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核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c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本油料经济树种,是山区退耕还果、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树种。近几年,章丘市发展迅猛,面积急剧扩大。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结合核桃生长结果习性,从良种选择、适地适树、合理密植到施肥浇水、病虫防治、整形修剪综合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了实现核桃高产优质一套规范的技术措施,以应用于生产和推广。
  1 高产优质指标
  1.1 产量指标
  亩产250~300千克。
  1.2 优质指标
  个大、整齐、壳薄1~1.5毫米、果壳光滑美观、种仁好看、种仁饱满、出仁率高、取仁易、香味浓、涩味淡、无病虫害。
  2 栽培技术措施
  2.1 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具有成花早、成花易、结果早、侧芽结果能力强、丰产、个大、皮薄、种仁好看、种仁饱满、出仁率高、取仁易、香味浓、涩味淡等特点,完全符合高产优质的要求,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当地推广品种:香玲、元丰、辽核、中核等。
  2.2 适地适树
  即选择适合良种核桃生长结果的土壤种植良种核桃。只有做到适地适树,才能最大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实现高产优质。要求土层厚度大于80厘米,肥力较高,有一定水浇条件。既不能在低洼地栽植,也不能在土层浅瘠薄地栽植。
  2.3 合理密植
  根据良种核桃生长结果特性,结合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山区4米×5米、4米×4米,平原、肥水条件好的4米×6米、5米×6米或4米×3米计划性密植。
  2.4 强化土肥水管理
  加强土肥水管理是核桃实现高产优质的保障。果园深翻可以熟化土壤,改良结构,提高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创造有利于核桃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深翻改土,深度40厘米,上层土与下层土分放。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按每生产1千克干果施有机肥15~20千克,复合肥0.2千克的标准施入,满足核桃树生长结果和丰产稳产对营养物质需求的要求。幼果膨大期和种仁充实期进行追肥,施入含磷、钾高的复合肥,每次按生产1千克干果施0.2千克标准。或全年一次性施入多元素控释肥,按生产1千克干果施0.5千克的标准。结合喷药防治病虫害,多次叶面施肥。还可追施沼渣、沼液。施肥后要浇水,干旱地区,可趁墒施肥。采取挖旱池、覆草等措施抗旱。覆草应在春季或初夏进行,厚度20厘米左右,上撒少量尿素,再盖土,能起到抗旱保湿,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雨季,果园还应注意雨后排涝。
  2.5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核桃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通过整形修剪,可使核桃提早成形,形成良好骨架,提早进入结果期,调整整体和个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改善光照利用,保持丰产稳产。根据栽植密度和品种生物学特性,树形多采用疏散分层形。干高要求0.8米以上,树高达到行距的4/5时,及时落头,主枝层间距要1~1.2米。定干高度应在1米以上。幼树以培养树形为主,延长头不留果,多留辅养枝,以果控树,清理竞争枝、背后大枝,延长枝和壮枝应在5—6月份进行夏季摘心,促进分枝,促使树体尽快成型。初结果树,继续保留延长头生长,扩大树冠;辅养枝有空则留无空疏除;其他枝,去旺去弱留中庸,先放后缩,缩放结合,培养结果枝组,控制树冠立体结果。盛果期树,保持骨干枝生长势,更新复壮结果枝组,疏除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病虫枝、直立旺枝,充分利用徒长枝,有空则留无空疏除,留下的培养改造成小型结果枝组。衰老期树,应采用更新法,回缩骨干枝,复壮树势;枝组内,疏除过多的雄花枝和枯死枝。
  2.6 病虫害综合防治
  核桃病虫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相结合,综合防治。勤观察,多记录,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到对症下药。主要病虫害有介壳虫、金龟子、举肢蛾、刺蛾、白蛾、天牛、黑斑病、炭疽病等。
  2.7 花果管理
  多施有机肥,及时追肥;春季对40厘米壮枝掰顶芽;发芽后,及时摘除雄花序,疏除量占雄花量的90%。花期喷0.3%硼砂或2 000倍翠康金硼液和0.3%尿素,提高坐果率。花期出现低温冻害时,及时喷天达“2116”或3%白糖水进行预防,也可夜间果园堆草堆放烟预防。7月份,旺树喷PBO 200~300倍液;8—9月份,对生长旺枝,及时摘心,拉平,促进花芽的形成;核桃充分成熟后采收,能使果仁饱满,提高出仁率,一般在9月上中旬,核桃有部分裂口时采收为好。
  (作者联系电话:15054196466)
其他文献
低钠血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血清钠的浓度低于135mmol/L即为低钠血症。我院2006-10/2007-11收治的低钠血症54例中误诊为脑梗死16例,分析如下。
钱学森先生生前一直用他那“永不枯竭的灵感”,忠诚着祖国,报效着人民;20年来,心系草原,情牵大漠。中央评价他是“人民科学家”,他很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