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轻文体”亦可借鉴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lw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最近持续关心关注“网信事业”,指出,“我国有七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并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些话里我提炼出三个关键词:一是重要,二是作为,三是人才——事关七亿网民,岂能不重要?有那么大的市场,还不大有作为?如何有效作为,不靠人才靠谁?
  于是就自然将思考触角伸向“人才”的“作为”上。在此不妨剖析一下“网红”的标本意义。所谓“网红”,乃“网络红人”的简称也,在网络上走红,自然就被称为网红。它的产生,并不完全是自发的结果,而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的结果。成为“网红”,除了营销策略,不能忽略其“文体”特征,这是构成网红的最基本元素和最显著标志。
  什么文体呢?轻文体。望文生义,轻盈的轻忽的轻飘飘的文体,大致属于快餐文化的范畴。“轻文体”就是文字范式里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虽然营养价值不是很高,但它取之容易,食之能饱,因之容易流行,乐于接受。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边呼吁远离垃圾食品,一边乐颠颠踏进肯德基麦当劳大门,成为它的拥趸。这个现象具有典型意义:首先所谓的垃圾食品并不垃圾,它只是相比“更营养”的餐食有所缺憾而已。但是在“更营养”和“方便、便宜、口感好、时尚感”的综合对比下,它的综合指数并不低。假如我们一听“垃圾食品”就嗤之以鼻,全然不把它放在眼里,那就低估了其影响力和社会价值。智者,不为也。
  聪明的方法,就是研究其“流行的秘诀”,看它如何发力。网络上有一篇网红咪蒙的“红文”,题为“如何写出阅读量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其中列出“12大招”,绝大部分招数具有思想价值、心理价值和技术价值。比如有一招是“你能输出价值观”,说的就是,哪怕你输出的只是“心灵鸡汤”的层次,但只要对读者有思想启迪,就应归入“你的文章对‘我’有用”。对读者心理的揣摩更是妙招所在,比如有这样几招:“你的文章跟‘我’有关”“你的标题要能引发好奇”“你能表达情感共鸣”“你给大家一种不看就有损失的感觉”——这几乎就是“写作心理学ABC”了。至于技术层面,作者也传授得很具体:“你的切入点要独到”“你的选题要紧跟热点”“你的文风足够有趣”……总而言之,就是“新媒体写作,必须解决两大问题:第一,这件事与你有关,第二,这件事对你有用。”言简意赅,捧出“真经”。
  我们当然不提倡为了网红而不顾“三观”、一味剑走偏锋的倾向,但是假如只从技术层面提取其中的合理部分,也是不无裨益的。在“如何吸引读者”的视角上,我们确实应该花大力气“补课”,否则我们的传达力、影响力“力不能逮”,等于将网络空间拱手相让于形形色色的网红们。
  “轻文体”的实践意义告诉我们,任何宣传教育,都要搭建起“与你有关”和“对你有用”的桥梁。如果只是单向的耳提面命式的“我说你听”,内容又跟受众非常隔膜,那么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是必然的。同时,还要在写作上“有几把刷子”,不能只擅长“八股文”,还要善用新文体,包括这种“轻文体”。文轻而言重,文轻而意深,应当成为“网络英才”的必备利器。假如在主流媒体(包括纸媒和新媒体)上蛰伏着一大批这样的英才,“主流阵地边缘化”才不致变成现实。
其他文献
第五届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座谈会日前在市文联文艺大厅召开。在上海文艺界数百位老中青艺术家的共同见证下,杨祖柏、吴新伯、张建亚、张培础、陆星奇、陈飞华、林路、金江波、胡建平、奚小琴、蔡金萍、谭晶华、魏松等13位文艺工作者被授予“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市文联主席施大畏,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市文联党组
期刊
上海市杂技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市文联文艺大厅召开,全市杂技艺术工作者代表一百余人出席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上海市杂技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俞亦纲当选为第六届主席,王莹、毛奇平、刘明亚、陆星奇、曹刚(以姓氏笔画为序)当选为副主席,推举程海宝为上海杂协第六届名誉主席。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代表市委宣传部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期刊
