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的研究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乙肝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空腹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浓度。结果 慢性乙肝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6±0.59)mmol/L 与(4.46±1.16)mmol/L,P<0 01],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9.85±21.36)μmol/L与(6.96±2.47)μmol/L,P<0 01]。慢性乙肝组血清胆固醇水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高进行性下降,总胆汁酸水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高而明显升高。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固醇与胆汁酸水平可以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是预测病情、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胆汁酸;肝硬化;肝功能
  总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血清中胆汁酸水平与肝脏的代谢功能密切相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标。为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变化及临床意义,笔者试测了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50例健康者的血清胆固醇与胆汁酸水平,并根据不同肝功能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慢性乙肝组),为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住院患者,其中
  男62例,女38例,年龄为19~71岁,平均(48.74±12.1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上制定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依照肝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轻度18例,中度56例,重度26例。对照组50例,为同期门诊体检科正常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2~56岁,平均(42.57±8.56)岁。2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采用日本HITACHI 76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血清胆固醇与总胆汁酸水平比较见表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肝功能损害程度其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水平比较见表2。
  表1 2组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比较(X ±s)
  组别 n 胆固醇(mmol/L) 胆汁酸(μmol/L)
  对照组 50 4.46±1.16 6.96±2.47
  慢性乙肝组 100 2.66±0.59* 69.85±21.36*
  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2 不同肝功能损害程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比较(X ±s)
  组别 n 胆固醇(mmol/L) 胆汁酸(μmol/L)
  轻度 18 3.51±1.65 39.57±13.39
  中度 56 3.36±1.31* 69.44±25.36**
  重度 26 2.01±0.74**△ 102.28±39.62**△
  与轻度组相比:*P>0.05,**P<0.05,与中度组相比,△P<0.05
  讨论
  肝脏是胆固醇合成、酯化、排泄的主要器官,体内总胆固醇的70%~80%在肝脏合成。检测胆固醇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以及肝细胞功能的预测。本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高进行性下降。其原因为慢性乙肝患者由于肝细胞破坏、肝细胞功能受损、血浆HMG-CoA还原酶及LCAT活性减弱、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及其在血浆中半衰期缩短,酯化作用减弱,因而胆固醇浓度降低。临床实践证明重症肝病患者胆固醇<2.08 mmol/L预后不良[1]。胆固醇在肝脏中转化为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肝脏是人体内合成、从门静脉摄取胆汁酸的唯一场所,胆汁酸是肝脏分泌到胆汁中最多的有机酸,在胆汁中含量可达69%,进入肠腔后在回肠和结肠绝大部分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脏,肝细胞高效地从门静脉摄取大量胆汁酸。肝病患者肝功能降低,使胆汁酸肠肝循坏时肝摄取及清除胆汁酸的能力下降,表现为外周血中总胆汁酸水平显著增高,其中肝细胞摄取总胆汁酸减少是肝脏疾病血清胆汁酸升高主要原因[2]。此外,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可使胆汁酸直接入血,这些因素亦可造成外周血中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肝组的血清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高进行性上升。综上所述,胆汁酸与胆固醇可以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指标,是预测病情、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阎红卫,张欣.血清总胆固醇在肝病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2006,2(2):1-3
  [2]王波.血清总胆汁酸、载脂蛋白APO-A-1及APOB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关系[J].肝脏,2001,6(3):20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女性新生儿尿标本留取技巧的效果比较。方法:采用随机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女性新生儿248例,采用住院号尾数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集尿袋法,实验组采用集尿袋口放置无菌棉球进行采集。结果:实验组女性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一次成功率为89%,对照组女性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一次成功率为66%,经过统计学检验得知,实验组尿标本采集一次成功率明
期刊
输血疗法是现代临备配置,业务人员引进,人员培训,督导检查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对临床输血安全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医疗机构安全输血工作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除了血站提供及时有效安全的血液和技术指导外,医疗机构的管理层、供血库、临床医生、临床护士强化安全输血理念,积极配合,才能不断提高临床科学用血水平,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血液输注。  1.
期刊
摘要:药品的合理使用,是治疗安全有效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服用药物的时间很随意,极易造成药物的滥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只有正确把握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服用时间,才能使药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药物;适宜时间;合理;人体生物节律(生物钟)  药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对服用药物的时间很随意,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
期刊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的目的。下面结合我院情况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生存组男性比例、年龄60岁及以上比例、乳酸、hs-CRP、血肌酐、NT-proBNP、APACHE II评分均小于死亡组,而GCS评分、有创通气率、血清蛋白、尿素氮则显著大于死亡
期刊
监护仪已成为了医院病房最常用的常规医疗设备。正是由于监护仪的大批量引进,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问题都随之而来。迈瑞公司的监护仪在全国用量较大,我院也拥有多台该公司PM-9000监护仪,总体来说这款监护仪故障很少,但血压故障在维修处置中的相对比例较大,现在简单讲述下血压测量原理,血压测量是用气泵给血压袖带充气,快放阀动作,慢放阀动作,压力控制板控制压力到一定数值后,气泵停止充气,控制慢放阀间断放气,监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挖除术时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6例在剖宫产时同时行肌瘤挖除术与76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做对照。结果 手术时间、术后2-24h出血量、产褥病率、切口愈合、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时出血量肌瘤挖除组多于单纯剖宫产组,有显著差异(p5cm者30例,多发性肌瘤23例,单个肌瘤53例,肌瘤以前后壁最多,其次为子宫角
期刊
一、废用综合征:由于机体不活动状态而产生的继发障碍  ㈠废用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1、长期保持安静或卧床状态。  2、低反应状态,动作减少。  3、有严重感觉,缺少刺激而减少活动。  4、疼痛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5、老年人不喜动者。  6、长期使用支具、石膏、夹板固定、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㈡废用综合征的症状:可分为局部废用及全身废用引起的症状,局部废用包括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关节挛缩、废用
期刊
肩周炎又名: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午十肩等?现代医学称为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本病是以整个肩关节周围的炎症反应为病理改变,以肩部疼痛与肩关节运动受限制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发于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女性较为多见?  病因:本病多由年老体衰,气虚血亏筋脉失养,或睡卧露尖,汗出当风,风寒湿侵袭导致经络受阻而产生本病。另外慢性间部软组织劳损,或外来暴力所导致的急性损伤,未作彻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眼科接收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房深度、视力矫正情况,术后的眼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前房深度加深2.36mm,对照组加深0.
期刊