域和对象,中央巡视组所到之处公众好评如潮。陈良宇、侯伍杰、徐国健、李宝金、杜世成、何闽旭等一些高官腐败案件的部分线索,最早都是由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并向有关部门及时反馈的。目前,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门巡视机构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监督。
  中央要求,巡视组要明确自身定位,履行监督责任,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巡视组的职责任务就是发现和反映腐败线索,“只报告不办案”,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只报告不办案”的原则要求巡视组明确工作重点,重视发现问题,而不是去处理具体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巡视组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又不致发生职能越位。中纪委副书记张军在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时解释,巡视和办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工作,其主体、程序、手段和法规依据等都不相同。任何一个机关和部门的职责都有边界。巡视组的职责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这是巡视工作条例的规定。这一规定是科学的,既体现了党内监督的内部分工,也体现了对监督权的制约,同时,这一分工也更有利于巡视组集中精力和时间发现问题线索。办案有专门机关负责。巡视与办案职责界定明确,各管一段,各司其职,有利于形成反腐败的强大合力。张军强调,巡视组“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客观如实的报告就是渎职”。
  巡视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发现和反映腐败线索是巡视制度的重要功能。已正式运行多年的党内巡视机制,在最近两轮巡视中回归到它最主要的反腐职能:发现和反映违法违纪线索。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巡视制度全覆盖,就是要求巡视工作不能留死角,要更好地发挥巡视制度在惩贪反腐上的“千里眼”作用,发现更多的腐败线索,找出更多的“老虎”和“苍蝇”。巡视制度过去并没有做到全覆盖,基本上都是在各级党委或者主要的政府部门来实施巡视制度,这次全会《决定》提出要做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意味着要扩大巡视制度的适用范围,所有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适用巡视制度。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与时俱进地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将巡视制度全覆盖作为刚性的要求。同时,建议巡视组人员的组成不妨适当吸纳一些法律专家、专业人士及人大代表。巡视结果应当透明公开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巡视结果及时回应的制度平台,接受公众的检阅和监督。此外,建议灵活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巡视,诸如开展科研经费巡视工作,对于遏制科研腐败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建立经费巡视制度是科技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依据规章制度,对经费使用过程进行检查,对一些重大项目、重点课题要重点抽查。
  诚然,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和报告腐败线索,但是巡视反腐不能只是交了“问题清单”了事。公布“问题清单”只是“打虎灭蝇”的开始,不能将巡视发现的问题和线索束之高阁或久拖不决不了了之。诸如某省某气功大师的问题该省有关部门早先振振有词地声称全力查处,可几个月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下文。正是这种敷衍了事、能拖就拖的消极态度和不作为,放纵了多少只贪婪的“老虎”逍遥法外。倘若有关部门如此面对巡视工作的“问题清单”“线索清单”,那么巡视工作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
  期望随着巡视制度的全覆盖,巡视工作的“千里眼”能够盯住更多的“老虎”和“苍蝇”,让“老虎”和“苍蝇”无处遁形。我们期待着实现全覆盖的巡视反腐,能够提交更多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作者: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总编、研究员
  (责编/张立新)
其他文献
郎官起源于先秦,盛行于秦汉,既是皇帝的侍卫近臣,又是各级官吏的主要来源。按照秦汉的宫省制度,帝王所居之处分禁中、宫中,故此,郎官于禁中者称为中郎,于宫中者为郎中,于宫外者为外郎,合称"三郎"。武帝时,在汉初"三郎"的基础上,又分中郎为三,遂派生出议郎与侍郎。据此,官职侍郎在武帝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一、官职侍郎之沿革  侍郎最初是作为内侍之官而存在的,因在“内侍”之外,也承担了郎官“掌守门户,出充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关于简政放权的改革,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国家简政放权改革的主要特点是:权力主要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不断划分。1958年,国家为克服权力集中弊端,开始有计划权力下放,1961年开始,为了整顿国民经济混乱的局面,国家又开始有计划收权。1966年3月,毛泽东再次提出了简政放权的思想,但“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政治经济局势很快被搞乱,简政放权改革不得不搁置起来。1
全面深化改革,基础在社会,关键在市场,组织实施要靠政府。政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决定改革的深度、进度和成效。提升政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才能有效推动改革。因此,必须着力解决好愿不愿、敢不敢、会不会、能不能改革的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打造“有为政府”。  一、政府应当做引领改革的先行者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及社会治理理念、行政运作模式和工作链条的再造,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能否在国家利益、群众利益、团体利
近来,听到一些“权威人士”惊呼,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正在“急剧动荡”,质疑中国“过度自信”与“强势”,以致陷入“亚太困局”和“孤独大国的地位”,外交上“处处被动”与“无所作为”。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不妨沿着中国周边走一走,看一看到底是寬广的“阳关道”,还是风雨交加的“独木桥”。   东北亚,除了需要高度警惕日本重走军国主义老路外,并不存在什么“急剧动荡”。日本右翼也许想放把火,但他们既没有能
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巴基斯坦。对于我们的这个邻居,习主席去年在会见巴总理谢里夫时,说过一番“暖心窝”的话:“中巴是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为了印证中巴关系到底有多“铁”,近日开展了一次网络调查。结果发现,中巴两国网民对双边关系的看法惊人相似,中巴无愧是实打实的“铁杆朋友”和“全天候伙伴”。   本次调查于4月12日启动后,不到一天就有6万多中国网友参与。截至16日的调查
坚决打击走私  1982年1月5日,新年刚过,很多人还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这时,中央纪委向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递交了一份《信访简报》,反映广东一些地方走私活动猖獗,少数领导干部带头走私。如广州市电信局党委书记王维经,自1978年以来,利用职权之便,从港商、港澳同胞及亲属那里套购外汇,购买彩色电视机、收录音机等高档商品,让其爱人先后两次到山东烟台地区倒卖,牟取暴利1.78万余元……  陈云时任中央
1986年6月,我到中央办公厅办公室(即现在的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前身)党群组工作。那时,习老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协助负责中央书记处常务工作,负责联系干部工作,负责统一战线、民族、宗教方面的工作。我所在的党群组工作领域正好包括习老分管的范围,领导就安排我和党群组另外一位同志为习老做一些文字服务和信息反映工作。那些年,每个夏季20天左右时间,中央领导同志都到北戴河办公,中办工作人员也分批到北戴河做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