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桥塔横向地震损伤过程及减震措施研究

来源 :公路交通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w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H形斜拉桥上横梁进入有限塑性状态,从而减轻桥塔结构在横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确定以截面曲率作为评价桥塔地震损伤状态和损伤的主要指标,对混凝土上横梁和钢箱上横梁的耗能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应用标定的截面曲率损伤指标,探讨了桥塔结构横桥向从屈服到破坏的过程,对桥塔的4种损伤状态进行评估,其方式是可行的;2)在横向地震作用下,下横梁端部及中塔柱顶部最早进入塑性状态,而中塔柱底部截面最晚进入;3)通过考虑混凝土上横梁进入有限塑性状态,可优化桥塔结构的横向地震响应、延缓易损截面发生破坏的时间;4)通过控制钢箱上横梁屈服弯矩水平,在强震作用下,构件率先进入塑性状态,发挥滞回耗能作用,降低结构横向刚度,桥塔减震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为解决公路养护管理中因系统分散导致的“协同性差”和“信息孤岛”问题,对众多养护管理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以标准化数据为基础,打通业务数据通道为核心,研究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实现智能协同的目标.为此,基于路桥隧等公路基础设施的病害知识库、成因分析库、养护方案库、决策干预策略库等经验库,配合多源信息集成、自然语言识别、特征权重因子优化等核心算法等技术,通过功能同入口、数据同标准实现数据汇聚,利用养护全数据源,通过平台“五层技术架构体系”设计,实现养护业务智能协同和养护科学决策功能.该平台在重庆、福建、浙江、
中国大地疆域辽阔,江河纵横,桥梁众多,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在大江、大河、跨海修建的各类大跨径桥梁就有50多万座.随着江河海运的日益繁忙,船舶撞桥事故时有发生,给桥梁和船舶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rn2021年4月29日,招商交科院“桥梁与结构智能监测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承担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防船撞预警工程专项设计”项目,为超长跨海大桥、超宽水域通行航道智能监测和主动防船撞预警技术研究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技术平台.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世纪工程,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其
期刊
公路桥梁应进行周期性的经常检查,以确保其运营安全和使用状况,内容包括桥梁使用状况是否完好、是否有病害和缺损等异常情况.为解决传统桥梁经常性检查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高检查自动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基于现行规范开发了桥梁经常性检查智能系统,涵盖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检查评价、报告报表、历史病害等功能,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安全存储及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检查数据输入无纸化、数据处理和报告生成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大数据应用奠定基础,具有应用推广前景.
为解决高桥墩偏位人工检测难问题,提出了基于航拍无人机的高桥墩偏位检测方法.采用航拍无人机拍摄图片,经处理后导入Matlab程序,求出高桥墩中轴线方程,得到偏位角度,结合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以罗文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法模拟缆索吊装施工过程,计算分析了罗文大桥成桥阶段及成桥阶段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罗文大桥采用“缆索吊拱、以拱提梁”的施工方案安全合理,建议在桥梁交界墩位置设置柔性临时支架等系列措施调整结构内力,以确保缆索吊装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为解决大跨径桥梁缆索吊系统关键部位质量控制项目偏少、缺失等问题,依托云南龙江特大桥缆索吊系统施工工程,通过具体质量控制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对大跨径桥梁缆索吊系统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施工工况条件和外力状态下,缆索吊系统各关键部位应力、张力及安全系数等质量控制指标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主要部位安装位置准确,均在容许值或允许偏差范围内.该方法计算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工程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经工程验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为研究区域环境温度分布及其对装配式小箱梁桥梯度温度影响,以江苏地区为例,采用协同克里金法在考虑高程的条件下对2016年和2017年全国2339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进行了不同气温分布插值分析,同时通过装配式小箱梁桥温度场实测试验验证,分析了环境温度与箱梁内梯度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江苏省内冬季平均气温南北地区的最大差异为5℃左右,日极值温差的南北地区差异为3.5℃;2)环境最高气温与箱梁梯度温度高低的相关性最高,据此,可通过环境日最高温度大致预测不同地区箱梁内梯度温度最大值.
为了研究软土区深基坑施工对邻近既有盾构隧道变形影响及保护措施,以杭绍甬高速公路明挖隧道与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交叉节点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依次分析了采取不同工程措施后,盾构隧道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并将计算最终位移变形量与实际监测位移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上方基坑开挖对下方盾构隧道的影响显著,在无任何辅助加固措施情况下,盾构隧道最大竖向变形量远超允许变形量;采用地基加固、抽条开挖、“门式框架”、及时反压等工程措施后,对盾构隧道竖向位移的控制作用显著;现场位移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位移结果相吻
先将环氧沥青B组分与集料拌和均匀,然后在摊铺现场采用专用摊铺机准确计量添加A组分并进行二次拌和,待搅拌均匀后摊铺、碾压成形的工艺为后掺法工艺,可破解环氧沥青容许施工时间短,且受温度影响大导致的质量风险高、施工要求苛刻等问题.为验证该工艺的可行性,以马歇尔稳定度为指标,将环氧沥青A/B组分比例、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作为影响因素开展正交试验,并与常规工艺制备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正交试验及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A/B组分比例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最大;2)综合优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A/B组分
我国将重型车辆刹车毂的温度作为控制纵坡设计的依据,但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主导车型从12 t重车模型逐渐转变为30 t、40 t、49 t的重型车,此类车辆以原纵坡控制指标难以保障安全行驶.为了详细分析这一安全性偏差,基于载重货车刹车毂温度预测模型,以12 t、30 t、40 t与49 t的重型车辆为研究对象,对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某连续下坡路段刹车毂温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大型及以上重车在极限指标下确实存在安全性风险,且其风险与车重及下坡距离呈正相关;结合案例现场地形,分析了目标路段载重车制动失效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