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是通过科学实验的手段、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和无穷乐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科学实验的情境
  科学实验活动就是对于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疑问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科学实验的情境,使小学生身临其境,走进科学实验,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例如:在进行《测气温》的学习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各个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探究,然后将温度计显示的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段的温度进行准确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行总结,探究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二、教师要善于引導学生进行想象拓展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拓展,抓住能够激发思维的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让小学生主动参与,从各个角度进行体验,调动小学生进行想象、创新。例如:在讲解食物链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的关系时,可以列举学生熟悉的几种动物和植物,让学生想象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想象中激发创造力。
  三、组织小学生进行课外观察实践活动
  组织小学生进行课外观察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实验、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剪纸小制作以及科学小发明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自主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学会记录实验数据,不断总结自己在科学研究中的成果,指导学生写自身的心得与体会,不断延伸书本上的内容。
  四、与实际生活联系
  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注重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习“彩虹的出现”时,教师可以举浇花时有时会看到彩虹的例子。在课堂上,通过喷壶的喷洒,让学生进行现场观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拉近了小学生与自然科学的距离,为小学生进行光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 参观科技展馆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除了引导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还应该组织小学生定期去参观科技展览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通过参观科技展览馆,小学生能够学习和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拓展延伸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日后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例如:科技展览馆中关于航天科技的展览、造纸技术的展览以及动植物DNA 结构的展览,贴近课本知识又有具体的延伸。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参观,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于自然科学实验的热情。
  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通过科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关注自然科学生活。其次,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在教学中促进教师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拓宽小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小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于自然科学认知的渴望。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促进了小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了小学生的个性,通过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由探究的时间,使小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真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店塔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读得不错,掌声鼓励!”“啪啪啪……”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鼓起掌。
结合浙江省衢州市2013年的重大旱情所暴露出的问题,重点分析了2003年、2013年典型年旱灾的特点以及影响损失,探究了旱灾的成因,建议开展水源地建设、引调水工程建设、农民饮
教育是一场修行,高中阶段更是一种文化的超度。一位上了大学的“弟子”在微信中流露了他的心路历程。宝鸡中学作为三秦历史名校,不仅在于高考成绩突出,更在于缔造品牌的同时,坚持文化育人,以勤严细实的校风和明确的价值导向,打牢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一、理念引领,用价值文化凝聚人心  践行理念,认同文化是成功的基础。全校开展了“如何为学校文化提升做贡献”大讨论活动,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夯实了工作责任,
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提出问题要学生回答,而着眼点往往放在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上。这种“谈话式”的提问,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