光明网刊文说,近年来,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让不少博物馆焕发“新颜”。许多博物馆的数字化探索不仅可以让游客看到藏品更加精巧入微的细节,甚至可以让他们3D打印出立体的藏品细细把玩,而如果愿意,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在家“游览”博物馆。引入互联网新技术,已然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的潮流。此外,大型博物馆纷纷开始玩转微博、微信。比如,国家博物馆的官方微博粉丝超过160万,微信语音导览正在取代传统的人工向导和
期刊
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艺术研究所主办,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艺评论专项基金资助的“舞台剧《战马》中文版上海演出研讨会”在上海文化广场召开。来自业界的戏剧专家学者,院团管理者和媒体等多方人士以及中文版《战马》剧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文联的指导下,上海市剧协策划了此次《战马》上海研讨会,和合作单位一起,特邀中国国家话剧院舞台剧《战马》中文版制作人李东,木偶导演刘晓邑,制作经理刘
期刊
由中国剧协、上海市文联、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剧协、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的“步步留痕·智攀高峰——剧作家李莉作品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沪举办,50多位全国理论评论专家和戏剧界同行共同探讨、总结李莉的艺术成果及其作品的人文内涵与时代意义。李莉是当代著名剧作家,现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三十余年间,她创作了50余部戏曲作品,获得了全国及省市级70余个各类专业奖项。近十年来,她立足上海,为上海和全国
期刊
为探讨纪实类文学创作方法,推动《海上谈艺录》丛书项目更好运作,近日,上海文学艺术院举办“纪实文学创作暨《海上谈艺录》丛书写作研讨”活动。研讨会上,拥有丰富采访经验的原《解放日报》机动部主任熊能,以亲身经历的一线采访报道入手,强调了动作、心(神)态、数据、轶事、例证、寓意、触点、对话等诸方面对写作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成功的纪实写作,是用细节感染人、打动人,进而完成主题演绎的。在主题阐发环节,《海上谈
期刊
上海民协联合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市文联举办了“艺术与当代语境之融合——守白艺术现象之探究”研讨会。上海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陈琪,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周兵,上海市非遗保护专家朱孝岳及上海民协理论专委会主任徐华龙等作主旨发言。来自民间文艺理论界、工艺美术界、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界、收藏界等专家、学者六十余人畅所欲言,就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语境中的保护、创意性发展,如何更好地使其与现代设计和
期刊
为纪念沪剧表演艺术家解洪元诞辰100周年,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主办的“申曲传奇路·洪钟开新元——沪剧解派艺术传承交流与学术研讨”在沪举行。市文广局、市剧协、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相关领导,业界专家和沪剧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以及正在上海戏曲学校学习的沪剧班27位学员,解洪元家属等100余人与会。会议围绕解洪元的德艺风范、对沪剧艺术的孜孜以求和勇于革新而创立的解派艺术,对沪剧新
期刊
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于2016年1月10日至3月15日在西岸艺术中心开展。本届艺术设计展的主题:设计之变。自2003年首次举办以来,历经十余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不断求新求变。知名艺术家丁乙作为本届上海艺术设计展的主策展人,策展团队包括享誉国内外的四位策展人卜冰、冯峰、毕月和胡本立。“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将呈现新风向,由四大板块、三层纬度组成:四大板块包括“聚变力”“新物种”“泛学科”和“未来场
期刊
王朝闻先生是著名的美学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在华东师大中文系求学时就心仪王朝闻先生,特别喜欢读他写的艺术随笔。我记得读过他的《一以当十》《不全之全》《透与隔》《虚中见实》《面向生活》《喜闻乐见》《细节,具体描写》等文章,他往往以美学理论来解读具体作品,讨论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等问题,内容涉及到以少胜多的典型化问题,生活和创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作品如何适应群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