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针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开展广泛的问卷调研及分析,结合我校“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探讨建设“三年三阶段”的立体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extensive questionnaire and analysis for students of mechanical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e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year for three-stage" dimensional stud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three-in-one education model of "moral quality + vocational skills +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our school.
關键词:职业能力;培养评价;调研
Key words: vocational ability;cultivation evaluation;investigation
1 实践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以及“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的确定,制造业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源水平、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了解决新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旨在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突出强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根据制造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强化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内容组成及培养、评价体系构建,对满足高职学生个体成长需求,促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促其全面成长,解决当下高职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以求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对推进我国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特色发展,加快满足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现代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 课题调研
2.1 调研目的及指标框架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从高职教育实质和机械企业行业生产实际人才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调研近三年机械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短板,通过多方向、多层面的问卷调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职业能力提升与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团活动等系列课余活动、就业教育、通识教育等各种教育环节的影响关系,探讨总结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及评价模式。
2.2 调研结果
①如图1、图2所示,反映出了学生在职业探索能力以及自我认知、自我调整及自我认可等方面的实际概况,有效凸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就业意识教育中的短板。
②图3、图4所示,凸显了当下学生普遍重视及缺乏的核心职业能力主要有:自我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专业知识水平、实践经验、行业企业了解度、社会适应力、专业技能、求职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
③图5、图6所示,反应出影响学生就业质量和职业能力提高的主要教育活动途径有: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实习、职业规划教育实践、就业意识教育、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学干培养等。
3 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3.1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目标标准构建
结合我校“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三年三阶段——励志敦品、定位强能、拓展成才”的教育规划,分院构建出分院机械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标准评价体系,主要从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3个维度,综合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以学校搭建的“十大教育体系”、“七节两纪一庆”活动建设为载体,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以专业社团建设为主要载体构建分院特色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身心素质、职业体能、专业技能、通用技能、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通识素养等10个职业能力方面,构建出包含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认同、文明修身、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文修养等20个二级职业能力发展要素建构出用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及评价标准(如图7所示)。分院以20个职业能力发展要素为培养和评价目标,通过三年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逐步具备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评价自我、有效控制自我、科学开发自我,充分实现自我的能力。
3.2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保障机制建设
不断丰富健全规章制度,构建学生发展大数据平台。以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基础,依据分院专业学生特点及行业需求特点不断健全“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学分制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学生发展预警方案、师生奖励机制”等管理机制和制度,并认真落实,实时通过学生发展大数据平台中的学生成绩、课余活动等数据科学分析学生发展状态,为学生职业能力教育培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生活导师、职涯导师、技能导师、业界导师组成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导师队伍,为开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人力保障。
资金保障。依据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申请项目资金保障师生奖励机制建设和实施,激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切实保证各教育教学项目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7(02).
[2]刘锦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5).
[3]骆秋琴,吴春琴,谢志远.刍议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J].中国高教研究,2014(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extensive questionnaire and analysis for students of mechanical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e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year for three-stage" dimensional stud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three-in-one education model of "moral quality + vocational skills +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our school.
關键词:职业能力;培养评价;调研
Key words: vocational ability;cultivation evaluation;investigation
1 实践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以及“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的确定,制造业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源水平、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了解决新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旨在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突出强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根据制造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强化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内容组成及培养、评价体系构建,对满足高职学生个体成长需求,促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促其全面成长,解决当下高职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以求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对推进我国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特色发展,加快满足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现代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 课题调研
2.1 调研目的及指标框架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从高职教育实质和机械企业行业生产实际人才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调研近三年机械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短板,通过多方向、多层面的问卷调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职业能力提升与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团活动等系列课余活动、就业教育、通识教育等各种教育环节的影响关系,探讨总结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及评价模式。
2.2 调研结果
①如图1、图2所示,反映出了学生在职业探索能力以及自我认知、自我调整及自我认可等方面的实际概况,有效凸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就业意识教育中的短板。
②图3、图4所示,凸显了当下学生普遍重视及缺乏的核心职业能力主要有:自我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专业知识水平、实践经验、行业企业了解度、社会适应力、专业技能、求职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
③图5、图6所示,反应出影响学生就业质量和职业能力提高的主要教育活动途径有: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实习、职业规划教育实践、就业意识教育、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学干培养等。
3 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3.1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目标标准构建
结合我校“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三年三阶段——励志敦品、定位强能、拓展成才”的教育规划,分院构建出分院机械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标准评价体系,主要从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3个维度,综合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以学校搭建的“十大教育体系”、“七节两纪一庆”活动建设为载体,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以专业社团建设为主要载体构建分院特色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身心素质、职业体能、专业技能、通用技能、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通识素养等10个职业能力方面,构建出包含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认同、文明修身、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文修养等20个二级职业能力发展要素建构出用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及评价标准(如图7所示)。分院以20个职业能力发展要素为培养和评价目标,通过三年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逐步具备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评价自我、有效控制自我、科学开发自我,充分实现自我的能力。
3.2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保障机制建设
不断丰富健全规章制度,构建学生发展大数据平台。以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基础,依据分院专业学生特点及行业需求特点不断健全“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学分制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学生发展预警方案、师生奖励机制”等管理机制和制度,并认真落实,实时通过学生发展大数据平台中的学生成绩、课余活动等数据科学分析学生发展状态,为学生职业能力教育培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生活导师、职涯导师、技能导师、业界导师组成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导师队伍,为开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人力保障。
资金保障。依据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申请项目资金保障师生奖励机制建设和实施,激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切实保证各教育教学项目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7(02).
[2]刘锦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5).
[3]骆秋琴,吴春琴,谢志远.刍议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J].中国高教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